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抗日战争胜利的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近代中国人民为废除不平等条约运动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华民国时期废除不平等条约大事记

时间事件
1921年11月—1922年2月在华盛顿召开的九国会议上,中国代表团提出了8项要求:“关税自主、撤销领事裁判权、退还租借地、撤退外国军警、撤废无线电台、交还山东、取消‘二十一条’等”。
1924年下半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明确提出取消所有不平等条约的宣言,全国各地掀起了一场群众性的反帝废约运动。
1928年7—11月南京国民政府发起一场同列强“改订新约”的运动,并先后签订《整理中美两国关税关系之条约》,美国承认中国关税自主原则。是年德国、英国、法国等10国承认中国关税自主权。
20世纪40年代中国社会掀起一股要求立即废除不平等条约的热潮,国民政府与英美分别签订了《关于取消美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处理有关问题之条约》《关于取消英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处理有关问题之条约》。

材料二:直到1949年,具有宪法性质的《共同纲领》,庄严宣告“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的外交原则,毛泽东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方针,中华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取得了她应有的尊严。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也获得了解决,不平等条约留下的最后一点污斑将被清除干净。

——摘编自李育民《近代中国的条约制度》(1995年9月第一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民国时期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运动取得的突出成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平等条约问题最终得到解决的主要原因。
2024-01-20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保山市、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的抗战是从九一八事变开始,当时的中国共产党就毅然决然地率先发起抗战的号召、动员,并在东北地区组织开展跟苦的抗日游击战争,推动局部的抗战逐步转向全民族的抗战。作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积极倡导者,中国共产党始终以民族解放为己任,以“兄弟睨于墙,外御其辱”的胸怀,放下了国民党对共产党血腥屠杀的仇恨,促成建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7年,中共中央在洛川召开会议,讨论制定了动员全国军民开展民族解放战争,实行全面持久抗战的方针,并制定了《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七七事变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开辟敌后战场,创建了19个敌后抗日根据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民不畏强暴,英勇杀敌,在消灭了大量敌人的同时,自己付出了巨大牺牲,但是在长期艰苦抗战中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的中坚力量。

——摘编自曲青山《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1)根据材料,指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说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与中国近代史上的大多数对外战争不太一样,甲午中日战争,从物的层面来说,中国是有能力与日本抗衡的。但由于方略失当,指挥失误以及清朝统治集团的腐败等一些更深层的原因,中国战败了。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是近代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抗日战争是正义性的反侵略战争,是中国民族革命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两重性质的进步和正义的战争,因此得道多助,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在法西斯各国的支持下,建立了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这一胜利,创造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弱国战胜帝国主义强国的光辉典范,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斗争。

——摘编自《论中国近代史之抗日战争》

材料三 20世纪70年代左右,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关系明显改善。1970年,中国与加拿大、意大利等西方主要国家相继建交。1971年10月日本再次伙同美国阻挠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结果失败。1971年、1972年基辛格和尼克松分别访华对日本产生极大冲击。由于中国国际地位的迅速提高,迫使日本政府必须在对华政策上改弦易辙,否则不但不能孤立中国,反而使自身变成被孤立者。1972年中日邦交实现正常化,为中日友好交流拉开了新的序幕,也为亚洲的安全和世界的和平安装上了一个较为可靠的安全阀。

——摘编自田桓《论中日邦交正常化及其意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促进中日邦交正常化的有利条件,并就维持中日关系的长期发展谈谈你的建议。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37年冬,国府军事委员会在武汉召开军事会议。提出了“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取时间"的策略,建议“采取游击战与正规战相配合,加强敌后游击。”这个建议立刻引起了蒋介石的高度重视。蒋介石随后通令各战区,指示以三分之一兵力用于加强敌后游击,变敌后方为前方,开始了局部的游击战。193811月的南岳军事会议后,在中共的希助下,在南岳开办了游击干部培训班。中共派了30多名教员参加教学,主要以毛泽东关于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思想为指导,讲授游击战的战略战术和政治工作课程。国府在抗战初期发动的敌后游击战,与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游击战互为精角,相得益彰,取得了多次作战胜利,有力地配合了正面战场的抗日。先后建立了太行中南部、中条山、吕果山、五台山、恒山等大大小小的敌后抗日根据地。但是国军开展的游击战争主要是作为正规战的辅助手段,缺乏坚实的群众基础。其作战方针亦不够明确在对抗日军围攻时出现游击战正规化趋向,大打阵地消耗战,因而损失惨重。从1939年起,国军执行限共、反共方针,与共产党军队频频发生摩擦。1941年,在“曲线救国"的幌子下,国军大批投敌,沦为伪军。到1943年,国军的敌后根据地已基本丢失。

——摘编自陈廷湘主编的《中国现代史》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民党开展敌后游击战争的背景。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民党游击战失败的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抗日战争初期,陕甘宁边区的地主对农民的剥削是很残酷的,其租额高达百分之三十、四十甚或五十以上,农民很难如数交租,造成了大量的欠租现象。1942年,中共中央先后颁布《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决定》及《关于如何执行土地政策决定的指示》,提出两项基本原则:一是减租减息,以改善农民生活,提高农民抗日积极性;二是交租交息,以联合地主阶级抗日。由于政策得当,减租减息的运动得到了农民的认可,很快在革命地区推行开来。通过减租,农民虽未直接获得土地,但经济条件大为改善。减租减息之后,边区许多地主原有的不劳而获的生活难以为继,或转变为劳动者,或投资发展工商业,改善了边区的经济,生产力也有大幅提高。

——摘编自李术峰《中共土地政策内在逻辑的特殊实践》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共中央推行“双减双交”土地政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双减双交”土地政策的意义。
2022-02-24更新 | 123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八)文综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1-1943年,国民党军队进行的主要作战有:豫南战役、上高战役、中条山战段、第二次长沙战役、第三次长沙战役、鄂西战役和常德战役。这些战役是侵华日军为配合其东南亚作战,切断中国东南交通线,摧毁美军在中国的空军基地,防止中国军队南下支援驻守香港、缅甸的英军而发动的局部进攻,国民党军对此进行了有限防抗行动。此外,为履行中、英,美三国军事同盟协定,国民政府于19422-6月以3个军组成“中国远征军”进入缅甸、印度援英作战。这支援了同盟国在亚洲太平洋地区对日军的反攻。

——引自姚有志《百年战争评说》

材料二   1941-1943年,敌后各根据地军民坚决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敌斗争、精兵简政、减租减息、国共经济合作等十大政策,采取“敌进我进”的作战方针,粉碎日军1万一7万人兵力的大“扫荡”就27次,小规模“扫荡”数百次,歼灭日伪军27万人,并打退了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第二次反共高潮。至1942年底,敌后抗日根据地面积虽然缩小了1/6,人口由1亿减至5000万以下,人民军队由50万人减至30万人,部分根据地变成游击区或敌占区,但根据地军民坚守抗日阵地,度过了最后抗战的最艰苦阶段

——摘编自黄华文《抗日战争史》


请问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述1941-1943年中国抗战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1941-1943年间的国共关系。
2021-08-26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15届高三第七次双基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