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占领南京后,太平军应一鼓作气席卷北上至北京,这样就有可能将清宫廷赶走。可是林风祥率领之北伐军并非太平军主力,而是一支孤军深入敌境、自取灭亡的偏师。即使未能攻克北京,太平军也至少应集中力量,彻底摧毁长江两岸的清军大营,不给他们以任何重建的机会,以确保南京的安全。他们还应占领江苏全省……决秀全对占领上海老城达一年半之久的三合会分支小刀会的求助吁请置若罔闻,实乃一个重大错误。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是马克思主义普始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政相结合的胜利,毛泽东思想作为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户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命胜利的伟大旗帜。建立一个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指导的无产阶级政党,建立一支由这个政党领导的军队和建立一个由这个党领导的各革命阶级、各革命党派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取得最终胜利的法宝。

——黄书锋(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太平天国失败的军事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原因。
2 .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关系的演变影响着中国的命运。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企图继续维持其一党执政的统治地位,排斥中共的政治参与,力图遏制中共的发展;中共提出在和平、民主、团结的基础上,实现国家统一,建设独立、自由、富强的国家。抗战胜利之初的国内外环境、民众对和平的渴望、美苏两强对中国政治的态度,有利于和平而不利于战争。两党关系并未骤然破裂,经过重庆谈判、停战谈判、政治总协商会议,国共两党关系一度有所缓和,国内和平局面也得以暂时维持。

——摘编自汪朝光《中国近代通史:中国命运的决战(1945-1949)》

材料二   淮海战役大兵团决战需要大量兵员,解放军兵源来自百姓。解放区民众经过土改获得了梦寐以求的土地。他们从心底明白共产党代表他们的利益。参加人民军队,打倒国民党蒋介石,就是保卫土地,保卫家园,保卫家人。所以,一经党宣传动员,特别是形势和阶级教育后,农民阶级觉悟普遍提高,他们提出参军参战人人有责的口号,义无反顾地参军入伍,保田卫家,投入决战。

——摘编自汪勇《党的群众路线与淮海战役人民支前的历史与经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抗战胜利后国共关系发展的趋势和国共双方的政治选择。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解放战争期间国共关系破裂的根本原因并分析国共关系破裂的消极影响。
3 . 下表是源自一部中国近代史著作的章节目录(部分)摘编,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表中空白处应该是
A.重庆谈判B.战略反攻C.决战淮海D.渡江战役
2020-02-04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学者提出:近代中国不仅有“沉沦”,还有“上升”,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轨迹像一个元宝形,开始是下降,降到谷底,然后上升,升出一片光明。

——摘编自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


结合材料与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轨迹”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简述须有史实依据)。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这次大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空前未有的大革命。在政治上颌思想上使人们获得了很大的解放。顽固守旧的堤防被打开了一个大缺口。尽管在往后的年代里接连出现复辟或变相复辟,令人感到迷惑不解,社会进步的历史潮流毕竟是不可抗拒的。

——摘编自黎澍《辛亥革命几个问题的再认识——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


材料二中国近代社会新陈代谢的本质是一步步地有限地推进近代化,即推封建主义之陈,行民主主义(资本主义)之新。在19世纪中晚期,中国在推动变革的道路上有三次革命高潮以不同的斗争方式,程度不等地推动或体现了新陈代谢的历程。

——摘编自陈旭麓《关于中国近代史线索的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次革命”在中国近代化中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三次革命高潮及革命对象。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如何认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2018-03-21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2018学年河南省林州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