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红军长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从根据地到解放区

材料一1935年,中共中央和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进一步巩固和扩大陕北革命根据地,并进行政权建设,1937年,成立陕甘宁边区政府。1945年,毛泽东说:“只有陕北根据地保留下来了,其他根据地都丢了,陕甘宁边区的作用非常大,我说它是中国革命的一个枢纽,中国革命的起承转合点。……万里长征,脚走痛了,跑到这个地方休息一下,叫做落脚点。我们不是要永远住在这里,这个地方是落脚点,同时又是出发点。”

材料二 1948年5月,中共中央着眼战略形势发展,决定将晋察冀、晋冀鲁豫解放区合并成立华北解放区。全区只划为1个行政省(察哈尔),6个行政公署(冀中、冀东、冀南、冀鲁豫、太行、太岳),294个县。1948年9月,华北临时人民代表大会在石家庄召开,选出了华北人民政府组成人员。1948年12月,华北人民政府宣布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开始统一发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套人民币。1949年1月31日,平津战役结束。


(1)为什么陕北根据地既是“落脚点”又是“出发点”?结合材料一和所学,谈谈你的理解。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分析华北解放区成立的历史背景,并简述其作用。
2022-05-15更新 | 349次组卷 | 7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长征的结果是光荣胜利了,长征的性质是红军主动的暂时的战略退却,这些结论都是对的。从事物发展的性质来看,长征是一次为了暂时保存实力的战略转移。经过长征,党和红军不是弱了,而是更强了。长征途中,我们党通过艰苦卓绝的实践探索,成功把解决生存危机同拯救民族危亡联系在一起。面对中华民族的危急关头,中国革命逐渐翻开新的历史篇章。

——摘编自戚义明《毛泽东对长征的总结评价及其现实启示》

材料二   同志们,有了三次革命经验的中国共产党,我坚决相信,我们是能够完成我们的伟大政治任务的……同志们,我们的大会闭幕之后,我们就要上战场去,根据大会的决议,为着最后地打败日本侵略者和建设新中国而奋斗。为达此目的,我们要和全国人民团结起来。我重说一遍,不管什么阶级,什么政党,什么社会集团或个人,只要是赞成打败日本侵略者和建设新中国的,我们就要加以联合。

——摘自毛泽东《论联合政府》(1945.4)


(1)结合所学,指出中央红军长征中摆脱敌军围追堵截取得战略决定意义的军事行动。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分析指出“长征的结果是光荣胜利”的主要依据。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简要指出“三次革命”的相关史实。结合所学,概括指出此次会议制定的党的任务。
2022-04-25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稽阳联谊学校2022届高三4月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精神(部分)

精神名称精神内涵
红船精神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井冈山精神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
抗战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西柏坡精神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精神;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依靠群众、团结统一的精神。
“两弹一星”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
特区精神敢闯、敢冒、敢试、敢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奋发有为、只争朝夕的创业精神;自立、自强、自信的拼搏精神;团结友爱、扶贫济困的互助精神;诚实守信、廉洁奉公的奉献精神;爱岗敬业、健康文明的人文精神;公正严明、规范有序的法治精神;崇尚知识,完善自我的学习精神;公开透明的民主精神;面向世界的开放精神。

——摘编自沈泓著《中国精神(中学版)》等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扣题且明确,阐述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红军将士用顽强意志征服了人类生存极限,创造了气吞山河的人间奇迹。红军横跨了中国十五个省份,翻过了终年积雪、被视为生命禁区的大雪山;渡过了包括世界上最汹涌险峻的峡谷大江,还走过了世界上几乎和法国国土面积相等的海拔最高的人烟罕至的湿地。武器筒陋的红军所面对的往往是装备了飞机大炮且数十倍于己的敌人,年轻的红军官兵能够在数天未见一粒粮食的情况下,不分昼夜地翻山越岭,然后投入激烈而残酷的战斗,平均每走300米就有一个红军战士牺牲。一年后,于193510月红军到达陕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有了新的落脚点和战略基地。193610月,三大主力红军胜利会师,宣告红军长征胜利结束,中国革命新局面就此开始了。

——摘编自金一南《苦难辉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红军长征所体现的精神及其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国共产党在近代革命中,不断走向成熟,展现出非凡的洞察力和领导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9-1932年农村革命根据地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当时中国共产党人开辟了怎样的革命新道路?说明中国共产党选择这一道路的基本依据和最终结果。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革命中心发生的转变及其对中国革命的影响,并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不同时期的决策调整的认识。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作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的100人之一。下表为毛泽东年谱(部分),列举了他若干对中国革命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

年代事件
20世纪10年代1918年担任北京大学图书馆管理员,得到李大钊等人帮助,开始接受俄国十月革命的思想影响
1919年响应五四运动,领导湖南学生反帝爱国运动,主编《湘江评论》
20世纪20年代1921年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7年秋收起义受挫后,率起义部队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开始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20世纪30年代1930年撰写《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20世纪40年代
1945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论联合政府》政治报告

根据上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为20世纪30年代、20世纪40年代补充一件大事并说明理由。
2021-05-08更新 | 159次组卷 | 4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21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月考(九)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建国初期人民军队人数的变化

年代人数年代人数
1927年8月1日约3万1945年9月(正规军)130万
1933年9月约33万1945年9月(民兵)220万
1936年10月约3.8万1949年12月530万
1937年7月7.44万1952年初627万

——摘编自百度


根据材料并结合近学知识,围绕“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建国初期人民军队人数的变化”,从任意两个时段,报定一个主题,并进行论证。(要求:主题明确,持论有据,史论结合。)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历史和实践表明,无论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中国共产党能够带领中国人民克服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在战胜困难中不断成熟、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在此过程中,我党召开的一系列会议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历史性作用。

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召开的主要会议

时间地点主要代表内容
1927年8月汉口瞿秋白、毛泽东等21人出席通过《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任务与策略的决议案》,纠正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1935年1月遵义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等人出席张闻天作了《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报告》,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共中央的统治。
1949年3月西柏坡毛泽东等中央委员34人,侯补中央委员19人出席毛泽东作了报告,指明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到社会主义的总任务。

——整理自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表中我党召开的重要会议及其蕴含的转折性意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党史角度简析近现代中国人民不断走向胜利的原因。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1年11月7日至20日,在各个根据地和红军不断发展壮大的大好形势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选举产生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被后人誉为“山沟里”的共和国。1934年10月10日晚,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率领第一、二野战纵队,分别由瑞金县的四心、梅坑地区出发,向集结地域开进,长征正式开始。从此,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也由“山沟里”的共和国变成了“马背上”的共和国。1935年10月到达了陕甘宁苏区吴起镇,完成了艰苦卓绝的战略转移任务。1937年9月6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最后一个政府机关“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变更为“中华民国陕甘宁边区政府”。至此。这一段“马背上”的共和国也成为历史。

——《“马背上”的共和国》(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116年8月31日)


材料二   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毛泽东明确指出:“谁使长征胜利的呢?是共产党。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长征是不可能设想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就是北上抗日,实现民族独立,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它激励着无数的红军战士,不管是如何残酷的战争环境,还是如何恶劣的自然条件,都坚信只要跟党走,就会有前途。每当遇有重大军事行动和战略方针问题,中共中央都及时召开相关会议集体讨论决定,充分发扬党内民主,有效地保证了决策的科学性。湘江战役后召开的通道会议、黎平会议、猴场会议,实现了中央红军战略转移方向的初步调整;扎西会议的召开,彻底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者在中共中央长达4年的统治,确立了党的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红军长征经过少数民族地区时,中国共产党主张各少数民族有宗教信仰自由,“准许人民信仰菩萨,不愿当喇嘛的允许还俗”。明确宣布:不准擅自进驻喇味庙,不准撕毁藏族群众贴在门上的封门“神符”,不得擅入清真寺,不得损坏回民经典,部队在回民地区不得吃猪肉,等等。在长征中,红军广大指战员在极端艰难的条件下,胜利地完成了长征,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

——高中华《长征胜利的历史经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从山沟里的共和国变成了马背上的共和国的原因,并概括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历史作用。
(2)根据材料二,概括红军长征胜利的主要原因。
10 . “正当日本帝国主义准备好了举行对于中国新的大规模的进攻,我有五千余年光荣历史的中华民族处在空前未有的危急存亡地位的时候,我民族革命战争的急先锋,第一、第二和第四三个方面军在甘肃境内会合了,我们即刻就要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了……”
——1936年10月10日《中央为庆祝红一、二、四方面军大会合通电》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简述对“新阶段”的理解。
2016-11-27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北京市朝阳区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