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卢沟桥事变和全民族的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结合所学知识,根据下列研究数据,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中日国力、军力对比简表
项目中国日本

国力
工业总产值13.6 亿美元60 亿美元
现代工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10 80

军力
总兵力202.9 万人60 余万人
有训练的后备兵员50 万人409.7 万人
飞机600 架(作战飞机 305 架)2625 架

①灭亡中国是日本帝国主义的既定国策 ②中国需要走持久抗战的道路
③全民族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胜利 ④抗战胜败取决于反法西斯同盟的援助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下表是党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有关“中华民族”在文献中使用情况的统计,从表中分析可知
时间“中华民族”使用情况
1931“中华民族”成为统一战线常用语,几乎与“中国人民”同义,在中共的文献中经
常使用。
1935中共号召开展“民族革命战争”,以求中华民族“得到最后的彻底的解放”。瓦窑
堡会议赋予中共“全民族的先锋队”的新定位。
1937中共发布《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动员蒙民、回民及其他少数民族,在民族自决
和自治的原则下,共同抗日”。
1941《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规定,“依据民族平等原则,实行蒙、回民族与汉族在政
治经济文化上的平等权利,建立蒙、回民族的自治区”。

①中华民族的内涵进一步丰富   ②中共代表中华民族根本利益
③把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相结合   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下面是反法西斯军队平均毙伤一敌所耗弹药统计表。

上表数据主要反映出
A.武器装备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
B.中国抗战尤其是敌后抗战的艰难
C.法西斯军队作战顽强
D.反法西斯战争耗费巨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反法西斯军队平均毙伤一敌所耗弹药统计表
中国战场八路军、新四军30发子弹、7枚手榴弹
国民党军队2000发子弹、12发炮弹、30枚手榴弹
欧洲战场苏军30发炮弹、1300发子弹、230公斤航空炸弹
太平洋战场美军3000公斤炸药

上表数据主要反映出
A.武器装备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
B.反法西斯军队作战顽强
C.中国抗战尤其是敌后抗战的艰难
D.反法西斯战争耗费巨大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今年是抗战全面爆发80周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满洲事变、日中战争和太平洋战争不是零散、孤立的战争,而是彼此有内在联系的一连串战争。分离华北工作是满洲事变的继续,进而引起日中战争;日中战争的发展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相联系,它导致了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是否取消满洲事变的产物满洲国,是日美谈判的大争论点之一。从这个意义上说,满洲事变与亚洲太平洋战争之间,也存在直接的内在联系。在这十五年中,日本对中国的武装侵略持续未断,走上了扩大侵略的道路。根据上述理由,可以将这三次战争统称为十五年战争。

——江口圭一《日本十五年侵略战争史》

材料二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时间统计简表

战场名称开始时间终止时间小计
欧洲战场1939年9月1日1945年5月8日4年8个月零8天
苏德战场1941年6月22日1945年5月8日3年10个月17天
太平洋战场1941年12月8日1945年9月2日3年8个月26天
中国战场1931年9月18日1945年9月2日13年11个月16天
苏对日作战1945年8月9日1945年9月2日25天

——摘自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一

(1)指出材料一中的“满洲事变”和“日中战争”的爆发分别是指哪一历史事件?作者认为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应该是十五年,根据材料一简述其理由。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抗日战争的特点。结合所学简要说明中国战场对其它反法西斯战场所作出的贡献。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有学者通过计量化的统计得出,从武汉失守到太平洋战争爆发期间,国民党正面战场组织了南昌会战等9次大规模战役,占国民党22次会战的41%,甚至有过一些攻势作战。这一时期国民党还有大的战斗496次,占整个抗战时期战斗的44%,共伤亡137.6万人,占整个抗战时期伤亡人数的43%。由此最能说明
A.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仍在积极抗战
B.全民族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C.正面战场牵制了日军侵华的全部力量
D.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
2016-11-22更新 | 290次组卷 | 48卷引用:浙江省余姚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题历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