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卢沟桥事变和全民族的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毛泽东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中指出:日本帝国主义要变中国为它的殖民地,给中国一切阶级和一切政治派别提出了“怎么办”的问题。他分析道:“时局的特点,是新的民族革命高潮的到来,中国处在新的全国大革命的前夜。”这一认识
A.配合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展B.适应国家形势的变化
C.有利于扩大中共的阶级基础D.推动国共关系的缓和
2022-03-05更新 | 382次组卷 | 7卷引用:宁夏银川市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 . 近代以来日本与中国的关系变化反映了中国的沉浮兴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甲午战争后)日本政府提交的和平条款汇聚了国内不同集团的各种要求。陆军坚持割占辽东半岛……海军希望取得台湾……财界要求中方赔偿白银2亿两……日本政府将这些观点综合为一个十条和谈方案,而把重点放在赔款、割地、朝鲜的独立,以及商业与航海方面的特权上。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     198777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建成开馆,坐落于北京卢沟桥畔的宛平城内,馆正前方抗战广场中央矗立着象征中华民族觉醒的“卢沟醒狮”,广场中轴线两侧各分布着7块草坪,寓意七七事变爆发地和中华民族的十四年抗日战争。

——李泽伟《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铭记日军侵华历史》

材料三     卅万亡灵,饮恨江城。……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捐躯洒血,浩气干云。尽扫狼烟,重振乾坤。……永矢弗谖,祈愿和平。中华圆梦,民族复兴。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铭文(节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日本提交的和平条款《马关条约》”中获得“商业”特权的内容,并说明这一时期列强侵略中国的方式的变化。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十四年抗日战争”的历史依据。
(3)材料三中“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指的是什么?分别举出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一个战役,以彰显中国人民在抗战中“捐躯洒血,浩气干云”的气概。
2022-02-23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 宁夏青铜峡市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从1937年到1942年桂林市人口增长2.16倍,西安人口增长46%,兰州、昆明增长35%,重庆1945年的人口从战前的47万增至124万~150万之间。这一现象
A.是长期内战的连锁反应
B.彻底改变了中国的工业布局
C.是国内政局影响的结果
D.主要归功于滇缅公路的开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抗战时期,中国军队的最高统帅蒋介石与李宗仁、汤恩伯等前线将领不同的是,在具体战役上既要考虑“战略”,更要考虑“政略”。七七事变后,蒋介石决定开辟淞沪战场的重要“政略”依据是上海是一个国际市场。这说明蒋介石实行该“政略”的主要意图是
A.粉碎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
B.确保上海重要的国际市场地位
C.争取外交上的主动性和树立国际形象
D.希望美国出兵以迅速打败日本
2017-04-17更新 | 272次组卷 | 21卷引用:宁夏育才中学学益校区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