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卢沟桥事变和全民族的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长城是古代中原王朝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处理古代世界一直无法彻底解决的欧亚内陆族群军事威胁的一种方案。……在世界近代史开启之初,明朝在具备强大实力的情况下,由于政权性格呈现“内向”特征,……对于海疆开拓甚为漠视,反而在北部陆疆、东部沿海大规模构建长城防御体系。明代中国这一做法,虽用较为经济的方式,在一段时间内维持了内政与边防、财政和军事之间的平衡,但从长期来看,并没有解决海陆边疆问题。在“南倭北虏”威胁之下,政府长期陷入财政危机与政权困境。

——摘编自赵现海《十字路口的长城》

材料二 在中国古代,修筑长城是历代王朝各项劳役中最为残酷、最具代表性的一项劳役,以致“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家喻户晓。近代以来,人们对长城的看法则经历了戏剧性转变。20年代末国内著名报刊《良友》写道“在现代物质竞争中,西方每占优势。……虽然中国建造长城时,美洲还没被发现,可惜今日长城老而无用了。”30年代初长城抗战爆发后,在各大新闻媒体的报道下长城被赋予了新的“身体”,出现了人的长城,铁血的长城等观念。1935年田汉在《义勇军进行曲》写到:“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意在重新唤起民众对于长城抗战的记忆。长城由此升华为一座更具精神意味的、新的长城。

——摘编自吴雪杉《长城:一部抗战时期的视觉文化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明代修筑长城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民众对长城态度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东洋最古老的文明中心在中国。在中国这个文明中心的周围分布着许多尚未开化的民族,文明社会的文明人将他们视作夷狄戎蛮并加以蔑视。文明人有文明主义的教养,朴素人有朴素主义(历史上未受“文明主义”沾染的宝贵品质,包括勇武、协作、质直、刚强等)的训练;文明人善于思考,朴素人敏于行动…更进一步说,文明人崇尚个人自由主义,朴素人固于集体统制主义。总之,在几乎所有的方面,两者之间都表现出了相互对立的特征。

与欧洲各国相比,我们的国家更年轻。如果我们能够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那么建立一个近乎完整的朴素主义社会并非难事,东方社会对我们的希望不正是这一点吗?

——摘编自(日)宫崎市定《东洋的朴素主义民族与文明主义社会》(1940年)

材料二

(一)心理建设方面:…发扬民族固有的精神,则中国智仁勇之三达德,及其所以行此达德之“诚”字。而国父的思想更远承百代悠久之源流,汇通世界进步的学说,以为中国建国最高原理。

(二)伦理建设方面:…发扬国民重礼尚义、明康知耻的德性…以忠孝为根本。

(三)社会建设方面:…由身而家而族,则系之于血统;由族而保甲而乡社,则合之以互助,由乡社以至于县与省,以构成我们中国国家大一统的组织。国家建设之基础在于乡社,我们着手于社会建设,仍必实行地方自治,为民权与民生主义实现的基础。

(四)政治建设方面:…我国政治制度建设必须树立五权宪法与全民政治基础,不受空洞的口号所愚,不被虚伪的形式所惑。

(五)经济建设方面:…应以发达工业经济为基础,为准备实业计划的实施,以完成我们平均地权与节制资本的基本政策。

——摘编自蒋中正《中国之命运》(1943年)


材料三

对于敌人,革命文艺工作者的任务是暴露他们的残暴和欺骗,指出他们必然要失败的趋势,鼓励抗日军民同心同德,坚决地打倒他们。对于统一战线中各种不同的同盟者…他们的抗战,我们是赞成的;如果有成绩,我们也是赞扬的。但是如果抗战不积极,我们就应该批评。如果有人要反共反人民,那我们就要坚决反对。对人民的劳动和斗争,对人民的军队,人民的政党,我们当然应该赞扬…

(根据地)各种干部、部队的战士、工厂的工人、农村的农民,他们识了字,就要看书、看报,不识字的,也要看戏、看画、唱歌、听音乐,他们就是我们文艺作品的接受者…我们的文艺工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工农兵大众的思想感情打成一片…文艺工作者要学习社会,要研究社会上的各个阶级,研究它们的相互关系和各自状况,研究它们的面貌和它们的心理。只有把这些弄清楚了,我们的文艺才能有丰富的内容和正确的方向。

——摘编自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1942年)》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宫崎市定、蒋介石、毛泽东的思想主张。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上述三人的思想主张。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学者观点
成厚杰八路军参加了太原会战的全部作战,并参与了会战的组织指挥,与国民党军队混合编组,同处于一个战场。所以八路军在太原失守前的抗日应为正面战场作战
王喆论述了国民党在苏北开辟的敌后游击战场产生.发展和褒落的过程
刘庭华抗战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的主要作用是在战略上配合正面战场的友军作战;战略相持阶段,敌后战场在“1941年挑起中国抗日的重担,上升为主战场,对最终赢得抗日战争的彻底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历史贡献”
胡德坤日本对中共敌后战场“治安战”的失败表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是将日本拖入中日持久战泥潭而使日本不能脱身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也是日本侵华战争遭到彻底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菊池一隆全民族性的游击战对中国最终战胜日本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于耀洲国民党的正面战场是战略防御阶段的主要战场,进入相持阶段后,尽管其地位与作用下降了,但仍然是对日作战的重要战场

——摘编自光新伟《近五年来抗日战争史研究述评》、郭永虎等《近十年来学界关于抗日战争若干问题研究述评》


提取材料相关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抗日战争战场问题,自拟论题,并做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4 . 《周易》“自强不息”一语随着时代演进不断被赋予新的思想内涵。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强不息”语出《周易》,强调君子应效法天道具有永不停息的品格。北宋庆历新政以来权臣除弊革新的诉求愈加强烈,思想上则轻天重人。王安石说“君子之道始于自强不息”,司马光言“君子进德修业,自强不息也”。南宋朱熹指出:君子“不以人欲害其天德之刚,则自强而不息矣”。南宋杨简借鉴禅宗心本论认为“自强不息”并非人法天之刚健而行,而是天道在人心当中的流露。

——摘编自张涛《〈周易〉“自强不息”的历代诠释》

材料二   根据地大多处于数省交界的穷乡僻壤,地瘠民贫,长期战争耗费巨大,国民政府停发八路军和新四军军费,日寇的扫荡,1942年陕甘宁边区陷入了困难时期。中国共产党发扬自强不息的精神,带领根据地军民开展大生产运动。经过采取开荒种植、养殖、纺织、设厂和经营合作社等措施,根据地粮食基本实现全部自给,硕果累累。同时,中国共产党人在极为复杂和艰难的条件下,创立了中共中央党校、鲁迅艺术学院、中国医科大学等三十多所干部学校。

——摘编自蒋森森《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文化理念》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宋代“自强不息”的思想内涵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发扬“自强不息”精神的背景及意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瓦窑堡会议决议之所以能够提出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总方针的基本思想,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的原因: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社会的阶级关系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不但民族资产阶级要求抗日,而且乡村中一部分富农和小地主、国民党军队中的爱国将领也要求抗日。19329月,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第十二次全会就指出当时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使帝国主义各国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更加激烈,随后又注意到法西斯势力在某些国家兴起,并逐步提出了建立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任务。19351月,中共中央在长征途中于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结束了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错误,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

——摘编自张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总方针的形成》

材料二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在广大民众抗日呼声的推动下,由中国共产党所倡导,国民党最终顺应,从而形成的全民族的统一战线;相对大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范围更加广泛,主要表现在两点:一、在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的旗帜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统战范围超过以往任何时候。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范围超越中国一国,具有更大的广泛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包含中国共产党、国民党和以中国青年党为代表的其他中间派别。由于历史原因,各党派各阶级政治力量不平衡,同时在地域分布上也表现出这种不平衡;由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国共两党之间的性质是根本相悖的,这使得统一战线内部的分散性在国共两党之间表现得尤为突出。即使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建立的情况下,国民党内部的部分反动分子还是一味地否认统一战线,特别是在日本帝国主义改变了对国民党的策略后,国民党的政策明显发生改变。国民党的方针破坏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动摇了国共合作。

——摘编自谷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特征探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总方针形成的条件。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特点。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东北抗联各部的抗日游击战争虽然取得某些进展,但并没有避免严重的牺牲与损失,抗联总人数持续减少……由于边界接壤,抗联很早就同苏联远东军建立了联系。1939年以前,抗联同远东军的关系十分有限。他们往往以很高热情希望得到远东军的帮助。然而,远东军对抗联的需要采取消极态度,并加以多方面的限制。19381月,赵尚志率部在萝北一带作战失利,为求得远东军支援和寻找中央关系,赵尚志不得不率队退入苏境。当时远东军把赵尚志扣押起来,把其所率千余人队伍解除武装,人员遣散新疆……远东军希望同抗联合作是在1940年初以后,受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影响,远东军对抗联由原来较为冷漠的态度,转而变得热情和期望合作,并采取了一些实际步骤。

——摘编自高树桥《论东北抗联与远东军的合作及其结局》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远东军对于抗联态度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东北抗联与远东军的合作产生的影响。
7 . 中华苏维埃政权是中国共产党早期政权建设的尝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到1930年,农村红色政权遍及十多个省份,红军及地方革命武装达十万人,建立了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有二百多个县建立了苏维埃政权。第三次反“围剿”胜利后,赣南、闽西两块根据地连成一片,形成了以瑞金为中心的中央革命根据地。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瑞金成立,大会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规定:“中国苏维埃政权所建立的是工人和农民的民主专政的国家”。重新调整划分了行政区域,制定了统一的法律和制度。发挥了加强统一领导和统一指挥的作用。

——摘编自金冲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历史地位》等

材料二   红军长征到达陕北,中华苏维埃政权继续延续和发展。1935年,成立苏维埃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代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人民委员会的职能。西北办事处的成立,实现了陕甘宁苏区内原来几块根据地领导权的统一,为后来陕甘宁边区政府的成立作了组织上的准备,1937年9月,陕甘宁边区政府正式成立。这标志着工农苏维埃政权的结束和建设抗日民主政权的开始。在“民族危机加深的时期”,逐步改变了对地主和富农的政策,停止没收地主土地,共产党在各抗日根据地实行减租减息政策,调动了各阶级抗日的积极性。

——贺永泰《中华苏维埃政权在陕北》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的条件,并简析其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华苏维埃政权发生了哪些转变?这些转变说明了什么?

8 . 材料   忻口战役是抗日战争时期保卫太原的中心战役。战役从1937年10月13日至11月2日,历时21天。参加作战的部队有阎锡山的晋绥军、国民党的中央军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又称第十八集团军)。这次战役是由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朱德、卫立煌、黄绍竑副之)指挥。忻口战役以我军伤亡10万余人的代价,歼灭日军2万余人,创造了华北战场歼敌最新的纪录……1944年3月,中国远征军应盟军的强烈要求展开滇西反攻作战,4月,中国远征军确定作战方针“以策应驻印军攻击密支那、打通中印公路为目的”。

——摘编自《我的抗战》


结合近现代史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9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1942年5月22日八路军将领左权在给妻子刘志兰的信中写道:

此间一切正常,惟生活则较前艰难多了,部队如不生产则简直不能维持。我也种了四五十棵洋姜,还有二十棵西红柿,长得还不坏。想来太北(女儿名)长得更高了,懂得很多事了。有时总仿佛有你及北北与我在一块玩着、谈着,真是快乐。可惜三个人分在三起,假如在一块的话,真痛快极了。

志兰!亲爱的:别时容易见时难,分离二十一个月了,何日相聚?念、念、念、念!愿在党的整顿之风下各自努力,力求进步吧!以进步来安慰自己,以进步来酬报别后衷情。

——摘编自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等编《抗战家书》

根据材料概括这封家书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如何?

10 . 材料一   英国的《曼彻斯特卫报》说:“几乎所有的人都承认,不管八路军的政治方针如何,它具有第一流的战斗力。我听过既非中国人也非共产党人的军事专家们谈论这个军队的领导者朱德将军,说他兼有汉尼拔、拿破仑、格兰特和罗伯特·李的优秀品质。”在外国人眼中,原来的“东亚病夫”现在成了能征善战的勇士,原来的一盘散沙现在凝结成了一个坚固的整体,原来愚昧落后的人们现在既聪明又睿智,中国人的精神大变,中国的面貌大变!

——摘编自刘仕平《全民族抗战胜利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材料二   1972年2月,“空军一号”降落首都机场,美国总统尼克松正式开始了访华的行程。

——摘编自新浪历史《破冰之旅:1972年尼克松访华》

材料三   美国总统奥巴马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016年3月31日在华盛顿举行了会谈。双方分歧仍在,不过会谈被视为有建设性,奥巴马重申美方欢迎一个和平、稳定、成功的中国崛起。奥巴马称,美中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希望两国继续密切合作,进一步推进关系向前发展。奥巴马表示,中国的社会政治稳定、经济成功不仅符合中国利益,也符合美国利益。美国支持中国经济转型,希望与中方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

——摘编自《日媒:习近平在中国赢得广泛赞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尼克松访华产生了怎样的国际影响?
(3)材料三中国的成功“符合美国利益”反映了哪些信息?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