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共七大和抗战胜利的原因、意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结合史实,为上图撰写说明(包括两幅图的寓意、“今昔”变化原因等。)。
(2)恩格斯说:没有哪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参考近代中日战争史实,举一例对恩格斯的观点予以说明。要求:紧扣论点,史实准确,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2021-01-22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湘西州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2 . 1945年5月,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说“我们中国有无产阶级、大资产阶级、中间阶级.这三个阶级都在活动,尤其是在抗日战争快要胜利的时候,都在那里准备日本打垮后干什么。”这反映出当时
A.社会主要矛盾完成转换B.中国前途命运面临多种选择
C.民族革命逐渐成为主流D.联合政府设想得到广泛认同
3 . 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日渐自觉的理性民族主义时代的到来,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巴黎和会前后的爱国运动,遍及海内外所有中国人,国人对以往的外交政策及本国政府不再抱有希望。既如此,只有自己行动起来,“国民外交”成了一个响亮口号。爱国各阶层将帝国主义侵略和对中国主权领土的破坏视为外敌与内奸共同作用的结果,这表明此时中国民族主义运动发展到国民整体主动地将反帝反封建斗争结合起来的新阶段。

——摘编自卫金桂《论五四时期的中国民族主义》

材料二   20世纪20年代的国民革命,在“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共同目标下,工人、农民、青年学生以及商人、妇女等各个阶层的广大民众都被动员起来。当时的国共两党,一个关注上层,一个关注下层;一个重视军事,一个重视民众。北伐战争的迅猛推进,时论认为“枪与笔联合起来,所以到处如入无人之境”。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材料三   抗日战争部分大事摘录

时间大事
1935年5月24日《义勇军进行曲》借助电影《风云儿女》开始传唱大江南北
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共提交的《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1938年5月26日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指出人民战争的力量及其源泉
1940年8月20日八路军对华北日军发起总攻,参战兵力达105个团

——摘编自张宪文等著《中华民国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五四时期中国民族主义的基本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这一时期中国民族主义高涨的国际政治背景。
(2)据材料二归纳国民革命运动促进中国民族主义发展与深化的集中表现。
(3)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枢纽,请结合材料三加以分析。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复兴的基本条件有哪些?
2020-10-08更新 | 196次组卷 | 31卷引用:湖南省醴陵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1939年6月,苏联副人民委员洛佐夫斯基曾指出:“刻下正在中国解决世界性问题:日本是否将成为太平洋和太平洋沿岸的主宰者,人类好几十年的命运将取决于中国和日本斗争的结果。”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B.中国已取得令人瞩目的世界强国地位
C.国共合作抗日是全民族抗战的政治基础
D.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凡化外(政令教化所达不到的地方)人犯罪者依律拟断;隶理藩院者,仍照原定蒙古例。化外人既来归附,即为王民,罪并依律断,所以示无外也。

——摘自1740年《大清律例》

材料二凡英民告华民者,必先赴管事官(即领事,下同)处投禀,管事官先行查察……间有华民赴英官处控告英人者,管事官均应听讼……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华民如何科罪,应治以中国之法。

——摘自1843年《虎门条约》

材料三1943年1月11日,中国驻美大使魏道明与美国国务卿赫尔在华盛顿签署了《中美关于取消美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处理有关问题之条约与换文》。同日,国民政府代表宋子文与英国代表薛穆、黎吉生在重庆签署了《中英关于取消英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其有关特权条约》。这两个条约的主要内容之一是:美英两国同时撤废在华治外法权。很快,巴西、加拿大、挪威、荷兰、阿根廷等国也先后与中国商订新约,放弃在华特权。

——摘编自胡星斗《民国政府收回治外法权的历程》

(1)材料一中,清朝如何处理外国人在华犯罪?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规定出现的原因。

(2)材料二规定了英国在华享有什么特权?分析这一规定产生的背景及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3)材料三中,中国取得了怎样的外交成就?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成就取得的原因。综合概括指出影响国家司法主权的因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