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抗日战争胜利的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近代以来日本与中国的关系变化反映了中国的沉浮兴衰。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40年以后,由于列强的侵略和封建统治的腐朽,中国饱经沧桑磨难,中国人民遭受深重苦难。日本对华持续侵略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日本反动统治者一次次侵略中国。日本军国主义的野蛮侵略给中国人民造成空前巨大的灾难,激起了中国人民的顽强反抗。

——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抗日战争被称为中国复兴枢纽。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最为彻底的民族解放战争,使中国不仅成为一个具有独立主权的国家,而且跻身于在国际事务中具有充分发言权的大国行列。中国的长期分裂,极大地破坏了民族争取独立所需的凝聚力。抗日战争的爆发,改变了中国内部分裂的状况。”经济发展不平衡性是中国的一个显著特征,这种不平衡性使中国现代工业几乎因日本的侵略而彻底颠覆。1937年川、滇、黔、陕、甘、湘、桂7省工厂之和仅占全国总数的6.03%,资本总数仅占全国的4.04%。而到1943年,后方各省工厂企业已经达到4524家。与战前相比,工厂数增加了18倍,工人数增加了82倍,资本增加了164倍。

——摘编自荣维木《抗日战争与中华民族复兴论》

材料三   19384月,中国飞行员陈怀民在武汉空战中与日军飞行员高桥宪一同归于尽。随后,陈怀民的妹妹致信高桥妻子美惠子:陈怀民猛撞高桥的飞机,不是发泄对高桥的私仇,而是代表着两种不同力量之间的较量。同时表示,她们一家对美惠子没有怨恨,希望有一天能够友爱地握手。此事被刊登在当年的《武汉日报》上,并译成多国文字向全世界传播,成为强大的反法西斯的舆论,表达了中华民族的坚毅精神、宽阔胸怀和争取和平的美好愿望。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材料一中提及的“日本反动统治者一次次侵略中国”的重大史实。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抗日战争成为“中国复兴枢纽”的原因。
(3)据材料三,就如何正确处理中日关系,谈谈你的认识。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乡里制度在清代有许多方面的变化。明代的保甲还未形成全国范围的乡里组织。到了清代,随着顺治至雍正、乾隆再至嘉庆诸帝的倡行和推动,以及李光型、包世臣、于成龙、袁枚等一大批保甲制度的热心者甚至力行者,使得保甲成为清代乡里制度中最为核心的制度,从而得以普遍实行。清代保甲对常住人口的流动进行严格管理,如在对乡里社会进行编甲后,“定更后,禁止夜行,如生产急病请稳延医之类,经保甲长验明给予夜行牌,方准放行,回时即将讲牌缴回”,若有造假、作弊,将予以定罪。对流动人口也严加约束,即便是乞丐也要实行编甲。

--摘编自白钢《中国政治制度通史》等

材料二     真正代表民国以来乡里制度民主制的最为突出的是陕甘宁边区。总体来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乡里制度可分为乡镇、村二级制,“乡镇”一般设专门的行政机构,而“村”一切事情由村群众大会讨论处理。乡正式成为一级权力机关,人民成为它的主人。民众参与政治,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在边区,“实行男女平等,提高妇女在政治上、经济上、社会上的地位”,边区人民不分民族一律平等。政府倡导乡村“开垦荒地,兴修水利,改良耕种,增加农业生产,组织春耕秋收运动”“保育儿童”“抚恤老弱孤寡,救济难民”“发展民众教育,消灭文盲”。

--摘编自赵秀玲《中国乡里制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代乡里制度的新发展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陕甘宁边区乡里制度的特点及其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