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土地革命的内容和影响及根据地建设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 道试题
1 . 土地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为推动土地分配顺利开展,凤山县委组织了6个宣传队,分别到那禄乡、长里八达乡等地宣传土地政策。东兰县开办党员干部培训班,培训东兰和凤山两县的党员干部。东兰、凤山县委也指示各区、乡组织雇农工会,作为在农村开展土地分配工作的基本群众组织。土地分配根据《土地法暂行条例》以乡为单位“按照全乡贫苦无土地的农民人数,由土地委员会决定分配的标准”,然后召开全乡农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最后发给土地证。

——摘编自余涛《中心与边缘:左右江苏区土地革命新论》

材料二   第一条   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第二条   废除一切地主的土地所有权。

第十一条   分配给人民的土地,由政府发给土地所有证,并承认其自由经营、买卖及在特定条件下出租的权利。土地制度改革以前的土地契约及债约,一律缴销。

第十二条   保护工商业者的财产及其合法的营业,不受侵犯。

第十三条   为贯彻土地改革的实施,对于一切违抗或破坏本法的罪犯,应组织人民法庭予以审判及处分,人民法庭由农民大会或农民代表会所选举及由政府所委派的人员组成之。

——摘编自《中国土地法大纲》(1947年)


(1)据材料一,概括中共东兰、凤山县委“为推动土地分配顺利开展”所采取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的土地分配所属的历史时期。
(2)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土地法大纲》的主要内容。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重要意义。
2023-01-23更新 | 110次组卷 | 4卷引用:【好题汇编】期末复习-纲要上(期末真题精选主观题54题) -江苏专用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乡村建设运动是在20世纪初中国农村经济走向衰弱的时代背景下,以乡村教育为起点,以复兴乡村社会为宗旨,由知识精英推进的一场乡村社会改造运动,知识界的普遍认识是救济农村即拯救国家。据统计,20世纪30年代全国从事乡村建设工作的团体和机构有600多个,先后设立的各种实验区有1000多处。各主要乡建团体所进行的工作基本上都包含政治改革、文化教育、科技改良和推广、卫生保健、组织合作社、移风易俗、自卫保安等内容。突出代表是晏阳初的定县平民教育运动、梁漱溟领导的邹平乡村建设运动。

梁漱溟在1928年开始提出“乡治”的主张,到1931年完成了他的“乡村建设理论”。他提出解决中国问题的唯一出路是搞所谓“乡村建设”,即依靠“乡村自治”组织,来建立“乡村文明”。1931年,梁漱溟在山东邹平县开办了乡村建设研究院,搞“乡村建设运动”。梁漱溟“乡村建设”的主要内容,一是建立“乡农学校”;二是建立“乡村自卫组织”;三是建立“合作社”,进行农业技术改良。他说:“共产党闹的最厉害的地方,单靠军队去剿是不行的”,“要想消除共产党的农民运动,必须另有一种农民运动代替才可以”。

       ——摘编自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乡村建设运动”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评价“乡村建设运动”?
2023-01-18更新 | 289次组卷 | 3卷引用:第03练民生问题-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热点专练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妇女运动是中国共产党推动中央苏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三八”国际妇女节纪念活动是推动妇女运动的有效途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自成立之日起,就通过开展各种纪念活动,团结广大妇女群众投身革命、生产和红军建设,书写了妇女解放的新篇章。

下图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机关报《红色中华》19333月第57期推出的“三八特刊”宣传画。


图中文字内容:
工农妇女起来参加革命战争!
农工妇女加入赤卫军最光荣!
青女工农妇加入少先队是最英勇的!
工农妇女武装起来粉碎敌人大举进攻!
每个女工农妇扩大一个红军!
购买“三八号”飞机送红军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中央苏区的“妇女运动”进行阐释。
2022-09-24更新 | 233次组卷 | 2卷引用:高中历史大单元作业(纲要上)第九单元近代中国的革命与近代道路抉择(下)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抗日根据地,是人民抗日武装开展敌后游击战争,达到保存和发展自己、消灭敌人之目的的战略基地。面对1941年以后的严峻形势,各根据地军民按照中共中央的部署,在农村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一方面,地主要减租减息,改善农民的生活,调动其生产和抗日积极性;另一方面,农民要交租交息以照顾富农和地主的利益,联合其共同抗日。

中国改革开放事业从20世纪70年代末起步,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和肥西县成为包干到户和包产到户的策源地。根据邓小平的讲话精神,中共中央于1980年召开座谈会,形成《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纪要。随着文件精神的贯彻执行,以“双包”著称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迅速向前发展,到1982年6月,全国实行这一制度的生产队达到71.9%。

——摘编自杨凤城主编《中国共产党历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抗日根据地实行减租减息土地政策的政治意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时期农村改革的特点,并说明这场改革取得成功的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经济发展合作社的演变

材料   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变化表

时间基本情况
192719371929年中共领导下的农村革命根据地上杭县才溪乡成立了第一家合作社——劳动互助组,后出现多种合作社,但以消费合作社和粮食合作社为主,多是农民自发组织的。
19371949主要分布在陕甘宁、晋察冀等边区,以经营综合性业务为主。到解放前夕。全国已有合作社达3万多个。形成了自上而下的覆盖整个解放区的供销合作社网络。
19491978由农民自发组织的初级合作社逐渐发展到土地集体化的高级合作社和人民公社体制。
1978年后从以家庭经营为核心的家庭联产承包制逐渐转向农民专业合作社;20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专业合作社法》出台后,推动了农村合作社迅速发展,到2011年,全国已有超过35家的专业合作社,入社农户占我国农户总数的10%。

——摘编自张晓倩《我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制度变迁研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我国农村合作经济变化的特点及其作用作出合理的解释。
2022-05-07更新 | 148次组卷 | 4卷引用:专题12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备战2023年山东历史新高考【3年真题+1年模考】精练【学科网名师堂】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首义发生,其远因近果甚多。尤以是年三月黄花岗之役,青年学生壮烈牺牲,已博得全国同情;及同年七月因川省铁路国有风潮,激起遍地怒火。首义前数日,或汉有孙武之制造炸药失慎案,致革命党人名册被搜,清廷按图索骥,有一网打尽之可能。党人为势所逼乃匆促举事,清湖光总督瑞澄仓皇出走,革命党人遂不战而有武昌。


——辛亥革命亲历者后任军政府司法部部长张知本口述

材料二  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前十年,中国还存在一种“另类”的乡村政权,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红色苏维埃政权。中国的苏维埃政权虽然始终在农村,来源却很洋气,是直接从苏俄引进的……苏维埃运动在中国农村的开展以及农民对这个运动的理解,暗示了中国革命的列宁主义趋向以及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


——人民版必修一教科书“材料阅读与思考”关于张鸣《红色的个案—苏维埃乡村追求》材料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武昌起义发生的原因。充分运用地图信息,指出其对革命进程的影响。
(2)观察材料二中的地图,指明图中革命根据地的时空要素。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中革命根据地局面形成的伟大意义。
2022-03-16更新 | 150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09 图片、地图、表格类非选择题-2022年高考历史毕业班二轮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演练(全国通用)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图1                                                                           图2


图1、图2分别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敌后抗日根据地分布图,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个角度说明从图1到图2的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并简析其原因。(要求:明确角度,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请考生从3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2022-03-12更新 | 155次组卷 | 8卷引用:专题02 解读十九届六中全会公报中的“十个坚持”-2022年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练(全国通用)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暴动推翻地主阶级政权后,须立刻没收一切地主土豪及福会【公】堂等田地(不论典当卖绝一概没收),归农民代表会或农民协会分配。

——1929年《中共闽西第一次代表大会关于土地问题决议案》

材料二   政府法令应有两方面的规定。不应畸轻畸重。一方面,要规定地主应该普遍的减租减息,不得抗不实行。另一方面又要规定农民有交租交息的义务,不得抗不缴纳。一方面要规定地主的土地所有权与财产所有权仍属于地主,地主依法有对自己土地出卖、出典,抵押及作其他处置之权,另一方面,又要规定当地主做这些处置之时,必须顾及农民的生活。

——1942年《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决定》


(1)指出材料一、二土地政策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土地政策实施的历史作用。
2022-02-24更新 | 145次组卷 | 6卷引用:专题07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亮点练】-【过高考】2023年高考历史大一轮单元复习课件与检测(全国通用)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朝中期以后,伴随庶族地主及商品货币经济发展,土地买卖日益频繁,均田制才逐渐破坏。唐德宗建中元年实行两税法,从此以后再没有一个由国家规定的土地兼并限额(畔限)了。宋代以后,土地买卖、典押和永佃制,成为中国土地流转的主要方式。特别是永佃制将土地的所有权与使用权分剖为两个完全独立的权利并可分别占有和行使,有力地促进了中国土地流转制度的发展。但是,中国古代实行的井田制、占田制、屯田制和均田制等公田制,以及中国一直实行的多子继承制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土地兼并的过度集中,避免了西方封建领主高度集中土地的现象出现。

——摘编自赵岗、陈钟毅《中国土地制度史》

材料二   近代以后,由于列强入侵和国内阶级矛盾的影响,以及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中国共产党的农村土地流转政策,经历了提出土地革命纲领探索实践土地革命政策、确立土地流转政策和初步建立土地流转制度等演变过程。19226月,中国共产党提出“没收军阀和官僚的财产,将他们的田地分给贫苦农民”,首次提出了中国共产党的土地革命主张。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在“八七”会议上确立了“没收大地主土地”、“耕者有其田”和“土地国有”的土地革命的方针。1947年,全国土地会议制订的《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分配给人民的土地,政府发给土地所有证承认其自由经营、买卖及在特定条件下出租的权利。

——摘编自高海燕《20世纪中国土地制度百年变迁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唐宋时期土地流转出现的历史背景,并分析其制约因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共产党土地流转政策的特点,并简析其历史意义。
2022-01-04更新 | 333次组卷 | 2卷引用:二轮拔高卷2-【赢在高考·黄金20卷】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广东专用)
10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进程,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日益结合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八七会议后,怎样夺取武装斗争的胜利,革命应该走什么道路,便成为摆在党面前的根本性的问题。中国共产党人不可能像俄国十月革命那样,通过首先占领中心城市来取得革命在全国的胜利,而必须首先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积蓄革命力量,在条件成熟时夺取城市,最后夺取全国革命胜利。这一条适合中国实际的正确革命道路,是在党领导人民的集体奋斗中开辟出来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创造性的运用和发展。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等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写出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简述它对各地起义武装所起的作用。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角度,概括“适合中国实际的正确革命道路”开辟的意义。
2021-07-29更新 | 157次组卷 | 3卷引用: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帮(浙江专用)-考点03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