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全民族英勇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937年10月,美国《时代》周刊在海外视角栏目中,首次介绍了延安八路军抗战情况,将中国共产党介绍为“真正牵动人心的X因素",“与国民党军队战斗长达十年的军队”。这反映了
A.美国对华政策发生根本改变B.正面战场已经完全失去价值
C.中国共产党影响力明显增强D.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开始形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明清以来,重庆作为长江流域贸易往来的转运中心,一直承担着将四川大部分地区的粮、棉、糖、盐等物资转运到长江中下游的任务。为了便于木筏停靠,在一些沿江开阔地形成了早期码头。重庆开埠后,洋货进口总值从1875年的15600国币增加到1945年的29551000国币,土货出口如猪秦、药材、蚕丝等占主导地位。民国建立后,新建了储奇门、金紫门等新型码头以供轮船运输。为方便停泊和微博装卸运输,一些码头开始分工,如菜园坝码头主要运输粮食,临江门码头主要运输糖类。在"实业救国"的感召下,实业家卢作孚创办民生轮船公司,在川江航线上占据了重要位置。

材料二 码头工人的豪爽、粗犷、江湖气和移民文化、商业文化的碰撞,催生出了与众不同的重庆码头文化。抗战爆发后,不计其数的抗战物资和抗日将士从重庆码头出发,运往各个战区。同时,近80万外省人口也从码头上岸,逐渐融入重庆生活,其中不乏张恨水、老舍等文学大家。原本擅长描写才子佳人的张恨水创作出了不少带有侠义气、烟火气的作品,视野更加广阔,老舍的《四世同堂》和《鼓书艺人》中对北京市民文化的审视和对创作素材的扩充,不同程度地反映了他们对重庆本土码头文化的观察和反思。

——摘编自《重庆码头文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重庆开埠前后码头航运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重庆码头文化历史价值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