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卢沟桥事变和全民族的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1 . 1938年3月,国民政府教育部以北平师范大学、北洋工学院和北平研究院等院校为主干组建了西北联大,并增设无线电、军事工程、战时经济、西北边疆史等课程。这些举措
A.为抗战培养多方面的人才B.巩固了抗日根据地
C.配合中国远征军赴缅作战D.推动三线工程建设
2022-04-10更新 | 390次组卷 | 7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2 . 以下是某部中国近代史著作的目录(节选)省略号处的内容可能是
第十七章安内与攘外(1928—1936)
第一节北伐后的对外举措
第二节日本侵占东北
第三节国共全力搏斗
第四节日本进图华北
第五节联合抗日运动
(1)抗日与反国民党
(2)……
(3)蒋的统一成就
(4)国防建设的推进
(5)西安事变
(6)国共二度合作

A.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遵义会议
C.《重庆会谈纪要》的签订D.战略决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3 . 抗战家书是一个民族泣血的记忆。有学者收藏到一封80多年前的家书,其中写道:“沪战两月,敌军死亡依情报所载,其数达五万以上。现在沪作战敌军海陆空军总数在廿万以上,现尚源源增援中,以现势观察,沪战纵有些微变化,决无碍整个计划”。经“沪战”一役(     )。
A.日军被迫三易主帅B.抗战自此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C.打破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D.中国军队取得正面战场最大胜利-
2020-07-11更新 | 4334次组卷 | 56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9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介石先生慧鉴:恩来诸同志回延安称述先生盛德,钦佩无余。先生领导全国民族进行空前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凡我国人无不敬仰。……此物此志,知先生必有同心也。敬祝健康!并祝民族革命之礼!毛泽东谨启。民国二十七年九月二十九日。”根据材料判断,这封信的背景应该是
A.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B.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
C.国民党正面战场坚持抗战D.国共重庆谈判在即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某同学酷爱历史学习,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找到四张反映中国共产党军事行动的残缺地图,于是该学生迅速通过残缺地图上的信息进行整理,将地图所反映的四次军事行动按照时间顺序进行了四组排序。下列四组排序正确的是
A.③①②①B.④②①③C.①③②①D.③④①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941年中共中央指出:“中国人民与中国共产党对英美的统一战线有特别重大的意义,一方面在与英美合作之下消灭日寇是中国民族解放的必要前提;他方面,中国内部团结一致改革政治、军事,积极牵制打击敌人,积极准备战略反攻,又是英美战胜日寇的重要条件。”这表明
A.中共维护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B.国共两党实行完全相反的政策
C.中共利用英美的影响力结束内战
D.中共的内外政策受到英美控制
8 . 1937年2月,中国共产党致电国民党,保证:“共产党领导的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的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受南京中央政府及军事委员会的指导”。这段史料表明               
A.国共第二次合作正式实现B.共产党放弃对根据地和红军的领导权
C.国共两党的政治分歧完全弥合D.共产党有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诚意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95年康有为率领千余举人开展公车上书。在上书中,一方面提出“迁都西安,整军再战”的“权宜应敌之谋;另一方面,提出了“立国自强之策”,希望光绪帝实行开矿、机器生产的富国之法,勤工、惠商的养民之法,立学堂、开报馆的教民之法,以及每十万户选一议郎,“上驳诏书,下达民词”的主张。
材料二:1937年国民党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宣言倡导“迅速准备与发动民族革命战争”,“实现民权政治,安定民生”,并重申中共中央“为三民主义的实现而奋斗、取消推翻国民党的暴动政策、取消苏维埃政权、改编红军”的四项保证。
(1)分析两则材料背景的相同之处,概括两则材料中的相似主张。
(2) 两则材料中,为了实现其目标采取了什么不同的对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