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红军长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7年大革命失败,中国革命究竟该走向何处?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人,从近代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中国的革命道路进行了艰苦的探索,在红色政权建设的实践中明确了中国革命道路的方向。毛泽东等人认识到坚持革命武装以及军队建设的重要性,指出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就是“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与此同时,许多根据地都掀起了“打土豪、分田地”的运动,仅以井冈山根据地为例,1930年前后,解决了50多个区、500多个乡的土地问题,约有60多万人得到了土地。20世纪30年代以来,红色政权建设比以前更加有条不紊,内容更加全面,影响也在不断扩大。

——摘编自刘孝连《浅析工农武装割据理论与红色政权建设》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自参加共产国际后,对于共产国际的决议和共产国际代表的意见,往往照抄照搬。在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的过程中,共产国际派来的李德,因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而在会议上遭遇批判,失去发号施令权。遵义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决议根据党和红军当时所处的战争环境,集中解决了最有决定意义的军事路线问题。鉴于当时党内大多数同志对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政治上的错误尚未清醒认识,决议上写了“党中央的政治路线无疑义的是正确的。”

——摘编自郑广谨、方十可《中国红军长征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确立的中国革命道路的方向,并简析其确立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指出早期中国共产党对共产国际态度的变化,并结合学知识,指出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湘赣边界的秋收暴动是在共产党的旗帜下进行武装斗争的伟大尝试,它在开始时也是以攻占大城市为目标的,在暴动遭到严重挫折时,毛泽东能够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开始闯出一条与农民相结合,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以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的道路。这条道路代表了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的发展方向。

——摘编自黄允升等《红色档案:毛泽东与中共早期领导人》

材料二   1927119日至10日,瞿秋白在上海召集了中央临时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作出《中国现状与共产党的任务决议案》,强调了“暴动”的重要性:城市工人暴动的发动非常之重要;轻视城市工人,仅仅当作一种响应农民的力量,是很错误的……城市工人的暴动是革命的胜利在巨大暴动内得以巩固而发展的先决条件……当然,最激烈地主张暴动的,是共产国际新任全权代表罗明纳兹。会后以瞿秋白为首的中共新中央,向各地党组织发出了一系列要求组织暴动的指令,但都一痛遭失败。

——摘编自叶永烈《历史选择了毛泽东》

材料三   遵义会议集中全力纠正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是完全正确的。这次会议开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央的新的领导,是中共党内最有历史意义的转变。遵义会议后,党中央在毛泽东同志领导下的政治路线,是完全正确的。“左”倾路线在政治上、军事上、组织上都被逐渐地克服了。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概括分析当时党内在探索革命道路上存在什么样的分歧?并分析产生的原因。
(2)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概括分析遵义会议召开的背景、意义。
2022-02-09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渭滨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近代中国人的道路探索

材料一   梁启超曾把近代国人的思想发展归纳为三个阶段: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觉得外国的船坚炮利确是我们所不及,于是福建船政学堂、上海制造局等渐次设立起来。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自从甲午败于日本,想到堂堂中国衰败到这田地,都因为政制不良。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要求全人格的觉悟。

材料二

(1)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必须支援工人阶级,直到社会的阶级区分消除为止;

(2)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即直到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

(3)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没收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生产资料,归社会公有。

——《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

材料三   会议增选毛泽东为常委,指定张闻天起草《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会后不久,由张闻天代替博古负党的总责,成立由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小组负责全军的军事行动。中国共产党……完全独立自主地根据面对的情况决定自己的行动和主张。这次会议是中国革命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二卷)


(1)近代国人为解决“器物”“制度”和“文化”上的不足进行了积极探索。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各写出一个对应的历史事件;从中任选一件,概述其历史作用。
(2)指出材料二“纲领”通过的时间,并结合所学,概括这一“纲领”确立的中国共产党奋斗目标。
(3)指出材料三中“会议”的名称,并结合所学,简述“这次会议是中国革命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的理由。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遵义会议认为:一切事实证明,我们在军事上的单纯防御路线,是我们不能粉碎敌人第五次“围剿”的主要原国。会议改组中央领导机构,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

中共中央七届二中全会指出:党着重在乡村聚集力量、用乡村包围城市这样一种时期已经完结。全会科学地分析了中国革命在全国胜利以后所面临的国内外基本矛盾,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在各方面所应采取的基本政策。

——摘编自《中国近代史通鉴》

材料二   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并着重提出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任务,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771991》等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阐述三次会议的历史意义。
2021-03-24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变化

年份党员人数年份党员人数
19217月(一大)53193430
19226月(二大)1951937年初4
19236月(三大)432194080
19251月(四大)99419454月(七大)121
19274月(五大)5.7194712270
19274月后1194910448
19286月(六大)4

——摘编自孙应帅《中国共产党党员数量与结构变化度发展趋势》


根据所学知识,指出造成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减少的历史事件,并简要阐述其中的缘由。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近代社会经济、政治发展和思想演变的必然结果。随着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逐步结合起来,建立中国共产党的问题被提上了议事日程。19216月初,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尼柯尔斯基来到上海,与主持上海共产党组织工作的李达、李汉俊建立了联系,建议召开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经过一系列筹备,19217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宣告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

——摘编自龚书铎主编《中国近代史19191949

材料二   19351月,中共中央在贵州遵义召开了政治局的扩大会议。这次会议的议题概括为:一是军事问题,肯定了毛泽东等指挥红军取得前四次反“围剿”胜利的战略战术基本原则,指出“左”倾错误领导人推行的单纯防御路线是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主要原因;二是组织问题,改组中央领导机构,特别是解决军事最高指挥权问题,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摘编自章建刚《浅谈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湘赣边界的秋收暴动是在共产党的旗帜下进行武装斗争的伟大尝试,它在开始时也是以攻占大城市为目标的,在暴动遭到严重挫折时,毛泽东能够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开始闯出一条与农民相结合,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以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的道路。这条道路代表了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的发展方向。

——摘编《毛泽东与中央早期领导人》

材料二   1927119日至10日,瞿秋白在上海召集了中央临时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做出《中国现状与共产党的任务决议案》,强调了“暴动”的重要性:城市工人暴动的发动非常之重要;轻视城市工人,仅仅当作一种响应农民的力量,是很错误的……城市工人的暴动是革命的胜利在巨大暴动内得以巩固而发展的先决条件.当然,最激烈的主张暴动的,是共产国际新任全权代表罗明纳兹。会后以瞿秋白为首的中共新中央,向各地党组织发出了一系列要求组织暴动的指令,但都一一痛遭失败。

——摘编《历史选择了毛泽东》

材料三   遵义会议集中全力纠正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是完全正确的。这次会议开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央的新的领导,是中共党内最有历史意义的转变。遵义会议后,党中央在毛泽东同志领导下的政治路线,是完全正确的。“左”倾路线在政治上、军事上、组织上都被逐渐地克服了。

——摘编《中国共产党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结合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概括分析当时中国共产党党内在探索革命道路上存在什么样的分歧。
(2)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概括分析遵义会议召开的背景和意义。
(3)结合三则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在探索革命道路的过程中所获得的宝贵工作经验。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长征开始后,国民党动用《中央日报》等一切宣传机器,几乎天天登载“围剿”红军的消息。红军四波赤水转战川黔滇边时,该报从1月到3月陆续有报道,如称“黔北之匪,自被击溃后,成股逃窜者不足万人,余均小部”“匪子弹用尽,患病亦多,实无战斗力量与勇气”“沿途伤病饿疲倒毙之匪,遍地皆是”。

在国统区,还有一大批民营报刊,也对红军长征情况有所反映。如红军强渡乌江,《国民公报》发表《朱毛残部只剩两三万人,由鸟江强渡北窜》,称“朱毛残部,由瓮安乌江上游强波,向湄潭遵义北窜,一部仍由石阡余(庆)强渡北窜,据俘获汇称,沿途伤亡颇众,逃亡尤多,现剩二三万人”。

——摘编自黎余《国统区对红军长征的报道》

材料二 1936年2月,董健吾受宋庆龄的派遣,到达陕北瓦窑堡。他聆听了博古、林伯渠、王稼祥等人有关红军长征的战略决策和重要意义,以及长征见闻和事迹的介绍,还得到不少珍贵的资料。后来他编写了《红军二万五千里西引记》一文,在国统区报纸上发表。该文从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写起,介绍了红军决定实行战略转移的决策过程,叙述了红一方面军长征中经历的主要战斗、事件以及行军路线。随文还附有红一方面军长征路线图、红军第一军团“西引”中经过地点及里程一览表以及“毛泽东像”和“红军在江西所发建设公债券”图片。

——摘编自黎余《国统区对红军长征的报道》

材料三 《红军二万五千里西引记》以充满激情的文笔描述红军不畏艰难险阻的英雄事迹。例如,7月初在从卓克基翻阅雪山向毛儿盖进军途中,红一军团第2师第6团迷失方向,.断粮四日,冻饿而死者达三分之一。后来红军主力得到第6团救援电报,派运输队星夜赴援。这些僵卧在冰雪中的红军,闻救星到,都跳跃起来。他们得到了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兴奋,寒冷不怕了,爬山也有劲了。

——摘编自刘统《新发现的一篇介绍长征的珍贵文献---<红军二万五千里西引记》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红军二万五千里西引记》对于红军长征的报道与材料一中的报道有何不同?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关于红军长征不同报道的史料价值。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红军将士用顽强意志征服了人类生存极限,创造了气吞山河的人间奇迹。红军横跨了中国十五个省份,翻过了终年积雪、被视为生命禁区的大雪山;渡过了包括世界上最汹涌险峻的峡谷大江,还走过了世界上几乎和法国国土面积相等的海拔最高的人烟罕至的湿地。武器筒陋的红军所面对的往往是装备了飞机大炮且数十倍于己的敌人,年轻的红军官兵能够在数天未见一粒粮食的情况下,不分昼夜地翻山越岭,然后投入激烈而残酷的战斗,平均每走300米就有一个红军战士牺牲。一年后,于193510月红军到达陕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有了新的落脚点和战略基地。193610月,三大主力红军胜利会师,宣告红军长征胜利结束,中国革命新局面就此开始了。

——摘编自金一南《苦难辉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红军长征所体现的精神及其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湘赣边界的秋收暴动是在共产党的旗帜下进行武装斗争的伟大尝试,它在开始时也是以攻占大城市为目标的,在暴动遭到严重挫折时,毛泽东能够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在实践中开始闯出一条与农民相结合,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以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的道路。这条道路代表了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的发展方向。

——摘编自《毛泽东与中央早期领导人》

材料二     1927119日至10日,瞿秋白在上海召集了中央临时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做出《中国现状与共产党的任务决议案》,强调了暴动的重要性:城市工人暴动的发动非常之重要;轻视城市工人,仅仅当作一种响应农民的力量,是很错误……城市工人的暴动是革命的胜利在巨大暴动内得以巩固而发展的先决条……当然,最激烈主张暴动的,是共产国际新任全权代表罗明纳兹。会后以瞿秋白为首的中国共产党新中央,向各地党组织发出了一系列要求组织暴动的指令,但都痛遭失败。

——摘编自《历史选择了毛泽东》

材料三     遵义会议集中全力纠正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是完全正确的。这次会议开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央的新的领导,是中国共产党党内最有历史意义的转变。遵义会议后,党中央在毛泽东同志领导下的政治路线。是完全正确的。倾路线在政治上、军事上、组织上都被逐渐地克服了。

——摘编自《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结合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概括分析当时党内在探索革命道路上存在什么样的分歧,并分析产生分歧的原因。
(2)结合三则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分析党探索适合中国国情革命道路中所体现出的特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