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局部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周恩来曾在《解放》刊文指出:“十年来中国统治阶级与革命的民众之间的长期战争是停止了, 现在正将进入中国政治历史新的一页,即在民主统一的基础上,巩固国内团结,加速准备抗战 的一页。根据民主主义的根基,来召集国民大会,则将是这一页新历史的起首。''周恩来撰写 该文的背景是
A.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B.重庆和谈达成民主建国共识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D.解放战争即将取得全国胜利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华民族复兴”是近代百年来中国人的梦想,而中国梦就是民族复兴的梦,是中国人为世界作出贡献的美好愿望和梦想。

材料一   “中国梦”是百年来的“现代化”梦想,包含两个层次:一是许多中国人的个人梦——财富、名誉、地位;二是中华民族的国家和集体之梦——大国梦、强国梦。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自己的梦想,将自己的梦想与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结合在一起,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成就自己的梦想。提到“中国梦”,很多人自然而然得想到“美国梦”。美国梦的核心观念是,“只要努力,一切皆有可能”,认为美国提供了人人都能成功的机会,成功取决于自己的才能和努力而不是家世和背景,人人都拥有平等的权利,人人都有信仰的自由

——程美东、张学成《当前“中国梦”研究评述》

材料二   晚清以来,在东西方列强的持续侵略和残酷压迫中,现代“民族”观念逐渐引入。革命党人反对国内民族的压迫,立宪派人士则宣传建立彼此相依的大民族共同体。1917年李大钊比较明确地提出了“民族复兴”的思想,“当以中华民族之复活为绝大之关键”。孙中山在“新三民主义”的民族主义中也批评列强“不准弱小民族复兴”的观念。“九一八”事变爆发至整个抗战时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经成为中国最为最响亮的政治口号和社会性全民话语之一。

——据黄兴涛等《民国时期“中华民族复兴”观念之历史考察》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国梦”与“美国梦”的异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华民族复兴”这一观念形成的背景。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梦”提出的意义。(10)
3 . 国民党方面明确提出具体条件:“停战自瞩目前迫切之要求,最好陕北红军经宁夏趋察绥外蒙之边境。……希望党的领袖来京共负政治上之责任,并促进联俄。”此条件提出的相关背景是
A.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B.抗日战争即将胜利
C.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D.渡江战役前国共谈判
4 . 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关门主义是党内的主要危险”,规定将“工农共和国”改为“人民共和国”。上述大调整的背景是(       
A.内外时局的变化B.国共关系的变化
C.土地革命的完成D.长征的完全胜利
2016-12-13更新 | 18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贵州遵义航天高中高三第七次模拟文综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32年,翦伯赞指出,日本帝国主义“不满意于旧有世界殖民地之划分”,其侵华恶行“是世界资本主义最高度的发展的情形之下一个必然的炸裂,乃是整个现阶段的世界的经济政治诸关系之复杂错综的交叉中所必然得到了的一焦点”。翦伯赞的这一论断(     
A.揭示了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B.说明列强之间矛盾重重
C.指出了日本侵华的深层原因D.强调了持久抗战重要性
6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0 年9月,中共六届三中全会制定了建立下层统一战线的方针,提出共产党应当和非共产党的一般下层群众团结起来实行斗争,独立的去领导他们的运动,使这些运动都走到苏维埃政权的总口号之下来。这一统一战线把工人、农民和士兵群众作为革命的基本力量,是“反封建压迫、反国民党统治的工农民主的民族统一战线”。

——据中共中央统战部著《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史》

材料二   瓦窑堡会议上,毛泽东着重分析了各阶级对抗日的态度,明确提出民族资产阶级在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有参加抗日的可能性,甚至连大资产阶级也可能营垒分化、参加抗日。他主张要将我们从关门主义中解放出来,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国抗日战争史》

材料三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明确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正式提出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概念。

——摘编自本书编写组《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四   中国无产阶级要胜利,就必须在各种不同的情形下团结一切可能的革命的阶级和阶层,组织革命的统一战线。在中国社会的各阶级中,农民是工人阶级的坚固的同盟军,城市小资产阶级也是可靠的同盟军,民族资产阶级则是在一定时期中和一定程度.上的同盟军,这是现代中国革命的历史所已经证明了的根本规律之一。

——摘编自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1)结合时代背景,简析材料一、二、三中“统一战线”内容变化的主要原因。
(2)指出材料四中组织“统一战线”的目的,并总结其历史经验。
2023-01-15更新 | 209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2023届高三1月模拟历史试题
7 . 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有许多的过往值得我们反思。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以“中国在汉以后的几千年几乎没有显著进展”为代表的中国社会“停滞论”是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发动侵华战争在文化上的一个借口。他们认为日本不仅在经济和军事“站在东亚的前端”,在文化方面也“最能继承东亚传统”,日本的文化必须越出国境去发展。有的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公然叫嚣,称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是给中国“补血”,“增元气”,“犹如行荷尔蒙之注射”。

——邢丽雅《近代以来日本人的中国观》


(1)材料一中日本军国主义分子认为的侵华合理性在于何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材料二 在抗日战争中,既存在着以国民党为主导的正面战场,也存在着以中国共产党为主导的敌后战争。两个战场相互配合,有力地遏制了侵华日军的步伐。

——摘自《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材》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各举出两个战场的两场著名战役并说明各自在“遏制日军侵华步伐”方面所起的作用。

材料三 2014年9月9日,由中国日报社和日本言论NPO共同实施的第十次一年一度“中日关系舆论调查”结果在东京发布。调查结果显示:两国公众继续看重中日关系,但对两国关系现状认可度达近十年最低;中日双方相互好感度有升有降,总体难言乐观;领土问题对公众影响出现一定程度弱化;新话题备受关注,“大气污染”在日超过“钓鱼岛”成为关注首选;两国民众看重民间对话和交流对改善中日关系作用;双方对经济合作态度稳定,但认识分歧有所扩大;中日双方了解彼此的渠道在朝多样化发展。

——《中国日报》2014年9月9日


(3)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请自选一个角度,谈谈你对中日关系的认识。
2020-07-18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15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36年10月22日,蒋介石由南京飞抵西安,严令进剿红军。张学良当面表示反对,并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要求,遭蒋拒绝,两人大吵。

1936年10月29日,张学良飞抵洛阳为蒋介石祝寿,劝蒋联共抗日,遭蒋拒绝。蒋介石坚决拒绝其北上抗日的主张,强令其剿共,否则就把他的部队撤离到东边去。

1936年11月27日,张学良上书蒋介石,请缨抗战,遭蒋拒绝。

1936年12月7日,张学良到华清池见蒋介石,再三苦谏,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遭蒋拒绝。

1936年12月日晚间,张学良和杨虎城分别召见东北军和十七路军高级将领,宣布12月12日清晨进行兵谏。

1936年12月12日5时,东北军奉命到华清池捉拿蒋介石,蒋介石从卧室窗户跳出,摔伤后背,躲在一块大石头后面,被发现活捉。同时,十七路军扣留了陈诚、邵力子、蒋鼎文、陈调元、卫立煌、朱绍良等国民党军政要员,邵元冲等人遇难,西安事变正式爆发。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向全国发出了关于“改组南京政府,容纳各党各派、共同负责救国;停止一切内战;立即释放上海被捕的爱国领袖;释放全国一切政治犯;开放民众爱国运动;保障人民集会结社一切政治自由;确实遵行孙总理遗嘱;立即召开救国会议。”救国八项主张的通电。

中共中央分析了国内外形势后主张用和平方式解决西安事变,反对新的内战;派周恩来赴西安参加谈判,促进事件和平解决。

1936年12月24日,蒋介石签订六项协议,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合抗日的主张。12月26日,蒋介石最后获得释放回到南京。西安事变后,张学良送蒋介石回南京秘密软禁起采,由大陆到台湾,失去了自由;杨虎城被蒋介石长期囚禁,1949年9月17日在重庆惨遭杀害。东北军被分拆瓦解,十七路军被取消。

——360网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的原因。
(2)就西安事变的发生与和平解决请你对张学良作简要评价。
2020-02-20更新 | 12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云南省曲靖市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中日战争时,日本统治集团十分狂妄,认为中国军队一击即溃。参谋本部的一位中佐狂言“军车通过山海关时中国方面就会屈服”。然而战争结果却是中国军民经过浴血奋战取得了百年来第一次反侵略战争的完全胜利,而日本帝国主义遭到了彻底的失败。

材料二   国殇墓园:位于中国云南省西部的腾冲县城,于1945年7月7日正式落成,是为纪念抗日战争时期中国远征军攻克腾冲战斗中阵亡将士而建的墓园,目前是中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抗战时期正面战场阵亡将士纪念陵园。内有蒋中正签署的保护国殇墓园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布告”等碑记。陈列分“太平洋战争”、“腾冲抗战”、“腾冲人民对抗战的贡献”、“中印公路的建筑”、“腾冲战役中部分抗日将士事迹介绍”五个部分。

文革期间,国殇墓园遭到了严重破坏,大量墓碑、墓穴被捣毁。文革结束后,于1984年动工恢复了忠烈祠及墓园大门的原貌,并整理出了部分烈士资料及名录,使烈士英名重得昭于天下。

材料三   2015年5月国防部例行记者会上,国防部新闻发言人耿雁生表示,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中国将于2015年9月在北京举行阅兵式,目的是为了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视和平,开创未来。

9月3日上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并检阅部队。在1600余字的讲话全文中,习近平共18次提及“和平”。

——摘自网络新闻资料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战前如此狂妄的原因。根据材料二概括说明日本为何“最后却遭到了彻底失败”?
(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不同时期政府对抗战历史重视的不同方式,并说明其各自的现实意义。
(3)结合国殇墓园的沧桑历史谈谈今天我们还有哪些纪念抗战的方式。
10 . 平等互惠的国际贸易是促进世界各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两宋时期,东南地区人口增长最快,晚唐至南宋,数十万官僚、军队和中原士民接踵而入于是东南沿海地区出现明显的海洋发展路向,依据区域资源优势,发展蚕桑、茶叶、陶瓷等生产,拓展海外市场,通过商品经济提高当地人口承载力。东南地区海岸线长,海港优良,中唐以后海外贸易迅速成长,到宋朝达到鼎盛。这也是东南经济超过中原的重要原因。北宋中原地区的商品经济也有发展,但是内向型的,自然经济气息更浓。而东南地区经济具有外向型特征,在海外贸易的拉动下,两浙、福建、江西等地的商品经济胜过北方。太湖流域城镇集市密集和广州、泉州成为当时世界一流的外贸港口,就是最好的证明。

——--摘编自葛金芳《两宋社会经济研究》

材料二近代中国对外贸易的状况


——--摘编自杜恂诚《中国近代经济史概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宋时期海外贸易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近代中国对外贸易的总体状况。任选表格中所列出的四个时期中的一个时期,分析该时期对外贸易状况形成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