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秋收起义和井冈山根据地的创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先后出现了农村革命根据地和敌后抗日根据地。两者
A.建立背景相同B.领导阶级不同
C.斗争对象不同D.分布地域相同
3 . 诗歌是鲜活的历史,它向我们讲述了历史的沧桑和社会的变迁。读下列诗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①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丘逢甲《春愁》

②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毛泽东《西江月·井冈山》(1928年秋)

③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干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毛泽东《七律长征》

④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

——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诗歌①中四百万人同一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最后又是怎样解决的?
(2)诗歌②中“黄洋界上炮声隆”开创出了一条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新路,这条新路指的是什么?此前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道路是什么?这种转变说明了什么?
(3)导致诗歌③中这次远征”发生的原因是什么?这次远征”的结果如何?
(4)诗歌④中百万雄师过大江指的是什么时期的哪次战役?诗中“天翻地覆"主要指的是什么?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袁世凯手握北洋军重兵,背靠帝国主义列强的财政支持,在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皆势雄力厚,武昌失守不久,便派兵南下攻占汉阳,在英国领事策划下,与独立各省代表谈判,以“拥袁当政”为条件达成停战协议,然后通电南京,以派兵镇压要挟临时政府;而当时武昌起义的成功,虽为黄兴等革命党人组织策划,却只是对武汉守军的一次策反,南方各省的独立之举更是一时的革命影响所致,并无明确的革命目标,即便孙中山领导的临时政府正式成立,也因缺少统一指挥的军事力量,加之财政窘迫和革命阵营混杂的立宪派、旧官僚的内讧捣乱,其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都势单力薄,无法与袁世凯相抗衡。

——摘编自《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的教训》

材料二:八七会议开完后,主持中共中央工作的瞿秋白向毛泽东征求意见,准备让他到上海中央机关去工作。毛泽东回答:我不愿去住高楼大厦,我要上山结交绿林朋友。随即毛泽东以中央特派员的身份回湖南,于1927年9月9日发动和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

——《中共历史上的“八七会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革命党人对袁世凯的对策,并简要说明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八七会议后毛泽东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
(3)分析指出材料一、二所示时代孙中山和毛泽东探索民主革命道路的相似之处。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中期创立了一种新的社会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从此,在她的指导下,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蓬勃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材料一中图一、图二、图三体现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怎样的发展趋势?
(2)材料二中两国选择的革命道路有何差异?简要说明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对此你有什么认识?
2019-01-14更新 | 132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其后党中央所在地几经变迁,大致路线图是上海→武汉→上海→①→陕北地区→②→北平。其中①、②两处变迁的地点及迁移至此的原因匹配正确的是
A.①瑞金,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在中国受阻
B.①西柏坡,国民党对解放区进行重点进攻
C.②瑞金,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D.②西柏坡,解放战争转入反攻阶段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