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卢沟桥事变和全民族的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海外华侨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抗日战争时期广大华侨掀起回国投资建厂的热潮,为支援祖国取得抗战的胜利提供了坚强后盾。1929年至1932年底,南洋华侨归国者就超过二十八万人。而由于国际、国内各种历史因素的影响,在中国抗战的不同时期,华侨在国内集中投资区域的选择上呈现出显著的区域变化。


注:1932年,受日军侵华形势影响南京国民政府决定成立西京筹备委员会,以长安为陪都进行建设。

——据吴元、童莹(战时华侨投资国内空间分布:基于政策视角的解读》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在答题卡所给地图中画出中国抗战不同时期内海外华侨在国内集中投资的主要区域及其方向变化,并任选其中两大区域说明理由。(要求:按图例要求圈画出大致的地域分布及其变化方向;说明充分,表述清晰。)
2022-01-13更新 | 595次组卷 | 1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2 . 1938年2月,张自忠率第59军向淮北日军发起反击,将日军逼向淮河北岸。日军因腹背受敌,无力再向北进攻,于是全部退回淮河南岸,3月14日,张自忠又率军强度临沂北郊的沂河,向敌发起反击。经数日激战,日军被击退。对与上述战斗直接相关的会战解读正确的是
A.发生在枣宜地区
B.取得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
C.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D.打破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3 . 1938年10月,“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成立。大会宣言指出:“国家之大患一日不能除,则国民之大责一日不能卸;前方之炮火一日不能止,则后方之刍粟一日不能停。…今后宜更各尽所能,各竭所有,自策自鞭,自励自勉,踊跃慷慨,贡献于国家,使国家得借吾人血汗一洗百年之奇耻。“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有
①捐钱捐物是南洋华侨支援抗战的重要方式
②“总会”号召南洋华侨投身于太平洋战争
③抗日战争已发展成为全民族抗战
④中华儿女展现出无坚不摧的凝聚力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1-06-15更新 | 3952次组卷 | 42卷引用:云南省梁河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如图是我国民政部公布的首批300名著名抗日英雄群体情况示意图。下列选项中,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全民族抗战是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保障
B.中华民族在抗日战争中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C.八路军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D.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5 . 全面抗战爆发后,“晋南(根据地)一带在敌区用关羽的忠义来唤醒民众、乡士不做汉奸”;歌唱岳飞的歌“长江大水滚滚流"飘荡在延安的上空。对这些现象解读最为合理的是(     
A.华北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萌发B.借助通俗文化增强抗战意识
C.运用革命理论武装根据地群众D.广泛动员民众争当抗日英雄
2020-07-12更新 | 5573次组卷 | 77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三十八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6 . 余光中(1928-2017),出生于南京,10岁因战乱随母亲辗转到重庆,19岁考入金陵大学,21岁遭遇人生第二次逃亡,辗转南下直至定居台湾,20多年后写下了著名诗作《乡愁》。以下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其出生时正值北伐战争时期
B.其童年离乡与日本侵华有直接关系
C.其就读的大学位于中共革命根据地
D.《乡愁》创作于海峡两岸“三通”后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1937年9月,蒋介石发表讲话,提出“对于国内任何党派,只要诚意救国,愿在国民革命抗敌御侮之旗帜下共同奋斗者,政府自无不诚接纳,……中国共产党人既捐弃成见,……更望其在御侮救亡统一指挥之下,以贡献能力于国家,与全国同胞一致奋斗,以完成革命之使命。”对此材料解读不正确的是
A.表明国民党抗日的决心
B.承认了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
C.有利于国共两党合作抗日
D.国共两党的抗日路线一致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下图是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场某会战的示意图。对下图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
A.取得了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B.该会战期间,张自忠壮烈殉国
C.标志着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D.该会战期间,国民政府组织了太原会战
2018-02-10更新 | 153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舟山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