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1 道试题
1 . 如图为华君武1948年创作的漫画《在反革命的后台》。该漫画(     
A.体现了中西方艺术风格的融合B.折射出国民党反动派的败局已定
C.说明蒋介石集团已成众矢之的D.表现出漫画家对联合政府的向往
2022-12-06更新 | 400次组卷 | 4卷引用: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县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1947年,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党范围内开展整党运动,主要内容是开展“三查"(查阶级、查思想查作风)、“三整”(整顿组织.整顿思想、整顿作风)。整党运动的开展
A.推动了民主革命的胜利B.加快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进程
C.扩大了中共的阶级基础D.巩固了新民主主义国家政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947年,随着内战的扩大,国统区物价猛涨,百姓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南京知识分子提出的全面改革的要求被当局拒绝,引发了知识分子的强烈不满,“反饥饿” “反内战”运动在南京爆发,全国众多高校积极声援,全国青年知识分子的运动与社会各界群众联系起来。国统区民主运动的频发反映出
A.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政策方针的不断发展
B.国民政府的消极抗战和独裁政策日趋反动
C.各派力量要求实行民主政治的一致呼声
D.社会各界不满社会现实和改变现状的要求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革命与建设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进程中的一个基本命题。革命的发生决不是革命领导者呼风唤雨的结果,须有其深刻的历史根源、迫急的现实条件和复杂的国内外环境。革命本身当然不应是革命者的追求目标,革命的动机也不能从革命本身获得真正的诠释。革命虽然是战胜堕落、邪恶、压迫和侵略的迫不得已的正义武力反抗,但它并不仅仅为了这个神圣的过程——为了革命而革命,而是更为重要的历史使命——是为了开辟人类的新生活——“建设”,这正是孙中山和毛泽东所特别强调的。

——摘编自王先明《革命与建设:20世纪中国的时代命题与历史主线》


从材料中提出一个论题(任意一点或整体),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6 . 毛泽东的总结发言中宣布“我们与苏联应该站在一条战线上,是盟友,只要一有机会就要公开发表文告说明此点”此次会议还提出
A.提出《论联合政府》的建国方案B.中共的工作重心实行转移
C.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方针D.生产力与人民需求的矛盾
2021-01-08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第十一高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学程考试历史试题
7 . 淮海战役爆发前夕,中共中央军委指示“现在不是让敌人退至淮河以南或长江以南的问题,而是第一步歼敌主力于淮河以北,第二步歼敌余部于长江以北的问题”,“应极力争取在徐州附近歼灭敌人主力,勿使南窜”。这表明淮海战役
A.将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B.将压缩国民党统治区域
C.将为全国胜利奠定基础D.将取得平津作战的胜利
8 . 1946年4月,毛泽东针对当时国际国内形势提出:各国人民可以而且必须同本国的反动派进行坚决的斗争,而美苏妥协的实现只能是各国人民斗争的结果。毛泽东这一思想的实质是
A.主张独立自主建立新中国B.冲击雅尔塔体系
C.促进国际民族解放运动发展D.加速社会主义阵营的建立
9 . 1949年2月3日,人民解放军举行解放北平人城仪式乡通讯记者刘白羽写道:“这时,欢迎的人们已经站立了整整一天,他们忘记了寒冷,忘记了饥饿,并与行进的队伍汇合起来,高唱 ‘我永远跟着你前进’,昂首通过一向为帝国主义禁地的东交民巷。”这一场景
A.表明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B.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古代建筑的保护意识
C.说明帝国主义列强在华势力消亡D.宣示了广大军民对实现民族解放的坚定信念
2020-10-01更新 | 125次组卷 | 3卷引用:吉林省梅河口五中、辽源五中、四平四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1949年2月3日,中共中央电示:“国民党有在京(南京)沪线组织抵抗及放弃该线将主力撤至浙赣路一带之两种可能,我们必须有应付两种可能的准备。”依据电文判断,中共中央正在筹备(  )
A.实施北平谈判达成的和平协定B.进行战略反攻,千里跃进大别山
C.实施战略决战,发动三大战役D.解放军渡江作战,将革命进行到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