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局部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长城是古代中原王朝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处理古代世界一直无法彻底解决的欧亚内陆族群军事威胁的一种方案。……在世界近代史开启之初,明朝在具备强大实力的情况下,由于政权性格呈现“内向”特征,……对于海疆开拓甚为漠视,反而在北部陆疆、东部沿海大规模构建长城防御体系。明代中国这一做法,虽用较为经济的方式,在一段时间内维持了内政与边防、财政和军事之间的平衡,但从长期来看,并没有解决海陆边疆问题。在“南倭北虏”威胁之下,政府长期陷入财政危机与政权困境。

——摘编自赵现海《十字路口的长城》

材料二   在中国古代,修筑长城是历代王朝各项劳役中最为残酷、最具代表性的一项劳役,以致“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家喻户晓。近代以来,人们对长城的看法则经历了戏剧性转变。20年代末国内著名报刊《良友》写道“在现代物质竞争中,西方每占优胜。……虽然中国建造长城时,美洲还没被发现,可惜今日长城老而无用了。”30年代初长城抗战爆发后,在各大新闻媒体的报道下长城被赋予了新的“身体”,出现了人的长城,铁血的长城等观念。1935年田汉在《义勇军进行曲》写到:“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意在重新唤起民众对于长城抗战的记忆。长城由此升华为一座更具精神意味的、新的长城。

——摘编自吴雪杉《长城:一部抗战时期的视觉文化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明代修筑长城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民众对长城态度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影响人们对长城形象认知的因素。
2022-12-16更新 | 402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新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华夏族的形成体现了我国古代民族构成对原始民族组织的突破,是血缘家庭分衍发展而形成的同性群体,在夏朝时民族思想中血缘观念仍占有主导地位。商朝随着统治区域的扩大,民族认同的纽带出现了第一次转变——由血缘认同转变到地域认同。周代商后,形成了不同特色的生活习俗和文化礼仪,原先以地域为纽带的民族认同感出现了分离倾向,文化礼仪因素在日常生活中的认同作用开始逐渐凸显。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周边的戎狄蛮夷也逐渐融入华夏族。

       ——摘编自郝常见《先秦至秦汉华夏族民族观的演变路径探寻》

材料二   清末民初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兴起阶段,也是“中华民族”观念的提出和初期使用阶段。中华民国的成立,尤其是“五族共和”、“五族平等”建国主张的提出,对“中华民族”观念的确立和形成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中华民族”观念的最终确立或形成是在五四运动前后,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正式使用了“中华民族”这一观念。九一八事变后,尤其是华北事变和七七事变后,日益加重的民族危机促进了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高涨,而民族主义的高涨又进一步推动了“中华民族”这一表示中国境内各民族是统一的民族共同体之观念的接受和流行。

     ——摘编自郑大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与中华民族自我意识的觉醒》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先秦时期华夏族民族观的演变路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华民族”观念逐渐被认同的原因。
2022-11-15更新 | 14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江淮十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3 . 在赤壁市党史办室藏档案里,保存着《告白军中的青年士兵书(1932年)》,号召“白军士兵不要迟疑犹豫,立即自觉起来,站到中央苏府的旗帜下面,站到统一被压迫民族的战线上面,一致抗日杀敌,消灭日本与一切帝国主义在华势力。”该文献的史料价值在于可以佐证中国共产党
A.积极开展抗日救亡运动B.倡导国共两党合作抗日
C.放弃了土地革命的方针D.基于国情变化调整政策
2022-04-13更新 | 207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黄山市2022届高三二模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4 . 中国共产党的一份决议提出:“苏维埃工农共和国及其中央政府宣告,把自己改变为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一切革命的小资产阶级分子,苏维埃愿意给予以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富农的财产不没收,富农的土地,除封建剥削之部分外,不问自耕的与雇人耕的,均不没收。”在此,中共主张
A.促成国共合作,推翻北洋军阀统治B.进行土地革命,推翻南京国民政府
C.联合不同阶级,反对帝国主义侵略D.加强民主建设,巩固抗日根据地
2022-03-14更新 | 1822次组卷 | 40卷引用:安徽省芜湖市无为襄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35年12月21日,何香凝在妇女救国会成立大会上发表演讲:“我们要奋起精神,我们要武装起来,我们不再做奴隶,不再做生男育女的性机器。我们是要与男子一样的负起重大的责任,争取民族生存,同到战场上去,起来!”这侧面反映出
A.妇女成为抗日救亡中流砥柱B.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迅速提高
C.国民政府对日不断妥协退让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地缘安全战略的演变

古代在地缘安全战略布局上,多数古代中原王朝形成了“北防、南融、西通”的地缘安全战略。

—据赵莎莎《中国地缘环境新态势及其战略选择》

晚清鸦片战争后,海防和塞防(陆上边疆)争论不断。李鸿章认为:“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一国生事,诸国相煽,实为数千年未有之变局”。左宗棠认为:“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两者并重。”

—据张璐漫《晚清国防战略转型研究》

民国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后,南京政府军事委员会就把中国划分为四个防卫区。黄河以北为第一防卫区;黄河以南、长江以北的第二防卫区;长江以南及浙闽两省的第三防卫区;两广为第四防卫区。“应将防区内兵力集结,以便与暴日周旋。”

—据谭备战《南京国民政府国防军备建设研究》


(1)多数古代中原王朝形成了“北防、南融、西通”的地缘安全战略,根据材料,并结合史实予以阐释。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以来中国地缘安全战略作出了哪些阶段性调整,说明调整的原因。
7 . 1932年11月,中国第一大刊《东方杂志》以“新年的梦想”为题向社会征文。这些征文中多次提及“民族”“阶级”“帝国主义”“日本”“计划”等关键词。这次征文活动
A.引发了社会阶级结构变化B.推动了各界政治立场趋同
C.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促进了社会主义思想传播
2021-04-26更新 | 705次组卷 | 6卷引用:安徽省芜湖市安徽师大附中2021届高三最后一卷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