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卢沟桥事变和全民族的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937年9月,蒋介石发表庐山谈话,他在讲话中谈到:“中国共产党既捐弃成见,确认国家独立与民族利益之重要,吾人惟望其真诚一致,实践其宣言所举诸点,更望其在御侮救亡统一指挥之下,以贡献能力于国家,与全国同胞一致奋斗,以完成国民革命之使命。”蒋介石如此表态的根本原因是
A.日本悍然发动卢沟桥事变B.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
C.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建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1941年开始,八路军三五九旅经过两年奋战,把荆棘遍野、人烟稀少的南泥湾变成了“陕北的好江南”。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任弼时等中共中央领导人带头开荒种地、学习纺线,以自己的模范行动推动了大生产运动的发展。大生产运动的开展
A.打破了国民党对根据地的封锁B.推动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
C.有利于减轻根据地人民的负担D.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下面是民国三十年的一幅宣传画。该作品旨在
A.促进国民革命不断深入B.推动国共两党的再次合作
C.激励中国民众团结抗日D.粉碎日军速亡中国的计划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4 . 1938年10月,“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成立。大会宣言指出:“国家之大患一日不能除,则国民之大责一日不能卸;前方之炮火一日不能止,则后方之刍粟一日不能停。…今后宜更各尽所能,各竭所有,自策自鞭,自励自勉,踊跃慷慨,贡献于国家,使国家得借吾人血汗一洗百年之奇耻。“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有
①捐钱捐物是南洋华侨支援抗战的重要方式
②“总会”号召南洋华侨投身于太平洋战争
③抗日战争已发展成为全民族抗战
④中华儿女展现出无坚不摧的凝聚力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1-06-15更新 | 3951次组卷 | 42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复习模拟(四)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的宪法大纲规定,苏维埃政权属于工人、农民、红军士兵及一切劳苦民众。1941年5月1日的《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规定,根据地政权的人员分配上“共产党员只占三分之一,以便各党各派及无党无派人士均能参加边区民意机关之活动与边区行政之管理”。这一变化
A.有利于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标志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
C.反映中国共产党从幼稚到成熟D.说明党对工作重心的调整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这是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振奋了全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具有重大的军事和政治意义。该战役是(     
A.台儿庄战役B.淞沪会战C.百团大战D.枣宜会战
7 . 下图所示是反映陕甘宁边区生活面貌的木刻版画。据此可知,这些木刻版板画
A.鼓励民众提升素养积极抗战B.倡导军民开展敌后游击战争
C.宣传军民合作共同保家卫国D.折射出政府注重生产保障民生
2021-05-03更新 | 375次组卷 | 14卷引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2021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8 . 20世纪40年代初,日本华北方面军认为剿灭中共武装短期内难以做到,因为“居民对有关八路军的情况,均不轻易出口”,侦察谍报网在群众中巧妙地扎下了根,很快就会侦悉日军的动向,立即采取回避转移行动。这反映了
A.华北战场日军处于劣势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扩大
C.敌后战场成为主要战场D.全民抗战发挥实际成效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东北抗联各部的抗日游击战争虽然取得某些进展,但并没有避免严重的牺牲与损失,抗联总人数持续减少……由于边界接壤,抗联很早就同苏联远东军建立了联系。1939年以前,抗联同远东军的关系十分有限。他们往往以很高热情希望得到远东军的帮助。然而,远东军对抗联的需要采取消极态度,并加以多方面的限制。19381月,赵尚志率部在萝北一带作战失利,为求得远东军支援和寻找中央关系,赵尚志不得不率队退入苏境。当时远东军把赵尚志扣押起来,把其所率千余人队伍解除武装,人员遣散新疆……远东军希望同抗联合作是在1940年初以后,受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影响,远东军对抗联由原来较为冷漠的态度,转而变得热情和期望合作,并采取了一些实际步骤。

——摘编自高树桥《论东北抗联与远东军的合作及其结局》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远东军对于抗联态度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东北抗联与远东军的合作产生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蒋介石曾称:“上海是一个国际市场,在上海打仗,就容易引起国际注意。”因此他判断,“国军如能在上海多保卫一二个月,将可引起国际方面的干涉和支援,因而应不惜牺牲,尽力固守上海”。后来,淞沪会战中,这一策略的实施
A.打破了日军速决战侵华计划B.说明蒋介石固守不抵抗政策
C.阻挡了日本侵华的步伐D.促成了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