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鸦片战争中清政府失败时候起,中国社会便逐渐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这便近代中国社会的“沉沦”。这是半个世纪前历史学家对中国近代史的一种解说。20世纪80年代,有学者发表论文,提出近代中国不仅有“沉沦”,还有“上升”。……这种“沉沦”和“上升”是同时并存的。这是历史学家对近代中国历史的又一种解说。

——摘编自张海鹏《中国近代历史是“沉沦”还是“上升”?》


围绕材料,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史论结合,表达清晰。)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以下文字节选自毛泽东于194928日为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写的回复第二野战军和第三野战军的电报。以下是某纪念馆关于该电报部分内容的展板

把军队变为工作队

【电文】

……军队干部应当全体学会接收城市和管理城市,懂得在城市中善于对付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善于对付资产阶级,善于领导工人和组织工会,善子动员和组织青年,善于团结和训练新区的干部,善于管理工业和商业,善于管理学校、报纸、通讯社和广播电台,善于处理外交事务,善于处理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的问题,善于调剂城市和乡村的关系,解决粮食、煤炭和其他必需品的问题,善于处理金融和财政问题。……当然还有许多仗要打,但是像淮海战役那样大规模作战的可能性就不多了,或者简直可以说是没有了,严重的战争时期已经过去了。……占领八九个省、占领几十个大城市所需要的工作干部,数量极大,这主要依靠军队本身自己解决。……


结合所学知识,为这份电文撰写一份解说词。(要求:解说全面,语言流畅,表述成文)
2023-01-10更新 | 82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48430日,《中共中央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发布。以下是某纪念馆关于“五一”口号部分内容的展板:

中共中央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

(二)今年的“五-”劳动节。是中国人民死放蒋介石走向灭亡的日子,蒋介石做伪总统,就是他快要上断头台的预兆,打到南京去活提伪总统蒋介石!

……

(四)全国劳动人民团结起来。联合国知识分子、自由资产阶级、各民主党派、社会资达和其他受国分子,巩固与护大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反对官僚资本主义的统一战线,为着打倒蒋介石,建立新中国面共同奋斗!

(五)各民主党源、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

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为展板内容撰写一份解说词。(要求:解说全面,语言流畅,表述成文)
4 . 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发布。以下是某纪念馆关于“五一”口号部分内容的展板:

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为展板内容撰写--份解说词。(要求:解说全面,语言流畅,表述成文。)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解说国庆70周年阅兵“浴血奋战”方阵时说道:“抗击侵略,救亡图存,反抗压迫,争取自由,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28年,谱写了一曲气壮山河的英雄赞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帝国主义列强为在中国攫取更多的利益……他们各自扶持和豢养着中国的一派政治势力和军阀……共产党和国民党……所以能够实现合作,从根本上说,是因为这时所面临的敌人是相同的,现阶段的革命任务和目标也是基本相同的。国共两党从各自的斗争实践中得出教训,只有少数人孤军奋斗或分散的各自为战,是不可能完成民主革命任务的,因而都产生了联合起来的要求。

材料二   1927年7月中旬,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委会决定了三件事情:将党所掌握和影响的部队向南昌集中;组织湘鄂赣粤四省的农民,在秋收季节举行暴动;召集中央会议,讨论和决定新时期的方针和政策。

材料三   三大战役从1948年9月12日开始,到1949年1月31日结束,历时4个月零19天,共歼灭国民党军队154万人……三大战役是中国革命战争史上、也是世界战争史上惊天动地的壮举。

——以上材料摘自龙新民、张静如《中国共产党90年史话》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国共两党能够联合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此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时间和标志。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次会议召开的背景,并指出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委会决定的“三件事情”。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大战役胜利的历史意义。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所体现的精神品质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露宿街头》
图片为中国人民军事博物馆馆藏纪实摄影作品,1949527日,战地记者陆仁生摄于上海南京路。经第三野战军政治部严格审查,由新华社首次公开发表,之后多家著名媒体转载刊登。时人称此壮举为解放军送给上海群众的“见面礼”,更多的人也由此断言:“国民党回不来了!”了

材料二   在上海战役初期,毛泽东就曾说过:“打上海,要文打,不要武打,打的不仅是一个军事仗,也是一个出色的政治仗,不仅要消灭敌人,还要保全城市,还要争取人心。”在194941日第三野战军公布的《入城三大公约十项守则》中就有一条明文规定:部队进入上海等大城市后“不住民房、商铺”。这就第一次把加强纪律性的思想提升到制度层面,成为解放军进城中的一条铁的纪律。

——摘自潘君祥《“仁义之师”进上海睡马路的历史解读》

材料三   进入上海是中国革命的最后一个难关,是一个伟大的考验。…共产党不是没有进过上海、南京等大城市,大革命时代进入过上海、武汉、南京等地,但是又被赶出来了。这次进去是否还会被人家赶出来呢?现在还敢不敢大胆地说一个“不”字,主要是看我们自己。

——摘自《陈毅军事文选》


(1)作为历史的观察者,概括说明当时国人为何会“由此断言‘国民党回不来了’”。
(2)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进入上海是中国革命的最后一个难关”这一论断予以历史解读。
7 . 如图是1949年底,漫画家米谷创作的漫画《败退台湾》,画中一行人带着行李涉水逃难。对此解读最合理的是(     
A.折射出国民党在内战中失败B.批判了腐败造成的流离失所
C.控诉了两岸人民的骨肉分离D.标志着南京国民政府的覆灭
8 . 下图是《人民日报》关于在某一时期的相关新闻报道截图。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①我军已完成对北平的包围,但尚未解放北平
②该份报纸发行时,我军已取得辽沈战役胜利
③该新闻报道出现于解放战争的三大决战期间
④当时已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2022-04-09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等三县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9 . 中共中央所在地变迁史

材料   1921年7月,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上海因其特殊的历史机缘,中共中央曾较长时间驻扎于此。

1927年初,国民党中央和国民政府由广州迁至武汉,中共中央领导也相继来到武汉,武汉成为中共中央的第二个驻扎地。7月,鉴于武汉地区形势的险峻,中共中央被迫再次搬迁回上海。

在上海,以博古为首的临时中央政治局推行“左”倾冒险主义政策,再加上国民党反动派的白色恐怖,使得党在组织上和工作中都遭到严重损失,党中央已经无法在上海立足。从1933年初开始,临时中央的领导人相继离开上海来到瑞金。瑞金成为临时党中央的所在地。临时中央的到来,使“左”倾错误思想在中央革命根据地严重泛滥。

1935年1月,在贵州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1935年10月,中共中央随中央红军抵达陕甘根据地的吴起镇。1937年1月,中共中央领导机关由保安迁至延安。此后的十年间,延安作为中国革命的指导中心和战略总后方,领导了敌后军民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初期的斗争。

1948年,中共中央迁至西柏坡。至此,西柏坡成了中国革命的领导中心。

1949年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后,中共中央及其所属机构陆续离开西柏坡,至3月25日全部迁往北平(北京)。

——摘编自《党史文苑》


依据材料,结合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解读中共中央驻地的变迁。(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10 . 对下图年代尺解读最全面、最准确的是
A.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B.抗日战争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D.北伐战争时期
2021-01-20更新 | 178次组卷 | 17卷引用:2015-2016学年云南蒙自一中高一10月考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