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卢沟桥事变和全民族的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 . 辛亥革命三十周年之际,《中央关于纪念今年双十节的决定》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和全国一切真诚的革命志士,都是辛亥革命最忠实的继承者。……我们共产党人誓与全国一切革命真诚志士一道,誓与全国人民一道,继续奋斗,不达目的,决不休止。”中共中央发表该决定,旨在( )
A.维护国共合作,坚持抗战到底B.推动国民大革命
C.完成土地革命,争取民权自由D.实现人民民主专政
2019-01-30更新 | 1683次组卷 | 56卷引用:北京市第三十一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历史期中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3 . “上海的炮声应该该是一个信号,这一次全国的人民真的团结成一个整体了……我们为着争我们民族的生存虽至粉身碎骨,我们也不会灭亡,因为我们还活在我们民族的生命里。”这段文字出自巴金即时而作的《一点感想》。让作者有感而发的背景是
A.抵抗八国联军侵略B.辛亥革命推翻朝廷
C.北伐军队进入上海D.抵抗日本全面侵华
2019-01-30更新 | 50次组卷 | 27卷引用: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
4 . “很显然,日本帝国主义既然要进行华北的分离运动,那么,它就必须在军事上造成以控制华北的首脑——平津的形势,才能遂行其政治阴谋;卢沟桥在地理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以一旦日军占据卢沟桥,平汉交通为之堵塞,而将使北平进退失据,此举殆无异于切断华北之首脑——平津;这么一来,日本在华北即取得了政治和军事的两重控制。”从这段材料中不能获取的历史信息是
A.卢沟桥事变拉开了日本侵华战争的序幕
B.卢沟桥事变是日本阴谋蚕食华北乃至中国的重要步骤
C.日本军队选择进攻卢沟桥是处心积虑的
D.卢沟桥的得失关系到中日两国在华北地区的平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937年9月,毛泽东发出指示:“要实行这样的方针,就要战略上有有力部队处于敌之侧翼,就要以创造根据地发动群众为主,就要分散兵力,而不是集中打仗为主。”毛泽东在此所说的共产党军队的抗战“方针”是
A.开展独立自主的敌后游击战
B.从侧翼辅助正面战场的抗战
C.集中优势兵力分割歼灭敌人
D.以空间换时间延缓日寇进攻
6 .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量的、客观的历史事实就是如此:从九一八事变、日本发动对中国的侵略后,包括中国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军队在内的中国民众,立即就正式揭开了抵抗侵略的抗日战争。哪里有日本的侵略,那里就一定有中国人的抗日战争。尽管在卢沟桥事变前,中国民众的抗曰战争几乎未能得到国民党政府的支持,但是,此时的抗战仍然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

——李殿元《抗战八年当为十四年论》

材料二中共中央再郑重向全国宣言:

一、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的实现而奋斗。

二、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

三、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并待命出动,担任抗日前线之职责。起来,为巩固民族的团结而奋斗!为推翻日本帝国主义的压迫而奋斗!胜利是属于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胜利万岁!

——《中共党史资料》


(1)概括材料一的核心观点,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卢沟桥事变前中国抗战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内容——摘自于中共哪一宣言?该宣言发表有何意义,中共在抗战斗争实践中是如何落实宣言内容的?
7 . 从1937年底至1941年2月,仅在武汉、重庆的西方记者就有168人,其中美国媒体记者占到了77人。此后,更多的国际新闻机构及工作人员进驻重庆,至1942年初重庆大约有西方媒体机构23家。这种情况
A.反映出中国扭转了抗战的局势
B.奠定了中国抗日战场胜利的基础
C.反映出西方国家援助中国抗战
D.有利于改善中国抗战的国际环境
8 . 关于下图的解读,正确的是

①革命根据地成为坚强的红色堡垒
②中共军队在敌后拓展并获得了巨大空间
③中共军队坚持独立自主的游击战
④奠定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军事基础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2018-11-16更新 | 95次组卷 | 2卷引用:【区级联考】北京市朝阳区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统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上述宣言
A.反映了八七会议后党的政策的转变
B.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
C.推动了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形成
D.表明了党谋求民主和平统一的愿望
10 . 某组学生承担了“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学习主题,提出研讨具体方案。方案中符合该小组学习主题的是
①考验:应对世界性的经济危机
②对抗:从两党合作到分裂对峙
③转移:从政府迁徙到北上抗日
④较量:民主联合政府的可行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