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1 . 竺可桢在日记里写道,“五月廿六日星期四。下午三点起微雨,子夜大雨。上海全部解放……解放军在路站岗,秩序极佳,绝不见欺侮老百姓之事。……守门之站岗者倦则卧地,亦绝不扰人,纪律之佳诚难得也”。该日记可用于研究(     
A.建国初经济的恢复情况B.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
C.新生政权如何得以巩固D.党的工作重心转变的问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49年4月,陈毅欣然写道:“旌旗南指大江边,不尽洪流涌上天。直下金陵澄六合,万方争颂换人间。”该诗描写的历史事件是
A.跃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序幕
B.淮海战役,民众支援取得胜利
C.平津战役,北平和平解放
D.渡江战役,国民党大陆统治覆灭
2022-04-19更新 | 217次组卷 | 28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是二战结束后美国对中国的六次重大战略误判。

第一次误判国民党能赢得中国
第二次误判中国人不敢出兵朝鲜
第三次误判苏联解体,下一个垮台的是中国
第四次误判“市场化”必然使中国“自由化”
第五次误判中国将在“崛起”中“崩溃”
第六次误判中美关系是“第二场冷战”

——摘编自刘明福《决策与信息——美国对华决策的六次误判》


根据材料,任选美国对华决策的一次误判提出自己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合理.论证有力,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新中国成立后,邓小平在回答日本外宾关于“一生中最高兴的是什么”的问题时,兴奋地回忆道:“我一生中最高兴的是解放战争时期。那时我们的装备很差,还都在打仗,而民国三十六年的这一胜利是在以弱胜强、以少对多的情况下取得的。”对这一胜利理解正确的是
A.百团大战,鼓舞了军民抗战士气
B.辽沈战役,东北形成了“关门打狗”之势
C.逐鹿中原,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D.渡江战役,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近年来,中国学者编写出版了 “社会变迁与百年转折丛书”,共七册:《1840年被轰出中世纪》《1860年巨痛与自强》《1895年大梦初醒》《1901年慈禧太后的革新令》《1912年颠沛的共和》《1937年大灾难与大牵手》《1949年百年瞬间》。从书名中可见,编者认为中国近代的社会变迁
A.从局部地区扩散到全国B.与政治的改革密切相关
C.与战争的影响紧密关联D.突变和渐变交错地进行
6 . 自本月十五日锦州失陷,继之以长春各部叛降,加之沈阳出击之主力全军覆没,共计被消火者实有三十二个师之众。此为平生之最大之失败,亦为余(蒋介石)最大之耻辱。”材料所述事件是指
A.淮海战役B.辽沈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7 . 解放战争时期,一国民党高级将领在被俘后说:“这一战非雄才大略之人是作不出来的,锦州好比一条扁担,一头挑东北,一头挑华北,现在是中间折断了。”这位国民党高级将领由衷赞叹的是人民解放军哪一战役高超的指挥艺术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947年7月,毛泽东为中央军委起草致电,提出以华东野战军两个纵队南渡长江的计划,创立闽浙赣根据地。1948年5月,陈毅在传达中央会议精神时说,南渡长江的意图是“变江南为中原,变中原为华北”。当时中共提出这一计划是为了
A.揭开战略反攻序幕B.夺取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
C.把战争引向国统区D.减轻东北战场我军的压力
9 . 决定社会走向,影响发展进程的,是历史的合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他们只从两国军事力量的对比出发,以为只要给中国有力的“一击”,只需要几个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可是,他们的算盘完全打错了,结果大大出乎他们意料,深深地陷入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泥淖中无法自拔。

——摘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 1947年12月,毛泽东饱含激情地说:“人民解放军的主力已经打到国民党统治区域里去了。……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学者陈旭麓认为,毛泽东的话“富有历史感地把新民主主义的胜利,看成整个民主革命的胜利。辛亥革命是旧民主主义革命,但他的事业在北伐战争中得到了延伸,在解放战争中得到了最后的胜利!”

——摘自毛泽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日本侵略者对中国形势的错误估计。材料中提及“民族凝聚力”深刻影响了这场反侵略斗争,举例说明这种“凝聚力”在政治、军事上的主要表现。
(2)材料二中所说的“在北伐战争中得到了延伸,在解放战争中得到了最后的胜利”的“辛亥革命事业”指是什么?充分利用材料提供的信息并结合所学,概括说明中国共产党人是以何种方式实现了新旧民主革命的转变,并取得了“新民主主义的胜利”。
2020-03-18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市2019-2020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在某一战役中,毛泽东发布电文:“在二十一 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这一战役(  )
A.揭开战略反攻序幕B.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主力
C.实现东北三省解放D.推翻了国民党政权的反动统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