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2 道试题
1 . 1949年3月毛泽东在一次会议上提到:“我们很快就要在全国胜利了。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如果这一步也值得骄傲,那是比较渺小的,更值得骄傲的还在后头。”该会议
A.体现了“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决心B.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C.指出党的工作将由乡村转移到城市D.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1949年4月,陈毅欣然写道:“旌旗南指大江边,不尽洪流涌上天。直下金陵澄六合,万方争颂换人间。”该诗描写的历史事件应该是
A.刘邓大军千里跃进,挺进大别山B.渡江战役,推翻南京国民政府
C.平津战役,和平解放北平D.民众支援前线,淮海战役胜利
3 . 近代中国人民在反对国内外反动派的斗争中不屈不挠,前赴后继,积极探索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辛亥革命作为中国政治化的一种主要手段,以理性行为来改变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在营造和谐环境的基础上,中国现代化得以更好发展。辛亥革命已经开启了法制国家发展进程.它的发生预示着,中国政治向现代化发展的首次尝试,其意义不可小觑。

——刘明《中国现代化的拓荒运动》

材料二.1924﹣1927年国共合作实际上是以“国民革命”为号召的民族革命。这场革命的直接斗争目标就是所谓“打倒列强除军阀”,北伐战争即为这场革命最具体的实现手段。北伐战争这一军事统一行动,从一个侧面清楚地反映出,中国社会民族主义观念广泛发酵,多数社会大众对国家统一运动明显抱以期待和欢迎的态度。               

——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

材料三   泱泱华夏,赫赫文明。洎及近代,积弱积贫。侵华日寇,毁吾南京。劫掠黎庶 '屠戮苍生。卅万亡灵,饮恨江城。……兽行暴虐,旷世未闻。同胞何辜,国难正殷。……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捐躯洒血,浩气干云。尽扫狼烟,重振乾坤。                 

——节录南京国家公祭鼎铭文

材料四   时任总前委书记的邓小平在《从渡江到占领上海          年8月4日)》汇报材料中这样说道:“假如有人问,你们渡江花了多少时间?我们肯定地回答,先头船只最快的一刻钟”。但是作为推翻旧政权、解放全中国的标志,渡江和解放南京的政治意义无疑又是巨大的。

——赵笺《解放南京——军史美术创作的一个条例》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辛亥革命后“开启法制国家发展进程”和推动中国“政治现代化发展”的具体表现。并指出辛亥革命的性质。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场革命”的实质任务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场革命取得的主要成果?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公祭的是什么事件?国共两党在抗战中能够“兄弟同心,共御外侮”的原因是什么。
(4)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解放南京的政治意义”。
5 . 1948年岁末,马叙伦、郭沫若等大批知识分子和民主人士北上解放区;与此同时,蒋介石亲自策划的“抢救平津学术教育界知名人士”的计划却应者寥寥。材料表明
A.国共力量对比开始逆转B.国民政府的统治基本覆灭
C.国民政府长期独裁的后果D.新政治协商会议即将召开
6 .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大众化的标语口号来发动人民参与斗争。下列口号属于解放战争时期的是
A.打倒列强,除军阀B.打土豪,分田地
C.停止内战,一致对外D.打过长江,解放全国
7 . 下图史实反映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A.淮海战役B.辽沈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
8 . 20世纪二十年代至四十年代,国共关系的演变可以概括为“合作一对立一合作一对立”。能够体现此变化的一组历史事件是(   
A.北伐战争--八七会议--遵义会议一辽沈战役
B.国民革命—红军长征一抗日战争一解放战争
C.黄埔军校—南昌起义一太原会战一百团大战
D.五四运动一秋收起义一西安事变一武汉会战
9 . 邓小平曾回忆说,一举突破了国民党军的黄河天险后.毛泽东打了个极秘密的电报给刘邓,写的是陕北“甚为困难”。“当时我们二话没说,立即复电,半个月后行动,跃进到敌人后方去。”刘邓大军“跃进到敌人后方”
A.基本上消灭国民党军队主力B.拉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C.促使中共占据政治优势地位D.粉碎了国民党重点进攻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民族主义情绪在中国蔓延。那些在十几年前把欧美作为中国改革的榜样和理想的青年知识分子,热切地期待着1919年巴黎和会的结果。然而,当和平缔造者们同意日本继续干涉中国时,这些希望被彻底粉碎了。

——摘自(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大事记﹣1949 年(部分)

1948.09﹣1949.01人民解放军连续发动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1949.03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召开
1949.04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解放南京
1949.09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

——据金冲及著的《二十世纪中国史纲》(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青年知识分子期待的“1919年巴黎和会的结果”是什么,简析“希望被彻底粉碎”而引发的运动的重要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大事年表所列资料及所学知识,概述表中所列大事为新中国成立所创造的条件。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