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全民族英勇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的宣言所表示的宗旨是要“挽救祖国的危亡”,是要“巩固和平统一团结御侮的基础",是要“决心共赴国难”,是要“造成民族内部的团结”来“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是要“把这个民族的光辉前途变为现实的独立自由幸福的新中国”。这个宗旨是全国爱国的同胞所一致拥护的。宣言向全国同胞提出三个奋斗的“鵠的":一是为争取中华民族的阻力自由而抗战:二是实现民权政治:三是发展国防经济,解除人民痛苦与改善人民生活。这三个“鵠的"也是全国爱国同胞们所一致赞同的。

——摘自邹韬奋《全国团结的重要表现》(1937年9月 26日)

材料二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出席七大的代表共755名,其中正式代表547名,候补代表208名,代表全党121万党员,分为中直(包括军直系统)、西北、晋绥、晋察冀、晋冀鲁豫、山东、华中和大后方8个代表团。

——摘自中国新闻网


(1)根据材料一指出材料中宣言的全称。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概括该宣言公布的意义。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共七大召开的背景,指出毛泽东在会议上所作的政治报告的名称,简述中共七大的历史意义。
2022-06-13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9+1高中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学术界对战略防御阶段(从抗战爆发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国民党正面战场的评价基本是一致的,即认为:这阶段国民党正面战场是抗战的主战场,国民党军队对日本侵略军进行了英勇的抵抗……但是也出现了丧失失地的局面,其客观原因是由于敌强我弱,国力相差悬殊;主观上则是由于国民党执行片面抗战路线,采取单纯防御的作战方针,以及战争准备不足等原因所造成。

——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第十二卷·近代后编(1919-1949)(上册)》

材料二   到1945年8月,中国同时拥有了前所未有的国际地位……战争伊始,中国还受制于治外法权和帝国主义。如今,不仅招人愤恨的外国人的法律豁免权终止了,而且中国还要在战后的世界里留下印记。自1842年清政府签署《南京条约》以来,中国第一次重获全面的独立。另外,中国现在还是“四巨头”之一,是新成立的联合国组织永久且核心的角色,同时是唯一的非欧洲成员国。抗日战争是为了民族地位和国家主权而战斗,这是对辛亥革命的继承,中国已经完全实现了这个目标。——拉纳·米特:《中国·被遗忘的盟友》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举出三例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正面战场英勇抵抗的史实,指出中共有别于国民党的抗战路线及所采取的行动。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点明抗战胜利后中国在联合国中扮演的核心角色。
2022-04-09更新 | 199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34年秋之后,随着中央红军向西撤退进行长征,红军远离了国民党的战略要地;另一方面蒋介石乘机排除异已,将“一向不统一的川滇黔三省统一起来”了,扩展了其势力范围.......1935年当日军进一步威胁平津华北地区时,蒋以演习为名,先后向平汉路南段沿线及京沪线南段沿线调集了20余万中央军,开始把非嫡系的地方军队调去应付残存在南方等地的共产党小股武装了。这种情况都表明,蒋介石似乎越来越开始把来自日本的威胁放在了更重要的地位,对共产党的威胁则不那么担心了。

——摘自杨奎松《中间地带的革命》

材料二:卢沟桥事变以来,日本侵略者按“分治合作”的方针,先后在占领区建立了各地区的伪政权,维持占领区的治安,进行资源和财富的掠夺,以适应扩大侵略战争的需要……华北占领区扩大后,于19371214日建立了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由汤尔和、王克敏、董康分任委员长,协助日军维护对沦陷区的殖民统治。

——据王桧林、郭大钧《中国现代史》整理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蒋介石基本政策的变化,并分析政策逐渐发生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述日军在占领区殖民统治的措施,并指出全面抗战时期中共在敌后采取的军事斗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