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局部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抗日战争的胜利,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正义和邪恶、光明和黑暗、进步和反动的大决战。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抗日战争期间,中国牵制和抗击了日本陆军2/3以上的总兵力,使日军在北线被迫放弃介入苏德战争,在太平洋战场上使得美国能够从容贯彻总体上先欧后亚的战略计划。在那场战争中,中国人民以巨大民族牺牲支撑起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摘编自习近平《在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一中抗日战争期间的地图任选两幅进行解读。(解读要求:指出地图所示历史事件,事件的时间和空间要素,事件的主要影响。)并给三幅图反映的历史事件确立一个主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的原因。
2021-05-22更新 | 12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图文材料:

材料一   下图是1919年的一幅漫画——《玩弄于股掌之上》。

材料二   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

——1927年《田中奏折》


请回答:
(1)观察漫画,解读“玩弄于股掌之上”的含义。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重大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分析《田中奏折》认为对中国的征服关键问题在于什么?日本是怎样落实的?
(3)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占领中国东北的原因是什么?有何影响?
2019-12-02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朝阳市凌源市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内容
20世纪80年代前有关中国抗日战争历史的论著中,一般都以1937年为抗日战争的开端,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中国经历了“八年抗战”。人们也常常把1937年至1945年这段时间称之为“抗日战争时期”。
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学术界开始讨论把1931年作为中国抗日战争开端问题。
1990年后持“十四年抗战”观点的学者越来越多。人们在书写中国抗日战争史时也大多从1931年写起。
2015年《中国抗日战争史简明读本》明确指出:“中国抗日战争以1931年九一八事变为起点,到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结束,经历了十四年艰苦曲折的斗争。”
2015年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发表讲话,表示中国人民经过“长达十四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和世界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正确,史论结合。)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世界历史的大事,也是中学历史教科书不可回避的内容。1923年民国政府出版的《高级中学公共必修的文化史学纲要》首次出现了与马克思主义有关的内容——工业革命及其影响(劳工状况及社会主义)。1929年的《初级中学历史暂行课程标准》的表述上则略去了“社会土义”,简化为“工业革命与劳动问题”。1936年的《初级中学历史课程标准》和《高级中学历史课程标准》的表述一致,均为”工业革命及其影响”。1940年的《修订高级中学历史科学标准》和1948年的《修订高级中学历史课程标准》的表述均为“工业革命及帝国主义之发展”。

结合材料及有关历史知识,对民国教科书(历史课程标准)关于工业革命及马克思主义描述的变化进行解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