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1949年4月,毛泽东接见华北局同志时指出:“我们的经济政策就是要处理好‘四面八方’的关系,实行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政策。”“缺一面、缺一方,就是路线错误、原则错误”。该政策立足于
A.实现战争的全面胜利B.争取经济的恢复发展
C.推动解放区土地改革D.赢得广泛的国际援助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1948年4月,人民解放军攻占洛阳后,中共中央发给前线指挥部的电文指示:极谨慎地清理国民党统治机构;没收官资本要有明确的界限;不要轻易提出增加工资减少工时的口号等。这些政策
A.有利于巩固新解放区的政权B.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
C.是战略决战胜利的基本保障D.是中共较成熟的城市政策
2022-03-19更新 | 493次组卷 | 11卷引用:内蒙古包头市第四中学2022届高三四模文综历史试题
3 . 邓小平说:“拿冀鲁豫来说,经过一年的内线作战,农民的鸡、猪、牲口看见的不多了,村里的树也少了,试问,扭在解放区打,我们受得了吗?如果我们只想在内线作战要舒服一些,就中了敌人的毒计。”为此中央军委的军事部署是
A.进行战略转移B.转入敌后抗战C.展开战略反攻D.实施战略决战
4 . 1948年4月,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草的《给洛阳前线指挥部的电报》提出:禁止农民团体进城捉拿和斗争地主、不要轻易提出增加工资减少工时的口号、不要提“开仓济贫”的口号、必须有计划地处理粮食和燃料问题等。这些提法反映了共产党
A.着手部署工作重心转移B.旨在中立民族资产阶级
C.酝酿改变土地改革路线D.计划调整民主革命纲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是二战结束后美国对中国的六次重大战略误判。

第一次误判国民党能赢得中国
第二次误判中国人不敢出兵朝鲜
第三次误判苏联解体,下一个垮台的是中国
第四次误判“市场化”必然使中国“自由化”
第五次误判中国将在“崛起”中“崩溃”
第六次误判中美关系是“第二场冷战”

——摘编自刘明福《决策与信息——美国对华决策的六次误判》


根据材料,任选美国对华决策的一次误判提出自己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合理.论证有力,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949年元旦,蒋介石发表声明:“只要和议无害于国家的独立完整,而有助于人民的休养生息,只要神圣的宪法不由我而违反,民主宪政不因此而破坏,中华民国的国体能够确保,中华民国的法统不致中断,军队有确实的保障,人民能够维持其自由的生活方式与目前最低生活水准,则我个人更无复他求。”这反映了他
A.尽快结束战争以争取和平
B.不甘心放弃仍试图影响政局
C.害怕失败想推脱战争责任
D.准备改组政府放弃一党专政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1948年初,东北解放区合江省除缴公粮及以粮换盐、换布外,每人尚有余粮六斗至一石。从1946年6月到1948年10月,该地共输送子弟兵六万两千余人到主力兵团,为解放军提供了丰富的兵源。这主要是因为
A.人民民主专政政权建立
B.土地改革运动顺利进行
C.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反攻
D.农民积极支持解放战争
8 . 纽约《先驱论坛报》感叹,中国打完了最大规模的一场战役,南京、上海及武汉已处于人民解放军的威胁之下。这场战役是
A.淮海战役
B.辽沈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2018-10-11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阿荣旗一中2019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9 . 1947年的最后一天,蒋介石写道:“本月忧患最深……各方告急与失败之报,几如雪片飞来,蓐食宵衣,兢兢业业,未敢或懈,自省俯仰无愧。”造成蒋介石“忧患最深”的主要原因是
A.国民党的重点进攻被粉碎
B.解放军反攻作战取得胜利
C.战略决战在东北地区发动
D.有利于人民的决议被通过
2018-10-09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阿荣旗一中2019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在解放战争后期,国民党在四川大量吸收民间帮会组织“袍哥会”成员加入武装反抗军,其中第五期“游击干部训练班”学员几乎全部是袍哥会成员。这表明
A.地方民间组织不了解共产党政权
B.国民党企图在部分区域内长期抵抗
C.国民党发动民众与解放军对抗
D.四川成为国民党抵抗的最后堡垒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