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7 道试题
1 . 1938年10月24日起,截止宜昌沦陷前,民生公司运送部队、伤兵、难民等各类人员,总计150多万人,货物100多万吨,大量的轻重工业设备,教育资源,人民群众从武汉的撤离被称之为“东方的敦刻尔克大撤退”。这一事件(     
A.决定了抗日战争进程的发展走向B.是国共两党团结努力铸就的奇迹
C.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D.为接下来的持久抗战奠定了基础
2023-04-08更新 | 648次组卷 | 10卷引用:新疆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1938年8月,湖北省政府决定成立湖北省立联合中等以上学校,合并了47所省立、市立和私立中等以上学校,湖北联中1.7万余名师生携带图书、仪器设备分别迁往鄂西、鄂北,并在日寇的炮火下反复迁徙,艰辛办学。这一行动的历史影响是(     
A.建立起全国战时教育新体制B.促进抗日反攻局面早日到来
C.为抗战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D.优化了鄂西北基础教育布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1945年 7月,一位民主人士对自己的延安之行深有感触:他们(中国共产党)知道贫农的要求,(贫农)不一定在乎自有其田,只在乎有田可耕,于是减轻租额;他们知道贫民要求有钱可借,于是不禁止债主放债,但严定减租保息。这可以印证,延安时期的中国共产党(     
A.抛弃了“ 耕者有其田” 的纲领B.实事求是地调整了土地政策
C.维护了无产阶级利益D.肯定并保障地主的民主权利
4 . 报刊词汇使用频率的变化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社会的发展状况。下表为《申报》使用“民族”一词频率的变化,导致该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时间

“民族”检索条目数

1911

243

1925

502

1936

1507

1939

2369

A.武昌起义取得成功B.以国共合作为特征的革命统一战线建立
C.亲历者记录的影像资料D.中日民族矛盾逐步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各农村革命根据地实行土地制度的彻底改革,没收地主土地分给无地少地的农民。这项政策的实施,对于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革命战争的推进,起了决定性作用。但在日本侵略者步步进逼、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的形势下,为了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停止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开始了党的土地政策的重大转变。

-摘编自柳礼泉《抗战时期党的土地政策研究》

材料二 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颁布后,各解放区普遍深入展开斗争恶霸地主和没收、分配地主的土地。至1948年底,大约有1.5亿人口地区完成土改任务,使得1亿无地少地的农民获得了土地。这一胜利,大大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积极性,巩固了人民民主政权,鼓舞了解放军指导员的士气。

-摘编自王桧林《中国现代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共土地政策从土地革命时期到抗战时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解放战争时期土地改革的意义。
6 . 罗斯福曾说:“勇敢的中国人民抗击日本的侵略,歼灭了无数日军,摧毁了大量日本军用物资。援助中国进行的英勇抗战并最终发起反击是非常必要的,因为中国的抗战是最终战胜日本的重要因素。”罗斯福的这一观点主要表明
A.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B.美国的援助是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
C.美国决定援助中国抗战D.中国取得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
2022-04-21更新 | 113次组卷 | 4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三十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1937年,中国守军同日军在上海及周围地区进行了三个月的激烈会战,毙伤日军四万多人,打破了日本“三个月亡华”的狂妄企图。该会战是
A.枣宜会战B.太原会战C.徐州会战D.淞沪会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938年初,日军为了打通津(天津)浦(南京浦口)路,连接华北与华中战场,扩大侵略范围,采取了南北对进的方针。为此国民政府组织发动了某会战。该会战
A.取得了全面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B.阻碍了沿海地区民族工业的内迁
C.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企图D.迟滞了日军南下进攻武汉的速度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入关后,密切关注边疆事务,苦心经营,完成了对边疆地区的统一,建立起一个比以往任何朝代都巩固的“大一统”帝国。为了树立“大一统”正统王朝的形象,清朝抽去了“大一统”理论中“华夷之辨”的内容,改造为四海之内共尊一君的君主专制“大一统”观念,形成以推崇“大一统”政权为核心、以政权承绪关系为主线、取消华夷之别为特征的正统论,并将其贯彻于历史评断中,使之更有利于清廷的政治统治和思想控制。

——摘编自刘正寅《“大一统”思想与中国古代疆域的形成》

材料二   民国时期,封建帝制被废除,民族平等被写入约法和宪法,推动了边疆民族观的进步。治边思想由古代的“守中治边”转变为重视边疆地区。在边疆地区的施政方针上,由“因俗而治”转变为促进边疆内地化。南京国民政府提出了三民主义的边疆政策,在边疆推行省县制、改土归流、改革盟旗制度等,将边疆地区纳入中央政府的直接控制下,制定并实施了开发和建设边疆的经济政策,同时开展边疆教育,提高边疆各民族的文化水平。

——摘编自马玉华《治边政策:从清代到民国的梳理》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非常重视民族问题。194151日,陕甘宁边区政府颁布了《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其中第十七条   规定:“依据民族平等原则,实行蒙回民族与汉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平等权利,建立蒙回民族的自治区,尊重蒙回民族的宗教信仰与风俗习惯。1947年,中国共产党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省一级的内蒙古自治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前期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二,指出民国时期在边疆治理上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其进行简要评价。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陕甘宁边区政府探索民族区域自治的背景和意义。
2021-08-29更新 | 366次组卷 | 18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电影(八佰)取材自1937年淞沪会战末期与日军奋战的国民革命军第88师524团的真实经历,歌颂面对强敌毫不退让,战士誓死保卫家国的崇高气魄。下列有关淞沪会战的表述正确的是
A.粉碎日军“三个月亡华”妄想B.是规模最大的一次会战
C.是国共合作的光辉典范D.是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