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要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下列属于“黄河故事”的是
A.中共决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B.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C.粉碎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企图
D.揭开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
2 . 1948年2月,刘伯承指出:“蒋介石是基督教徒,是要死在十字架上的。”“十字架”这个形象的比喻是指陇海铁路与平汉、津浦铁路的交叉点郑州、徐州,预言国民党军的主力要在这些地方被歼灭。这样的战略态势得益于
A.平津战役揭开的序幕B.辽沈战役胜利结束
C.刘、邓进军大别山的行动D.国共决战的时机成熟
2019-12-14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豫西名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上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19-20高三上·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刘伯承致电中央军委,就某一战役提出战略方针:“蒋军重兵守徐州,其补给只一津浦线……陈(毅)邓(小平)主力似应力求截断徐宿间铁路,隔断孙(元良)兵团会兵徐州之形势。”该军事行动为
A.徐州会战B.平津战役C.挺进大别山D.淮海战役
2019-12-14更新 | 102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郑州文华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1948年底,著名建筑大师梁思成先生曾写信给中共中央,提出要尽可能地保护故宫、颐和园等,这与当时正在进行的哪一战役有关系?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2019-10-23更新 | 259次组卷 | 59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巩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陈旭麓认为,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分别推翻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构成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三次高潮。这“三次高潮”的相同点是(  )
A.领导阶级和革命前途
B.革命结果与指导思想
C.革命性质和革命任务
D.革命对象与领导阶级
2019-10-08更新 | 1377次组卷 | 99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名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下图为人民解放战争时期某一时期的形势示意图。“蒋介石打出一套沉重的组合拳,一拳打向山东,一拳打向陕北。但他却露出了自己的胸部,毛泽东抓住时机给他的胸部连捅了三刀。”与此材料表述相吻合的是
A.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
B.人民解放军从内线打到外线,在外线大量歼敌
C.战略决战,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
D.横渡长江,进军全国
2019-09-24更新 | 16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模拟历史试题
7 . 1948年10月8日《申报》报道,有钱人家纷纷出游、上海附近各风景区人满为患。饭馆里如果一天不客满,反而成了怪事,舞厅里人头涌动。据此可推知当时
A.币制改革推动了经济复苏
B.上海地区出现了抢购风潮
C.国统区人心浮动危机加深
D.战争出现走向和平的转机
8 . 以下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采取的土地革命政策。

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的变化实际上反映了
A.封建生产关系具有顽固性B.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C.渐进式土地改革的合理性D.近代以来民族危机的加深
9 . 有学者认为“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这三次历史事件推动着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进程。”对于下图阴影部分内容,推断正确的是

A.都表现统一战线的重要性
B.都具备反帝反封建的特征
C.都有统一的民主革命政权
D.都体现无产阶级的先进性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硝烟战火何时了,赔款知多少?海边五口又通商,货运往来英佬把家当。江山万里应犹在,只是边疆改。问君港岛可曾留?对此只抛泪眼也无谋。

材料二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邱逢甲《春愁》

材料三   辛酸一九零一年,八寇强迫条约签。战火殃及到内地,国土步步被沦陷。不准反帝炮台亡,四亿多两作赔款。使馆界划东交巷,驻军北京山海关。主权严重被剥夺,中国社会陷深渊。

材料四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毛泽东《西江月·井冈山》(1928秋)

材料五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毛泽东《七律·长征》

材料六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材料一、二、三的三首诗分别针对哪些不平等条约而作?结合这三首诗,分析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
(2)材料二中“四百万人同一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945年台湾在被割占50年后回归祖国,主要原因是什么?
(3)材料四中“黄洋界上炮声隆”,从而创出了一条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新路,这条新路指的是什么?此前中国革命的道路是什么?这种转变说明了什么?
(4)材料五中这次“远征”指哪一历史事件?说明材料六中“天翻地覆”的含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