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抗战时期,叶剑英受中共中央委派,前往国统区工作。期间,他发表大量的时政和军事文章,宣讲抗战的战局特点和战略问题,以及敌后游击战的经验等。《新华日报》和偏向于国民党的报刊杂志都成为叶剑英宣传的阵地。193811月,国共合办游击干部训练班,叶剑英为国民党将领讲授游击战术课,改变了国民党军将领只打正规战的观念。应民主人士之邀,叶剑英多次参加时事讨论活动,并广泛接触军政界各派系爱国人士。1940年,针对国民党顽固势力对中共“破坏抗战,制造摩擦”的污蔑,叶剑英用充分的数据和详实的资料进行反驳,并强调一定要“求得解决(摩擦)的办法”。叶剑英的一系列统战实践为维护全民族团结抗战作出了重要贡献。

——据谢涛、周竞风《抗战时期叶剑英的军事统战工作》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抗战时期叶剑英在统战工作中的主要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抗战时期叶剑英在统战工作中取得成效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结合所学知识,根据下列研究数据,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中日国力、军力对比简表
项目中国日本

国力
工业总产值13.6 亿美元60 亿美元
现代工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10 80

军力
总兵力202.9 万人60 余万人
有训练的后备兵员50 万人409.7 万人
飞机600 架(作战飞机 305 架)2625 架

①灭亡中国是日本帝国主义的既定国策 ②中国需要走持久抗战的道路
③全民族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胜利 ④抗战胜败取决于反法西斯同盟的援助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3 . 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是逐步形成、发展的。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国人在战败后痛定思痛,逐步摆脱传统的狭隘民族骄傲感,积极学习西方发达国家的民族理论和观念,慢慢形成新型的近代民族观念和思想,以慰藉中日甲午战败的亡灵英豪。……此前,中国人没有明确的民族观念和意识,懂得只是上千年的历史传统和社会规范价值与相关文化。在此之后,甲午战争改变了这一观念,促使国人在民族意识和民族观念的问题上加入更多思考,并促进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思想观念的形成。

——宋羿竺《甲午中日战争与民族觉醒》

材料二:正如陈独秀当时所指出的:“爱国!爱国!这种声浪,近年以来几乎吹满了我们中国的各种社会……自从山东问题发生,爱国的声浪更陡然高出十万八千丈,似乎‘爱国’这两字,竟是天经地义,不容讨论的了。”

——李东朗《五四运动与民族意识的空前觉醒》

材料三:民族观念扩散的趋势,可以从当时最具影响力的报纸之一——《申报》相关词汇使用频率的变化中看出端倪。以“民族”一词为例,1911年年底前,《申报》可检索出的条目为243条;……1928年、1936年,这一数据增加到1119、1507条;抗战爆发后,随着民族情绪的空前激发,“民族”一词使用频率进一步冲高,1939年达到2369条。

——《经济观察报书评: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战期间中国民众的民族意识》

材料四:从中国近代的民族主义的兴起来看,它是受西方列强的压迫,中华民族自我意识开始逐步觉醒,甲午战败刺激下民族意识觉醒,……1937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真正实现了全中国各个阶层社会力量的动员。

——房波《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兴起及其正义性》


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述甲午战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思想观念形成的主要原因。
(2)综合材料一二三和所学知识,论述材料四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分层表述;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字数280字左右。)
4 . 下表是1940年陕甘宁边区政府部分县参议员、政府委员党派统计(单位,人),这一结构构成
A.适应了当时国内形势发展需要B.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
C.体现了工农民主政权的性质D.壮大了反抗国民政府的力量
2021-11-18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2021-2022学年高二11月山东学情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表为抗战时期赵树理对太行地区275个秧歌剧本主题的统计情况。据此可知,该时期太行地区的秧歌
主题反映
战争
生产拥军、
参军
文武学习、民主、减租、度荒、打蝗、提倡卫生、反对迷信介绍时事传达任务英雄
人物
总计
数量234763763927275
A.内容与实际紧密结合B.源于群众的劳动实践
C.适应了国民革命需要D.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下表是党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有关“中华民族”在文献中使用情况的统计,从表中分析可知
时间“中华民族”使用情况
1931“中华民族”成为统一战线常用语,几乎与“中国人民”同义,在中共的文献中经
常使用。
1935中共号召开展“民族革命战争”,以求中华民族“得到最后的彻底的解放”。瓦窑
堡会议赋予中共“全民族的先锋队”的新定位。
1937中共发布《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动员蒙民、回民及其他少数民族,在民族自决
和自治的原则下,共同抗日”。
1941《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规定,“依据民族平等原则,实行蒙、回民族与汉族在政
治经济文化上的平等权利,建立蒙、回民族的自治区”。

①中华民族的内涵进一步丰富   ②中共代表中华民族根本利益
③把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相结合   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
2019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下表数据整理自姜涛与卞修跃所著的《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口损失之初步估计》,该统计表说明(  )
项别死亡(人)伤残(人)失踪(人)被俘捕合计(人)
国统
区域
国民党军队作战
伤亡
1 328 5011 769 299130 1263 227 926
因病
消耗
422 479191 644323 436937 559
因伤
消耗
45 710123 017274 671443 398
平民4 397 5044 737 0659 134 569

A.国民党军队是抗日主力军
B.日本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巨大灾难
C.中国战场抗击了绝大多数的日军
D.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主战场
2018-09-12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高考备考一轮复习精品资料 专题三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8讲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押题专练】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他们只从两国军事力量的对比出发,以为只要给中国有力的“一击”,只需要几个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可是,他们的算盘完全打错了,结果大大出乎他们意料,深深地陷入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泥淖中无法自拔。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材料一提及“民族凝聚力”深刻影响了这场反侵略斗争,举例说明这种“凝聚力”在政治、军事上的主要表现。

材料二 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时间统计简表

战场名称开始时间 标志 终止时间
欧洲战场 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 1945年5月8日
苏德战场1941年6月22日 德国入侵苏联1945年5月8日
太平洋战场 1941年12月7日 珍珠港事件 1945年9月2日
中国战场 1931年9月18日 九一八事变1945年9月2日
苏联对日作战 1945年8月8日 苏军出兵中国东北 1945年9月2日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2020-11-17更新 | 131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第二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下表为陕甘宁边区1937—1940年财政收入统计。这反映出当时陕甘宁边区
项目1937年1938年1939年1940年合计
全部岁入%100100100100100
外援%77.251.6985.7970.582.42
其他%22.848.3114.2129.517.58

A.财政具有对外依赖性
B.得到同盟国的大力支援
C.经济发展状况日益恶化
D.遭到国民党经济封锁
2018-10-26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一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10 . 今年是抗战全面爆发80周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满洲事变、日中战争和太平洋战争不是零散、孤立的战争,而是彼此有内在联系的一连串战争。分离华北工作是满洲事变的继续,进而引起日中战争;日中战争的发展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相联系,它导致了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是否取消满洲事变的产物满洲国,是日美谈判的大争论点之一。从这个意义上说,满洲事变与亚洲太平洋战争之间,也存在直接的内在联系。在这十五年中,日本对中国的武装侵略持续未断,走上了扩大侵略的道路。根据上述理由,可以将这三次战争统称为十五年战争。

——江口圭一《日本十五年侵略战争史》

材料二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时间统计简表

战场名称开始时间终止时间小计
欧洲战场1939年9月1日1945年5月8日4年8个月零8天
苏德战场1941年6月22日1945年5月8日3年10个月17天
太平洋战场1941年12月8日1945年9月2日3年8个月26天
中国战场1931年9月18日1945年9月2日13年11个月16天
苏对日作战1945年8月9日1945年9月2日25天

——摘自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一

(1)指出材料一中的“满洲事变”和“日中战争”的爆发分别是指哪一历史事件?作者认为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应该是十五年,根据材料一简述其理由。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抗日战争的特点。结合所学简要说明中国战场对其它反法西斯战场所作出的贡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