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1 . 1927年10月,中共发文纪念辛亥革命,批判国民党“自绝于工农民众,自绝于辛亥革命的事业”。1937年10月,中共在纪念辛亥革命的文章中,呼吁“党无分派系、地无分东西”“对外抗战、对内民主”。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危机的空前严重B.国民党立场发生转变
C.国共矛盾的彻底消除D.民主革命任务在变化
2 .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抗日根据地建立了不同形式的人民政权。1931年11月,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实行工农兵代表大会制度,各级苏维埃政府广泛吸收工农群众代表参加政权管理;抗日战争时期,在政权建设上实行“三三制”原则。这种变化主要源于
A.国共两党阶级斗争推动B.国内社会主要矛盾的发展变化
C.抗日根据地的日益扩大D.中国共产党对社会性质的认识
2022-02-19更新 | 277次组卷 | 14卷引用:第3课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分层作业)-【上好课】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各农村革命根据地实行土地制度的彻底改革,没收地主土地分给无地少地的农民。这项政策的实施,对于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革命战争的推进,起了决定性作用。但在日本侵略者步步进逼、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的形势下,为了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停止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开始了党的土地政策的重大转变。

-摘编自柳礼泉《抗战时期党的土地政策研究》

材料二 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颁布后,各解放区普遍深入展开斗争恶霸地主和没收、分配地主的土地。至1948年底,大约有1.5亿人口地区完成土改任务,使得1亿无地少地的农民获得了土地。这一胜利,大大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积极性,巩固了人民民主政权,鼓舞了解放军指导员的士气。

-摘编自王桧林《中国现代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共土地政策从土地革命时期到抗战时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解放战争时期土地改革的意义。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入关后,密切关注边疆事务,苦心经营,完成了对边疆地区的统一,建立起一个比以往任何朝代都巩固的“大一统”帝国。为了树立“大一统”正统王朝的形象,清朝抽去了“大一统”理论中“华夷之辨”的内容,改造为四海之内共尊一君的君主专制“大一统”观念,形成以推崇“大一统”政权为核心、以政权承绪关系为主线、取消华夷之别为特征的正统论,并将其贯彻于历史评断中,使之更有利于清廷的政治统治和思想控制。

——摘编自刘正寅《“大一统”思想与中国古代疆域的形成》

材料二   民国时期,封建帝制被废除,民族平等被写入约法和宪法,推动了边疆民族观的进步。治边思想由古代的“守中治边”转变为重视边疆地区。在边疆地区的施政方针上,由“因俗而治”转变为促进边疆内地化。南京国民政府提出了三民主义的边疆政策,在边疆推行省县制、改土归流、改革盟旗制度等,将边疆地区纳入中央政府的直接控制下,制定并实施了开发和建设边疆的经济政策,同时开展边疆教育,提高边疆各民族的文化水平。

——摘编自马玉华《治边政策:从清代到民国的梳理》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非常重视民族问题。194151日,陕甘宁边区政府颁布了《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其中第十七条   规定:“依据民族平等原则,实行蒙回民族与汉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平等权利,建立蒙回民族的自治区,尊重蒙回民族的宗教信仰与风俗习惯。1947年,中国共产党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省一级的内蒙古自治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前期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二,指出民国时期在边疆治理上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其进行简要评价。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陕甘宁边区政府探索民族区域自治的背景和意义。
2021-08-29更新 | 360次组卷 | 18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课时同步精练巧练(选择性必修1)-第11课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和抗战前相比,华北抗日根据地的春节民俗发生了一些变化。以往过年图的是“家庭团结”“福气财气”,现在多了“民族团结”、“阶级斗争”;以往祭祀的是天地各路神灵,现在有了中国共产党、八路军;正月初一也多是党政军民的团拜大会、拥军优抗等政治性活动。这表明当地
A.政治性活动成为春节民俗主题
B.传统的春节习俗不再受到重视
C.春节民俗受到革命文化的影响
D.春节民俗因抗战发生根本改变
2021-06-02更新 | 354次组卷 | 4卷引用: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第16课抗日战争
6 . 1936年7月,中共中央规定,地主的土地财产被没收后,仍分给以耕种份地及必需的生产洪工具和生活资料,这就改变了1931年以来实行的“地主不分田”的政策;1937年2月10阳日,中共中央作出承诺,停止没收地主土地之政策,坚决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之共同纲领。这一变化说明
A.民主革命基本任务发生变化
B.社会矛盾变化影响土地政策调整
C.三民主义成为国共两党共识
D.全民族抗战促进救亡运动的发展
7 .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的宪法大纲规定,苏维埃政权属于工人、农民、红军士兵及一切劳苦民众。1941年5月1日的《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规定,根据地政权的人员分配上“共产党员只占三分之一,以便各党各派及无党无派人士均能参加边区民意机关之活动与边区行政之管理”。这一变化
A.有利于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标志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
C.反映中国共产党从幼稚到成熟D.说明党对工作重心的调整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下表为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颁布的部分法令。这
时间名称主要内容
1939年4月4日《陕甘宁边区土地条例》改变旧的土地关系和所有权
1940年3月1日《陕甘宁边区政府优待外来难民和移民之决定》对外来灾民的安置和生产生活作出了具体安排
1943年3月19日《陕甘宁边区政府优待移民难民垦荒条例》对外来移民进入边区的垦荒和帮扶作出了规定
1945年3月28日《陕甘宁边区土地租伺条例》确定了减租的额度,对交租也作出了规定

A.使边区政府内部阶级矛盾得以解决B.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C.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物质基础D.使得边区土地所有权发生根本性变化
9 . 如图是1933年和1938年中国共产党党员主要成分比例情况。这一变化
A.推动了土地革命的开展B.促成了国共两党的合作
C.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表明了中共从幼稚到成熟
2021-05-01更新 | 142次组卷 | 4卷引用: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纲要上-素养测评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下图为不同时期中共党员主要成分比例分布情况。中共党员主要成分比例在不同时期的变化反映出
A.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向农村转移B.中共革命策略随形势变化而调整
C.中国共产党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D.民主革命的发展扩大了党的影响
2020-07-03更新 | 1311次组卷 | 31卷引用:考点22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精华备考】2023年高考一轮基础学案(纲要上)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