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土地革命的内容和影响及根据地建设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1933年,为配合军事上"围则"革命根据地,国民党政府在江西实行"计口售盐"政策。中央苏区发动群众用土法熟盐,1934年建成的近600个土法熬盐厂中,苏区政府直接掌握40多个,合作社、家庭个体各持224和314个。这反映中央苏区(     
A.建立了相对独立的经济体系B.组织生产自救应对经济封锁
C.反“围剿”助推了农业发展D.充分调动群众参加革命斗争
2023-02-09更新 | 197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2 . 1931年,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规定:政府配备工作人员,省级90人,县级25人,区级15人,乡级3人(乡苏主席、交通、工作人员各1人),乡政府遇事由乡代表和工农积极分子办理。这反映出当时苏区
A.开启革命政权建设实践B.政权具有联合政府的性质
C.政权直接扎根于民众中D.建立起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2021-05-26更新 | 381次组卷 | 5卷引用:四川省大数据精准联盟2021届高三第三次统一监测文综历史试题
3 .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明确提出中国苏维埃政权所建立的是工人和农民的民主专政的国家,承认中国境内少数民族的自决权。这些规定
A.是中共民主政权建设的探索B.保障了各个阶级的民主权利
C.巩固了国民革命的胜利果实D.是红色政权建立的前提条件
4 . 1928年1月,时任中共江西农委书记的方志敏,组织“农民革命团”,创建革命武装和红色政权,用暴动的方式推动根据地和游击区波浪式的扩大,毛泽东称之为“方志敏式”。这种革命模式重在
A.推动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B.探索中国革命的发展道路
C.动员革命队伍的战略转移D.指明创建人民军队的方向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30年10月,毛泽东在江西新余县罗坊镇找了来自兴国县刚入伍的农民开了一星期的座谈会,写成《兴国调查》。调查近4万字。下面是其目录及简介:

序言:介绍了调查背景、内容和方法。因为敌人进攻罗坊,被迫结束了调查。
一、八个家庭的观察:细述了傅剂庭等8个家庭的人员组成、经济状况、文化程度等。
二、本区旧有土地关系:地主富农人数不过百分之六,却占百分之八十的土地。
三、斗争中的各阶级:如地主、富农、中农、贫农、雇农、手工工人、商人、游民等。
四、现有土地分配状况:详述了分田地、分山林等6个方面。
五、土地税(又叫公益费)。
六、苏维埃:介绍了区政府、乡政府等人员组成情况并指出存在的弊病。
七、农村军事化:介绍赤卫队、少年先锋队、红军预备队等情况。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为《兴国调查》撰写一份说明。(要求:多角度提取信息,分析全面,解释合理)
6 . 1930年,中共中央在回应共产国际的指示时说:“党的任务,决不是准备夺取部分的政权。如果认为现在还是准备夺取部分政权,无疑是对革命形势估量不足的右倾观念。”这一回应表明
A.中共夺取全国政权的时机成熟
B.中共找到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
C.共产国际反对中共进行城市革命
D.中共出现自主革命的倾向
7 . 20世纪20年代后期至40年代末,中国共产党在农村的土地政策经历了从“打土豪分田地”到“双减双交”(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再到“耕者有其田”的几次变化。这反映了
A.生产关系调整以民主革命任务为导向
B.政治局面动荡影响经济政策制定
C.中共土地公有制的确立过程曲折艰难
D.中共始终以废除封建剥削为目标
2018-04-23更新 | 1514次组卷 | 24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市2018届高三第三次诊断性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8 . 下图是土地革命时期的红军宣传画《工人、农民暴动起来打土豪分田地》。这一作品
A.说明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形成B.注重表现作者的艺术想象力
C.奠定了统一战线的社会基础D.反映出红军宣传具有通俗性
9 . 1927年8月20日,毛泽东在代表中共湖南省委致中央的信中说,“中国客观上早已到了1917年”,“我们不应再打国民党的旗子了,我们应高高打出共产党的旗子”,“工农兵苏维埃完全与客观环境适合,我们此刻应有决心立即在粤湘鄂赣四省建立工农兵政权;此政权既建设,必且迅速的取得全国之胜利”。据此可知
A.该信件应写于湘赣边秋收起义以后B.该信件阐述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C.毛泽东对八七会议的决策有所突破D.毛泽东的主张符合当时中国的国情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