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秋收起义和井冈山根据地的创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1928年10月,随着《井冈山土地改革法》的颁布,革命根据地出现了“地主田地;农民收种,债不要还,租不要送”现象。由此可推知,该土地法的颁布(     
A.开启了中国革命新道路B.调动了农民的革命热情
C.践行了“扶助农工”政策D.壮大了农村革命根据地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1929年1月朱德、毛泽东率红四军主力走下井冈山向赣南闽西进军,到1934年10月开始长征,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央苏区战斗了五年零九个月。期间,面对“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迷茫,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建立起多个革命根据地。当时中央苏区物资严重匮乏,军民生活异常艰难。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率先响应,每天节约一餐口粮支援前线,苏区干部更是“自带干粮去办公”。为解决村民饮水困难,毛泽东亲率红军战士开挖“红井”;朱德帮助农民插秧收稻。在艰苦的环境中,中共创造了苏区党建、社会工作、群众工作等各个方面的“第一等工作”。

——摘编自李红喜《全面把握苏区精神的深刻内涵》等

材料二   1978年10月,袁庚受命主持招商局全面工作,同年中央批准招商局在深圳蛇口设立工业区。那时,蛇口还是一片荒山野岭。1979年袁庚提出了振聋发聩的口号:“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1984年,邓小平视察蛇口时肯定了这一符合市场经济精神的口号。当年国庆节,这句口号出现在天安门游行队伍中,迅速传遍全国各地。如今的蛇口已从一片滩涂地发展为高楼林立、山海相接的滨海新城。

——摘编自陈蓉《袁庚:创造蛇口奇迹的改革先锋》等

材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百年奋斗征程上的众多优秀品质,请从材料中提炼出一种优秀品质,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释。(要求:明确写出精神品质,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3 . 2022年是人民海军成立73周年,起步于长江之畔的海军在战火中诞生,在战火中成长,乘风破浪,彰显大国实力。结合人民军队发展壮大的历程,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地区开展游击战
B.南昌起义后,建立了人民解放军
C.八路军改编自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
D.新四军开赴山西,参加太原会战
2022-05-30更新 | 286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温州中学、金华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历史试题
4 . 从根据地到解放区

材料一1935年,中共中央和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进一步巩固和扩大陕北革命根据地,并进行政权建设,1937年,成立陕甘宁边区政府。1945年,毛泽东说:“只有陕北根据地保留下来了,其他根据地都丢了,陕甘宁边区的作用非常大,我说它是中国革命的一个枢纽,中国革命的起承转合点。……万里长征,脚走痛了,跑到这个地方休息一下,叫做落脚点。我们不是要永远住在这里,这个地方是落脚点,同时又是出发点。”

材料二 1948年5月,中共中央着眼战略形势发展,决定将晋察冀、晋冀鲁豫解放区合并成立华北解放区。全区只划为1个行政省(察哈尔),6个行政公署(冀中、冀东、冀南、冀鲁豫、太行、太岳),294个县。1948年9月,华北临时人民代表大会在石家庄召开,选出了华北人民政府组成人员。1948年12月,华北人民政府宣布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开始统一发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套人民币。1949年1月31日,平津战役结束。


(1)为什么陕北根据地既是“落脚点”又是“出发点”?结合材料一和所学,谈谈你的理解。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分析华北解放区成立的历史背景,并简述其作用。
2022-05-15更新 | 349次组卷 | 7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有学者认为,近代中国红色资源的形成路径有根据地式和纪念地式等。根据地式的有土地、人民、政权、武装,是自成联系、自成系统的,就像树木长在那片土地上一样;纪念地式的是某一次战争或某一项活动在那里发生,但是其事与其地不具有必然联系,如飘叶之于土地的关系,有一定联系,但不是理由充足的必然关系。据此推断,下列属于根据地式的是
①延安   ②遵义   ③井冈山   ④嘉兴南湖
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6 . 红军最初在城市中心论的革命战略中不受重视,定位也很模糊,造成与各级党组织的关系难以理顺,1930年中央领导人李立三让红军脱离苏区进攻大城市。同年9月的六届三中全会确立了高度重视红军和苏区的新战略,随后1931年1月的六届四中全会强调革命重心在农村苏区。材料说明了
A.城市中心论忽视红军发展B.中共的工作重心开始转移
C.中国革命道路的曲折探索D.各级党组织健全的必要性
2021-12-13更新 | 621次组卷 | 5卷引用:四川省达州市2022届高三一诊文综历史试题
7 . 1927年8月,湖南省委决定把湖南秋收起义区域划分为湘中、湘南、湘西和西南四个区。这个计划遭到毛泽东等的坚决反对。湖南省委最终决定“放弃其他几个中心”,只举行以长沙为中心的“湘中四围各县的暴动”。这说明当时
A.毛泽东对秋收起义有正确的认识B.湖南省委“左"倾思潮强烈
C.秋收起义使革命从农村转向城市D.共产党革命领导经验的不足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27年9月20日,秋收起义部队行进到文家市,毛泽东对大家说∶"秋收暴动我们是打了败仗……我们现在不去打浏阳、长沙,是为了不吃更大的亏。要换一个打法"。部队沿湘赣边界退兵至湘南,这一决策后来被称为"文家市退兵",是毛泽东"上山"的开始。接着毛泽东在莲花召开前委会议,决定向井冈山进军。

9月29日,毛泽东和部队官兵进驻永新三湾,进行了著名的"三湾改编"。经过改编,"党的组织,现分连支部、营委、团委、军委四级。连有支部,班有小组。红军所以艰难奋战而不溃散,‘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重要原因"。

10月27日,这支部队几百号人终于走上了茨坪,在井冈山正式安下了家。

1928年初,国民党赣军第二十七师"进剿"井冈山,毛泽东提出"敌来我走,敌驻我扰,敌退我追"的游击战作战原则,歼灭了来犯的敌人。

到1928年2月,工农革命军由不足一个团发展为一师两个团,并且同当地农民运动紧密结合,摧毁了茶陵、遂川、宁冈三县的旧政权,建立起新的工农政权以及赤卫队、游击队。土地改革开始了试点,取得初步经验。一个巩固的农村革命根据地在井冈山初步矗立起来,打开了实现工农武装割据的新局面。

毛泽东带领秋收起义部队向井冈山进军的历程,成为中国革命的红色起点。

——摘编自丁仁祥《红色起点》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中国革命的红色起点"做出合理解释。
9 . 图1、图2分别为1929年红四军党部颁发的《告商人及知识分子》原稿及部分内容。这体现了

            图1                                                                           图2
A.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B.党意图打破根据地的困局
C.党筹划建立革命统一战线D.中共摆脱共产国际的影响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说它是学失败了,这同前面所说的是不是自相矛盾?不是。这次革命并没有达到它所预期的目标。西方列强在中国的支配地位没有受到削弱,在农村没有出现一场社会大变动,中国近代社会的基本矛盾一个也没有得到解决。革命的果实又落到旧势力的代表袁世凯手里。

——摘编自雷颐《“中国农村派”与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形成》

材料二   执著于城市,在那个时候是非常自然的。因为中国共产党人的面前只有一个榜样,这就是已经成功的俄国革命,而俄国革命正是从城市开始,并在城市首先胜利的。然而仿效俄国人成功的经验并没有在中国取得成功。于是,起义保存下来的武装革命者,在经历了1927年的失败之后,于第二年春天汇聚于罗霄山脉的中段,开始了革命在农村的发展……这条道路最初虽然表现为失败后的退却,然而它包含着国情对于革命的制约,因此,它最终又成为一种自觉的选择。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结合所学,写出材料一中“革命”的名称,指出这场革命的性质并概括判断它“失败”的主要依据。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1927年的失败”的表现,概括“这条道路”的内涵并分析它能指引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根源。
2021-04-21更新 | 205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暨阳联谊校2021届高三4月联考历史试题(选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