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土地革命的内容和影响及根据地建设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1930年6月至1933年11月,毛泽东三次到福建上杭县才溪乡进行社会调查。在之后的调查报告中指出:“如果我们单单动员人民进行战争,一点别的工作都不做,能不能达到战胜敌人的目的呢?当然不能”。毛泽东在这里强调的是(     
A.调查研究的重要性B.根据地建设的必要性
C.政权建设的紧迫性D.反围剿斗争的残酷性
2023-06-14更新 | 569次组卷 | 7卷引用:四川省合江县马街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20年代末到1930年代,在中国农村经济日益走向衰落的背景下,兴起了乡村建设运动。来自教育机构,学术团体和大专院校的倡导者们,在定县、邹平、新都等地创建试验区,成立乡村小学,平民学校、夜校;改良农业,提倡副业;成立借贷处和信用合作社:设立乡村医院、卫生所等。不少乡建工作者与农民同生活,共劳动,尽量使自己“农民化”。然而,十年乡村建设运动,不仅复兴农村经济的目的没有实现,相反各实验区经济的衰落程度进一步加深。

乡村建设倡导者之一的梁漱溪将此称之为“号称乡村运动而乡村不动”的难局:“本来最理想的乡村运动,是乡下人动,我们帮他呐喊。退一步说,也应当是他想动,而我们领着他动。现在完全不是这样。现在是我们动,他们不动;他们不但不动,甚且因为我们动,反来和我们闹得很不合适,几乎让我们作不下去。”梁漱溟进而分析了造成“乡村不动”的根本原因,“是农民偏乎静,我们偏乎动;农民偏乎旧,我们偏乎断……总之,从心理上根本合不来”。

——据晏阳初《十年来的中国乡村建设》及《梁漱溟全集》整理

从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运动的理论与实践中,选择任一理论或实践实例来评析材料中梁漱溟的观点。(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述充分,表达清晰)
2022-06-27更新 | 1999次组卷 | 11卷引用:四川省乐山市沐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随着东北形势的新变化,19467月,中共中央东北局明确提出要加强东北根据地的政权建设工作。大批干部深入农村,建立农会开展清匪反霸和土改斗争。194611月到19476月,针对政权建设中的“夹生”问题,各地党委派出工作队发动群众,清除乡村干部中的投机分子,真正掌握了村屯政权。在此基础上,东北解放区通过组织互助合作、奖励垦荒等方式开展农业大生产运动,渡过了严重的经济困难时期。19487月东北解放区确定了以支援战争、发展生产为政权工作的中心任务,决定在19493月以前完成县、区、村三级人民代表会议的召开,并选举三级政府委员会。村级选举的步骤包括对村民进行民主教育和村选教育、组织选举委员会和公民审查委员会、对选民进行公民权审查、召开代表会议选举正副主席和政府委员等。通过民主选举,贫雇农中真正为群众热心办事的人纷纷当选为村人民代表和村干部。

——据田艳萍《试论东北解放区的政权建设》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东北解放区基层政权建设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东北解放区基层政权建设的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