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下图是人民解放战争时期某一军事战略形势示意图,实施此战略行动的意义是
A.粉碎了国民党的重点进攻B.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
C.基本消灭了国民党主力D.推翻了国民党政权的统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毛泽东《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文件中说:“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在这一方针的指引下,发生的历史事件是
A.西北野战军取得青化砭战役的胜利B.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C.华东野战军消灭国民党整编第七十四师D.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动渡江战役
3 . 有学者考证,“人民解放军”这一称谓最早由刘少奇在1944年提出。从1944年下半年到1947年上半年,“人民解放军"的称谓经历了“提出一中断一再提出”的过程。这反映了
A.人民军队不断发展壮大B.中共努力维持统一战线
C.党对军队领导权的加强D.国内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4 . 影响如表中1927年至1928年、1949年至1956年中国共产党党员构成比例变化的共同因素是
A.工农联盟的发展壮大B.革命统一战线的巩固
C.中国共产党工作中心的转移D.中国民主革命任务的变化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949年4月,陈毅欣然写道:“旌旗南指大江边,不尽洪流涌上天。直下金陵澄六合,万方争颂换人间。”该诗描写的历史事件是
A.瓦解敌军,和平解放北平
B.民众支前,淮海战役胜利
C.强渡长江,推翻国民政府
D.挥师南下,基本歼灭残敌
2019-01-11更新 | 309次组卷 | 26卷引用:2015-2016学年四川宜宾南溪区二中高一上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的近代是一个多灾多难的百年屈辱史,为了挽救民族危机,实现救亡图存,中国的无产阶级进行了艰辛的探索。中国的无产阶级由于受到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三座大山的沉重压迫,反抗压迫的愿望非常强烈;再加上他们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从事着大机器生产,所以其革命具有彻底性;特别是中国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中国共产党领导着中国广大人民,经过几十年的浴血奋战,终于取得了反帝反封的民主革命的胜利!

材料二   关于辛亥革命的评价,历来众说纷纭。有人认为,辛亥革命成功了,因为辛亥革命给封建专制制度以致命的一击。它推翻了统治中国近代长达270多年的腐败屈辱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历史的前进。并且,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民国建立以后,国内实业集团纷纷成立,开工厂、设银行成为风气。民族资本主义的经济力量在短短的几年内就有了显著的增长,无产阶级队伍也迅速壮大起来。也有人认为,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的民主革命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也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与统一,反而在辛亥革命后,中国不久就进入了北洋军阀统治的黑暗时期,军阀混战,社会大动荡,生灵涂炭,民不聊生,所以辛亥革命失败了。


(1)结合材料一与所学知识,请分析中国的无产阶级能够领导广大人民取得中国民主革命胜利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请你对辛亥革命的成功或失败发表自己的看法。(任选材料中的一种说法即可,也可以一分为二、辩证分析,亦可以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
2018-01-20更新 | 63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县第一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12月考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蒋介石认为中共某一军事行动“东可威胁京畿指南京),西可威胁武汉,南可阻碍长江运输,在战略上对于国民政府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顾虑。”此军事行动
A.揭开了战略决战的序幕B.扭转了解放战争的态势
C.解放了长江以北地区D.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2017-10-17更新 | 675次组卷 | 49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一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在线月考历史试题
8 . 中共中央机关由西柏坡迁往北平的途中,毛泽东再次提到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纪念1644年李自成义军推翻明朝进入北京接着败亡的文章),说:“这仅仅是读了个开头,这篇文章是要永远读下去的!”毛泽东重提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的背景是
A.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在即B.北平政协召开,筹建新中国
C.毛泽东思想的形成D.中共七大召开
9 . “人民解放军以木帆船为主要航渡工具,一举突破国民党军队的长江防线,并以运动战和城市攻坚战相结合,合围并歼灭其重兵集团。此役,解放了南京、上海、武汉等大城市,为尔后解放华东全境和向华南、西南地区进军创造了重要条件。”材料中的“此役”是指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10 .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争取国家进步前赴后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太平天国与近代化

正方:中国的近代化不同于欧美国家,要在取得政治上的独立后,才能进行。太平天国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巨大的一次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战争,其任务是推翻封建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因此,它的出现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

反方:鸦片战争后中国被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资本主义已成为时代潮流而太平天国旨在建立小农经济的天国,对中国的近代化没有积极作用。

材料二1911年、1919年与1949年有人主张,中国现代史从1919年开始,一直延续下来。这种主张不仅模糊了社会性质的

不同,也掩盖了1949年这个时间的极端重要性。还有人主张,中国现代史从1911年辛亥革命开始。这种主张貌似重视辛亥革命,却忽视了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较之辛亥革命具有更为重大的历史意义。

——摘自人民日报《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的分期问题》(2009年11月20日)

(1)你同意材料一中哪个观点?结合史实说明理由。

(2)为什么说将1949年作为中国现代史的开端比另外两个时间作为现代史开端更准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