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日军的滔天罪行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 道试题
1 . 1938年,伪华北临时政府发行联银券,实行联银券与日元等价的政策。伪华北临时政府财政部总长汪时璟指出,联银券对“产业之开发与振兴,民生之安定与利便均有直接关系”。在发行后的短短两年内,联银券的发行量就达到5亿元。上述举措的主要目的是
A.缓解民族工业发展困境B.加紧对敌后根据地的封锁
C.配合日本进行经济侵略D.确保沦陷地区的金融稳定
2 . 1938年日本侵占青岛后,开办“青年训练所”培养为日本效忠的伪职人员;设立“东文书院”教授中日语言,“以融洽两国青年之感情为宗旨”。这些行径意在(     
A.促进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B.解决日本子女的教育问题
C.推行奴化教育毒害青少年D.破坏近代中国的教育体系
3 . 2008年12月13日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30万遇难同胞71周年祭日。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冥思厅的照壁上刻有“让白骨可以入睡。让冤魂能够安眠,把屠刀化铸警钟,把逝名刻作史鉴,让孩童不再惊恐,让母亲不再泣叹,让战争远离人类,让和平洒满人间”,这反映了中国人民的美好愿望是(   )
A.勿忘历史、珍爱和平B.抨击右翼势力,反对篡改历史
C.以史为鉴,科学发展D.牢记血海深仇,勿忘民族耻辱
4 . 日本帝国主义对沦陷区的农业生产采取所谓“适地适产主义”,在内蒙发展畜牧业,在华北则增产日本所不足的棉花,在华中则发展不与日本农产品相竞争的农作物。这意味着
A.“以华制华”方针得到贯彻B.沦陷区经济进一步殖民地化
C.沦陷区经济实现了优势互补D.经济掠夺满足了战争的需要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37年,由于新学制的实行,沈阳市所有中学堂一律改为职业性中学,在高等学校中,普通文化课和基础科学课程分量大幅减少,实业类课程占到全部课程的一半以上,女子学校仅开设烹饪,缝纫,纺织相关课程,这一改变
A.服务于日本侵华的总体政策B.体现实行实业救国的紧迫性
C.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需求D.有利于实现文化的快速普及
6 . 1938年10月,以国立中山大学为代表,包括广东省立文理学院、私立岭南大学等一大批知名高校纷纷迁往广东省外、粤北等地展开科研与教学。这主要是因为(   
A.战争的破坏与冲击B.师资流动状况加剧
C.经济重心逐渐转移D.广东外贸中心丧失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938年2月至1943年8月,日军对战时陪都重庆进行了长达五年半的战略轰炸和无差别轰炸。据不完全统计,重庆大轰炸的死者超过1万人,绝大多数为平民。日军进行重庆轰炸的目的是(       
A.造成重庆巨大恐慌B.加紧对中国进行战略进攻
C.迫使国民政府投降D.造成中国平民的大量伤亡
8 . 我国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定为“国家公祭日”,以纪念哪一事件的受难同胞?
A.旅顺大屠杀B.九一八事变C.七七事变D.南京大屠杀
9 . 在《南京条约》签订一百周年时,“中华民族反英美协会”(受日本控制)宣称,一百年来“英美帝国主义对于我东亚的侵略和宰割”,“穷凶极恶”,“用鸦片毒害我们民族,用武力屠杀我们民族”,“要把我们种族像红色人种和棕色人种那样消灭”,这一宣传
A.客观评价了英美侵华历史B.意在为日本侵华披上正义外衣
C.反对英美的亚洲殖民政策D.分化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阵营
10 . 公祭日是对群众的尊重,对生命的敬畏,对人类尊严的捍卫,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1937年12月南京陷落后,日本侵略军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以下可作为佐证“南京大屠杀”的最有力的证据是:
A.当年受害者的控诉材料B.屠杀现场遗迹与当时拍摄的新闻照片
C.侵华日军老兵的回忆录D.历史研究者的专著中对该惨案的描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