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卢沟桥事变和全民族的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7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24-1949年中国共产党对富农政策的演变简表

192919351929年,共产国际指责中共所实行的路线,被机会主义的“联合富农"的路线所代替,中共接受了批评。19302月以后,中央苏区普遍实行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的政策;“二七”会议更提出了没收自耕农土地的政策。
19351949193512月,毛泽东签发的《关于改变对富农策略的决定》指...富农自耕及雇人经营之土地,不论其土地之好坏,均一概不在没收之列”;“富农在不违反苏维埃法律时,各级政府应保障其经营工商业及雇用劳动之自由”。1939年,毛泽东指出“不应把富农看成和地主无分别的阶级,不应过早地采取消灭富农的政策”。1948年,毛泽东提出要区分新富农和旧富农,强调对待地主和富农应依照土地法大纲加以区别。

——摘编自秦宏毅《四个阶段的中国共产党富农政策》


根据材料,围绕“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富农政策的演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全面,逻辑清晰)
2022-07-27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下表为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史学界比较突出的研究成果。下述研究成果旨在(     
时间史学家史学著作
1938年陈之安《南明诸王的复国运动》
1939年吴重翰《明代倭寇犯华史略》
1940年孟繁华《明代两浙倭寇》
1941年周远君《徽钦北徙录》
1941年萧明扬《明太祖平胡录》

A.反对国民政府的文化政策B.传承中国传统的史学方法
C.彰扬抗日救亡的民族精神D.宣扬知识分子的爱国情怀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942年,晋冀鲁豫根据地按照中共中央指示对所辖区县进行了合并,减少了大量党政机构工作人员,八路军主力部队也进行了裁减。到1943年,根据地党政机构人员及军队人数压缩到总人口3%以下。这些举措(     
A.减轻了根据地人民的负担B.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C.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增强了反抗国民党的力量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945年7月,晋察冀党组织关于城市工作的指示提到:加强对城市的宣传工作,保证《论联合政府》与《论解放区战场》向城市大量输入;组织城市人员来边区参观,争取城市内中上层及知识分子。这些措施旨在(     
A.实现党的工作重心转移B.争取边区的合法地位
C.积极筹划对日战略反攻D.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5 . 如图描述的是(     
A.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形势B.百团大战形势
C.平津战役形势D.渡江战役形势
2022-07-23更新 | 16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湖师大附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全面抗战时期,奔赴延安的青年成为一道独特风景线。诗人何其芳描述:“延安的城门成天开着,成天有从各个方向走过来的青年…走进这城门。学习,歌唱,过着紧张的快活的日子。”当时大量青年奔赴延安,主要是因为延安(     
A.是抗日政权的所在地B.抗日救亡运动的持续高涨
C.始终是抗战的主战场D.成为民族解放的希望所在
2022-07-22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第二中学等六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体现“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的是( )
A.瓦窑堡会议B.洛川会议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论持久战》
2022-07-19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梅州中学、大埔县虎山中学、梅县区高级中学、丰顺县东海中学四校2021-2022学年高一5月联考历史试题
8 .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多次在延安参加集体性追悼大会,追悼抗日阵亡将真士及死难同胸,还数次为包括国民党在内的英勇列国的爱国将领题写挽联一挽词、追悼词等。这些活动(       
A.表达了共产党持久抗战的决心B.有利于凝聚民族的抗日力量
C.表明陕甘宁边区是抗战大本营D.扭转了抗日战争的被动局面
9 . 某年9月6日,《大公报》在《瞻望北方胜利》社论中写道:“自上月二十日以来,我军在北方发动了大规模的运动战……冀晋豫三省同时报捷……在全局上的意义尤其重大。此次北线之战,敌军未战,我们先攻……也是一种进步。”材料中的战役是指(     
A.淞沪会战B.平型关大捷C.台儿庄战役D.百团大战
10 . 西安事变结束以后,国共两党进行了六次谈判,在1937年7月中旬的第五次谈判中,蒋介石谈判态度并不积极,甚至在某些问题上进一步倒退,1937年8月10日至9月21日的第六次谈判终于达成了关于抗战的共识。然而在1939年1月的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上,又确立了“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反动方针。蒋介石方态度反复的客观原因是
A.共产党的有效抵抗B.国民党内存在分歧
C.民主人士的争取D.日本的进攻态势
2022-07-15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商丘名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