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土地革命的内容和影响及根据地建设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1928年2月,刘少奇针对革命潮流是高涨还是低落的问题说:“依乡村来看是高涨的,依城市看是低落的趋势。”这一判断是
A.正确,大革命失败后,革命重心由城市转入农村
B.不正确,乡村、城市的革命都处于高潮
C.正确,当时的城市没有出现工人运动
D.不正确,当时农村还没有建立革命根据地
2 . 建党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宣传中大量使用“劳工神圣”“赤化大地”等口号;第一次国共合作后,中国共产党在宣传中突出“民族解放”“平民政权”等口号;八七会议后,“打土豪,分田地”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宣传口号。这一系列变化表明中国共产党(       
A.始终把握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B.打开了中国革命新局面
C.不断探索符合国情的革命道路D.坚持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2022-05-09更新 | 851次组卷 | 22卷引用:黑龙江省龙西北八校联合体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各农村革命根据地实行土地制度的彻底改革,没收地主土地分给无地少地的农民。这项政策的实施,对于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革命战争的推进,起了决定性作用。但在日本侵略者步步进逼、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的形势下,为了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停止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开始了党的土地政策的重大转变。

-摘编自柳礼泉《抗战时期党的土地政策研究》

材料二 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颁布后,各解放区普遍深入展开斗争恶霸地主和没收、分配地主的土地。至1948年底,大约有1.5亿人口地区完成土改任务,使得1亿无地少地的农民获得了土地。这一胜利,大大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积极性,巩固了人民民主政权,鼓舞了解放军指导员的士气。

-摘编自王桧林《中国现代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共土地政策从土地革命时期到抗战时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解放战争时期土地改革的意义。
4 . 1928和1929年,国民党军队的叛兵基本成为红军补充新兵的一个重要来源,但1930年后红军兵源发生很大变化。如1934年春第一方面军的兵员构成中,国民党逃兵和叛兵的比例不超过4%。以上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左”倾错误导致反“围剿”失利B.中国共产党重视人民军队阶级成分
C.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的推动D.国民党军队严惩叛逃的现象
2021-10-27更新 | 1056次组卷 | 22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黑龙江省实验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28年,中国共产党通过了《井冈山土地法》,规定“没收一切土地”;1929年修改为《兴国土地法》,把“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土地”;1931年又通过了土地革命路线,提出变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其结果是该法律得到广大群众的积极拥护,农民踊跃参军支持革命。土地法的不断变化发展表明
A.必须根据主要矛盾变化调整革命纲领
B.党对土地斗争的认识已经得到了完善
C.标志着中国苏维埃法制建设逐步完善
D.这些法律不符合当时农民的革命需要
6 . 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30年代的农村革命与20世纪20年代的农民运动有所不同。30年代主要是在根据地进行“打土豪、分田地”,开展群众运动;20年代则是成立农民协会....
并配合北伐。这一变化折射出
A.中国革命性质逐渐转变B.共产党在革命中的地位变化
C.中国革命形势不断高涨D.农民问题是革命的中心问题
2021-02-24更新 | 219次组卷 | 15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十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下图为1927年至1937年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发展折线图。图中显示1928年至1934年党员人数大幅度上升,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党员人数(万)
A.北伐战争的开始B.红色政权的建立
C.抗日战争的爆发D.解放战争的胜利
8 . 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中写道:“土地分配的标准:以乡为分配土地的单位。所有乡村中男女老幼,一律平分。现依中央办法,改以劳动力为标准,能劳动的比不能劳动的多分一倍。”这一变化的主要目的在于
A.完成反封建的民主革命B.实现“平均地权”的理想
C.发展生产以巩固根据地D.争取农民参加革命战争
9 . 下表反映了某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数量消长和成分构成变化的基本情况,其中a年和b年分别指
时间a年b年
总人数上半年约6万人,下半年不足2万人约12万余人
组成工人、农民与知识分子各占53.8%、18.7%、19.1%工人、农民与知识分子各占10.9%、76.6%、7.2%

A.1921年和1922年
B.1937年和1938年
C.1927年和1928年
D.1949年和1950年
10 . 20世纪20年代后期至40年代末,中国共产党在农村的土地政策经历了从“打土豪分田地”到“双减双交”(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再到“耕者有其田”的几次变化。这反映了
A.生产关系调整以民主革命任务为导向
B.政治局面动荡影响经济政策制定
C.中共土地公有制的确立过程曲折艰难
D.中共始终以废除封建剥削为目标
2018-04-23更新 | 1514次组卷 | 24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宾县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