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局部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 道试题
1 . 1932年8月,由共产国际指导的世界反对帝国主义战争委员会决定在上海召开远东反战会议。在筹备过程的新闻报道中,会议的名称最初有“上海反帝国主义战争大会”“世界反帝非战大会”等,后来又成为“反法西斯蒂非战大会”“远东反战反法西斯蒂代表大会”等。会议名称的变化反映了当时
A.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B.阶级斗争服从于民族斗争
C.国共两党合作抗日
D.反战运动阵线有扩大趋势
2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0 年9月,中共六届三中全会制定了建立下层统一战线的方针,提出共产党应当和非共产党的一般下层群众团结起来实行斗争,独立的去领导他们的运动,使这些运动都走到苏维埃政权的总口号之下来。这一统一战线把工人、农民和士兵群众作为革命的基本力量,是“反封建压迫、反国民党统治的工农民主的民族统一战线”。

——据中共中央统战部著《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史》

材料二   瓦窑堡会议上,毛泽东着重分析了各阶级对抗日的态度,明确提出民族资产阶级在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有参加抗日的可能性,甚至连大资产阶级也可能营垒分化、参加抗日。他主张要将我们从关门主义中解放出来,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国抗日战争史》

材料三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明确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正式提出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概念。

——摘编自本书编写组《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四   中国无产阶级要胜利,就必须在各种不同的情形下团结一切可能的革命的阶级和阶层,组织革命的统一战线。在中国社会的各阶级中,农民是工人阶级的坚固的同盟军,城市小资产阶级也是可靠的同盟军,民族资产阶级则是在一定时期中和一定程度.上的同盟军,这是现代中国革命的历史所已经证明了的根本规律之一。

——摘编自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1)结合时代背景,简析材料一、二、三中“统一战线”内容变化的主要原因。
(2)指出材料四中组织“统一战线”的目的,并总结其历史经验。
2023-01-15更新 | 206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2023届高三1月模拟历史试题
3 . 下表为关于淞沪会战的相关史料,据此可知
文献内容
国民政府中央军官学校野营办事处(1936年2月成立)会议摘录“上海一旦发生战争,能快速反应,指挥分区的部队有计划地投入战斗。”
国民政府《民国26年度国防作战计划》“在开战初期,以主力进出上海附近,扫荡该地陆上之敌人,破灭其根据地。”
1937年7月30日,张治中致电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电文“上海保安团抵抗力薄弱,诸种关系,似宜立于主动地位,首先发动,较为有利。”

A.上海成为当时日本侵华重点B.国共两党合作确保上海军事安全
C.社会各界主动应对时局变化D.日军实力占优导致中方会战失利
2022-05-13更新 | 17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2022届高考考前模拟考试(二)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长城是古代中原王朝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处理古代世界一直无法彻底解决的欧亚内陆族群军事威胁的一种方案。……在世界近代史开启之初,明朝在具备强大实力的情况下,由于政权性格呈现“内向”特征,……对于海疆开拓甚为漠视,反而在北部陆疆、东部沿海大规模构建长城防御体系。明代中国这一做法,虽用较为经济的方式,在一段时间内维持了内政与边防、财政和军事之间的平衡,但从长期来看,并没有解决海陆边疆问题。在“南倭北虏”威胁之下,政府长期陷入财政危机与政权困境。

——摘编自赵现海《十字路口的长城》

材料二   在中国古代,修筑长城是历代王朝各项劳役中最为残酷、最具代表性的一项劳役,以致“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家喻户晓。近代以来,人们对长城的看法则经历了戏剧性转变。20年代末国内著名报刊《良友》写道“在现代物质竞争中,西方每占优胜。……虽然中国建造长城时,美洲还没被发现,可惜今日长城老而无用了。”30年代初长城抗战爆发后,在各大新闻媒体的报道下长城被赋予了新的“身体”,出现了人的长城,铁血的长城等观念。1935年田汉在《义勇军进行曲》写到:“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意在重新唤起民众对于长城抗战的记忆。长城由此升华为一座更具精神意味的、新的长城。

——摘编自吴雪杉《长城:一部抗战时期的视觉文化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明代修筑长城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民众对长城态度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影响人们对长城形象认知的因素。
2022-12-16更新 | 399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南充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面两图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成分构成变化的基本情况。据此可知

1933年中共党员主要成分比例                 1938年中共党员主要成分比例
A.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改变B.中共党员人数激增
C.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转移D.国共两党走向合作
6 . 在赤壁市党史办室藏档案里,保存着《告白军中的青年士兵书(1932年)》,号召“白军士兵不要迟疑犹豫,立即自觉起来,站到中央苏府的旗帜下面,站到统一被压迫民族的战线上面,一致抗日杀敌,消灭日本与一切帝国主义在华势力。”该文献的史料价值在于可以佐证中国共产党
A.积极开展抗日救亡运动B.倡导国共两党合作抗日
C.放弃了土地革命的方针D.基于国情变化调整政策
2022-04-13更新 | 207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黄山市2022届高三二模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35年,共产国际面临新的国际形势,为适应这一变化,共产国际在当年7~8月召开第七次代表大会,以确立新的战略和策略路线。65个党组织的510名代表出席了大会。季米特洛夫主持并在大会上作了“法西斯的进攻与类产国际在争取工人阶级统一、反对法西斯的斗争中的任务”的报告,大会据此通过《关于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决议》。大会揭露了法西斯的阶级本质是极端民族主义、帝国主义的公开恐怖独裁,呼吁各国人民行动起来,反对法西斯,制止战争爆发,要求各国共产党同社会民主党派采取联合行动,实现工人阶级的统一,并联合其他民主阶层形成户泛的反法西斯人民阵线。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无产阶级要争取建立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统一战线。会议决定,鉴于国际影势日益复杂,各国具体体情况又被为不同,共产国际执委会“一般不直接干涉各国党内部组织的事务”。

——摘编白刘明翰、海恩忠《世界史简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共产国际七大召开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共产国际七大对中国的积极影响。
8 . 1932年,中共中央明确提出,各地党的中心任务是“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与一切帝国主义,反对国民党的南京政府与一切国民党的派别,以及一切反革命派别”。1935年8月则指出中共的迫切任务是“不仅吸收真正革命的的分子,而且吸收中国社会上各阶级和阶层中,那怕是暂时的动摇的同盟者及同路人”,甚至不排除与蒋介石建立统一战线的可能性。上述变化反映出
A.革命任务是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共产国际对中国指导政策的变化
C.国共两党由对峙状态逐渐转向合作D.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导致政策调整
2022-01-19更新 | 281次组卷 | 2卷引用: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名校地市好题必刷】全真模拟卷(山东专用)-第一辑-卷5
9 . 民国初期,史学界对近代史开端的说法,有“明清之际”与“鸦片战争”两种观点。到了20世纪30年代,出版的中国近代史著作则大多以鸦片战争为起点,鸦片战争开端说成为史学界主流观点。这一变化说明
A.史学研究以近代史为主B.政府重视发展学术研究
C.民族危机影响史学研究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10 . 1935年12月,中共在瓦窑堡召开了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通过了《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决议将“工农共和国”口号改为“人民共和国”,指出“人民共和国”以工农为主体,同时容纳一切反帝反封建阶级,也包括一切其他阶级中愿意参加民族革命的分子。该决议说明
A.中共的阶级属性已发生了变化B.中共违背了民主革命纲领精神
C.国共两党已握手言欢D.中共以民族大义为主
2021-05-30更新 | 24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巴中市2021届高三一诊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