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土地革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20世纪30年代,安徽岳西红区广泛流传这样一首民谣:“打开地主仓,救济我穷人。大人分一斗,小孩得五升,粮食是我亲手种,今日归还我穷人。红军来到我潜山,工农掌政权。”这首民谣反映出(       
A.中央苏区政权得到稳固B.土地革命政策深得人心
C.游击斗争策略机动灵活D.国民大革命的成果突出
2 . 1931年3月,江西省苏维埃政府宣布土地一经分定,即归农民所有。同年10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党代表大会通过的“土地法”,明确规定了农民土地私有权,提出了限制富农和保护中小工商业者的正确政策。上述政策(     
A.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争取到支持B.以“统一战线”为理论基础
C.表明党的工作重心开始转向农村D.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十月革命的强烈影响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从1918年起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并于五四之后以异常迅猛之势形成高潮。研究马克思学说的团体相继在各大城市组成,一个个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中心活跃于各地论坛。舆论界表现出来的热情,正是反映出马克思主义适应灾难深重的中国社会改革之急需。马克思主义在先进的中国人的心目中,已经不再仅仅是被当作西方社会主义的一种新奇流派来看待,而是被作为能够使国家民族解危救难的理论和方法受到热切欢迎。

——摘编自《胡绳论从五四运动到人民共和国成立

材料二 为总结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纠正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中共中央于汉口秘密召集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中国革命从此开始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在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道路的艰辛探索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不断从失败中总结经验,在反对倾机会主义的斗争中,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终于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摘编自丁俊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第一卷

(1)根据材料一,指出马克思主义传播在“五四”之后形成“高潮”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角度,分析其开辟的意义。
4 . 近代中国的法制建设。

材料一   1902年沈家本被清廷任命为修订法律大臣,他力主“变法图强”,近可以收回治外法权,远可以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他确定了以“参考古今,博稽中外”为修律指导思想,起草新式法律《刑事民事诉讼法》《大清商律草案》《国籍条例》等,基本建立了中国近代法律体系。由他制定的《破产律》完全抄自日本破产法,但与当时经济发展水平和运行机制产生严重抵牾而流于具文。晚清政治改良的最终失败,使修律与司法改革未能达到预期结果,但却推动了近代法律的转型发展。

——摘编自张晋藩《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法律转型》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颁布的宪法或宪法性质文件

时间宪法名称核心内容
1931《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确认实行工农兵民主专政和苏维埃政权组织形式
1941《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按照“三三制”组织抗日民主政权
1946《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边区实行人民代表会议,保障人民各项权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修律的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法制建设的意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22高三下·浙江·专题练习
5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进程,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日益结合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八七会议后,怎样夺取武装斗争的胜利,革命应该走什么道路,便成为摆在党面前的根本性的问题。中国共产党人不可能像俄国十月革命那样,通过首先占领中心城市来取得革命在全国的胜利,而必须首先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积蓄革命力量,在条件成熟时夺取城市,最后夺取全国革命胜利。这一条适合中国实际的正确革命道路,是在党领导人民的集体奋斗中开辟出来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创造性的运用和发展。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等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人民经过长期奋斗,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一伟大飞跃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人民进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使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一伟大飞跃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引自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二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写出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简述它对各地起义武装所起的作用。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角度,概括“适合中国实际的正确革命道路”开辟的意义。
(2)马克思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①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经济领域进行的理论探索。②197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开端,概述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1978年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探索。
2022-02-25更新 | 207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抗日根据地建立了不同形式的人民政权。1931年11月,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实行工农兵代表大会制度,各级苏维埃政府广泛吸收工农群众代表参加政权管理;抗日战争时期,在政权建设上实行“三三制”原则。这种变化主要源于
A.国共两党阶级斗争推动B.国内社会主要矛盾的发展变化
C.抗日根据地的日益扩大D.中国共产党对社会性质的认识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强,是中国古有的概念。但在19世纪60年代,这一概念已被赋予新的意义。……其实,那个时候,自强一词应有两重含义。一就阶级意义言,它所寻求的是在农民战争打击面前王朝的自我振兴;二就民族意义言,它所寻求的是:在外国侵略面前,中国的自我图强。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1840年以来,各时代思想特征虽十分不同,流派分立,各具理说,个别概念之琐屑,复不可胜计。而最基本之原始动力则是完全一致的。

——王尔敏《中国近代思想史论》

材料三   学习和创新有机结合中共堪称典范。当代学者罗燕明系统论述了《共产党宣言》与中国的三次结合,他指出……第二次结合发生在建党以后的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表现为《共产党宣言》的阶级斗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际的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第一次飞跃。第三次结合发生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表现为生产力观点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的结合,这次结合完成了历史主题的转换,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第二次飞跃。

——李军林《(共产党宣言)在中国:十年研究述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19世纪60年代寻求“王朝的自我振兴”和“自我图强”的事件及该事件产生的积极影响。
(2)材料二中国近代思潮不断涌现的“原始动力”是什么?请举例说明在这一动力驱使之下近代民族资产阶级是如何逐步深入探索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中“第一次飞跃”和“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分别是什么?
8 . 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一文中写道:“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不但表示了共产党的力量,而且表示了统治阶级的破产,在全国政治上有重大的意义”。“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最根本的依靠是
A.工农红军的建立B.军阀混战的客观环境
C.土地革命的开展D.遵义会议的胜利召开
9 . 毛泽东曾对一个外国来访者说:“……哎!1927年,老蒋够厉害啦!他把我们像鸡蛋一样地摔在地上。可他没想到,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下列对“孵出小鸡”最准确的理解是
A.发动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B.开辟井冈山的革命道路
C.长征途中召开了遵义会议D.完成了艰苦卓绝的长征
10 .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于1931年,后迁都延安,1937年更名为中华民国陕甘宁边区政府,它是中国共产党建立全国性质政权的一次重要尝试。下列理解准确的有
①成立于领导“工农武装割据斗争”的需要
②经历从被动迁都到北上抗日的转变过程
③见证了国共两党由分裂对峙到再度合作
④力图通过政治协商以实现和平建国目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