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0 道试题
1 . 人民解放军开始实施战略反攻的背景是
A.解放军歼灭敌人大量有生力量B.西北解放军收复延安
C.解放军人数超过敌军人数D.东北地区全境获得解放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1948年11月,毛泽东明确表示:“不承认国民党与这些帝国主义国家的外交关系,使我外交立于主动,并不等于我们永远不与这些帝国主义国家发生外交关系,也不等于对待这些帝国主义国家毫无区别”这一原则提出的历史背景是
A.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外交
B.“一边倒”外交政策的提出
C.解放战争的胜利进行
D.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展开
2019-03-23更新 | 120次组卷 | 4卷引用:【校级联考】贵州省部分重点中学2019届高三高考模拟历史试卷
3 . 1949年4月20日,和谈既已破裂,任务终了,别人不回去可以,作为首席代表的张治中坚持回南京复命。周恩来得到消息后当即赴六国饭店和张治中谈话。此史实发生的背景是
A.蒋介石进攻中原解放区
B.“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呼声高涨
C.国民党撕毁了“双十协定”
D.国共双方的军事力量发生扭转
4 . 和谈既已破裂,任务终了,别人不回去可以,作为首席代表的张治中坚持回南京复命。周恩来得到消息后当即赴六国饭店和张治中谈话。此史实发生的背景是
A.“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呼声高涨B.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挺进大别山
C.国民党撕毁了政治协商会议决议D.国共双方的军事力量发生扭转
2018-10-26更新 | 54次组卷 | 2卷引用:宁夏银川六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中共中央在1948年4月30日,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向各个民主党派提出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协商建立新中国的事宜。5月5日,包括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在内的各民主党派代表联名致电中共中央,响应中共号召,拥护召开新政协。该宣言发表的背景是
A.全面内战揭开序幕
B.内战局势已然明朗
C.战略反攻取得胜利
D.北平即将和平解放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彻底破坏国民党将战争继续引向解放区,进一步破坏和消耗解放区的人力、物力,使我们不能持久的反革命战略方针。

—《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

材料二我军第二年作战的部分任务是:以一部分主力和部分地方部队,继续在内线作战,歼灭内线敌人,收复失地

—《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

材料三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以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个伟大的事变,……这个事变一经发生,它就将必然走向全国的胜利。

—毛泽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请完成:

(1)材料一中提出了什么作战方针?提出这一方针的背景怎样?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解放战争第二年作战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3)全国性战略反攻的主攻方向是哪里?为何作出这一选择?

(4)材料三又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提出的,其中的转折点又指什么?

2018-07-31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玉溪市峨山一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历史
7 . “从现在起,开始了由城市到乡村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移到了城市。”西柏坡会议决定工作重心转移的背景是
A.全民族抗日战争胜利
B.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在即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8 . 毛泽东在其著作中写道“人民是什么?在现阶段,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这些阶级在工人阶级和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团结起来,组成自己的国家,选举自己的政府,向着帝国主义的走狗即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以及代表这些阶级的国民党反动派及其帮凶们实行专政,实行独裁。”此文发表的背景是
A.民族危机的进一步加深
B.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C.人民解放战争即将取胜
D.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2018-05-08更新 | 256次组卷 | 17卷引用:2016届江西南昌二中高三上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9 . 祖国统一大势所趋,这是两岸十几亿人民的共同心声。阅读下列材料:

(1)图一与近代列强发动的哪一侵华战争有关?面对侵略,台湾人民作出了何种反应?

(2)图二蒋介石画像背景为:一个国民党士兵孤单地守望着大海,大海对岸飘扬着五星红旗。这反映出当时海峡两岸怎样的关系?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造成这种关系的主要原因。

材料二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的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谈,实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提中央与地方谈判,双方达成协可以正式宣布,但万万不可让外国插手,那样只能意味着中国还未独立,后患无穷。

——《邓小平文选》系三卷

(3)材料二中“万万不可让外国插手”体现了中国政府坚持什么原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实现祖国统一,中国政府制定的基本方针。列举出该方针成功实践的两个事例。

材料三

1972年9月29日,日本外务大臣大平正芳在北京记者会上宣布:“虽然((联合声明》中并未提及,但由于……的结果,日台合约已丧失其存续意义,可认为已终止。这是日本政府的见解。”大平正芳的谈话使在台日方人员目瞪口呆。有些人竟大声谴责日本政府,当日午后,台湾“外交部”发出对日断交声明。

——《台日“断交”30年—东京最长的一日》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种“……”所指代的重大历史事件,促成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到来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材料四台湾当局领导人马英九在主持高雄港两岸海运直航仪式时表示,两岸直接“三通”启动象征两岸和解,不是走对立冲突的路,

希望两岸能够共谋和平繁荣,马英九在致辞时说:“两岸不再对立,以谈判取代对立,以和解取代冲突。”

结合知识,指出两岸实现直接“三通”的时间。据材料,两岸实现“三通”有何重大意义?

2018-01-03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如皋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正为三民主义的信徒,秉承国父的遗教,本不愿在对日作战之后再继之以剿匪的军事,来加重人民的痛苦。所以抗日战争甫告结束,我们政府立即倡举和平建国的方针,更进而以政治商谈、军事调处的方法解决共党问题。不意经过了一年有半的时间,共党对于一切协议和方案都横加梗阻,使其不能依预期的步骤见诸实施。而最后更发动其全面武装叛乱,危害国家的生存。我政府迫不得已,乃忍痛动员,从事戡乱。

——蒋介石1949年《元旦声明》


材料二 回忆三年前,当抗战胜利的初期,由于人民需要休养生息,由于国家需要积极建设,由于各党派对国家和人民需要尚有共同的认识,我们曾经集会各方代表和社会贤达于一堂,举行过政治协商会议。经过三星期的努力,更多谢杜鲁门总统的特使马歇尔先生的善意调协,我们也曾经商定了一个和平建国纲领和解决各方争端的具体方案。假如当时我们能将各种方案及时实行,试问今日的中国应该是如何的繁荣,今日的中国人民应该是如何的幸福啊!可惜当时各方既未能完全放弃小我的利害,全国人民亦未能用最大的努力去促进这个和平运动的成功,遂致战祸复发,生灵涂炭。

——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孙科1949年元旦广播演说


材料三 在八年抗战(今称十四年抗战)之后,继之以三年之内战,不仅将抗战胜利后国家可能复兴之一线生机毁灭无遗,而战祸遍及黄河南北,田园庐舍悉遭荒废,无辜人民之死伤成千累万,妻离子散啼饥号寒者到处皆是。此一惨绝人寰之浩劫,实为我国内战史上空前所未有……中共方面所提八项条件,政府愿即开始商谈。

——国民政府“代总统”李宗仁1949年1月22日声明


材料四 中国内战不祥的结局超出美国政府控制的能力,这是不幸的事,却也是无可避免的。在我国能力所及的合理范围之内,我们所做的以及可能做的一切事情,都无法改变这种结局;这种结局之所以终于发生,也并不是因为我们少做了某些事情。这是中国内部各种力量的产物,我国曾经设法去左右这些力量,但是没有效果。

——美国国务院《美国与中国的关系》的白皮书 (1949年8月5日)


请完成:
(1)材料一、二、三中谈论的中心问题是什么?概括总结蒋介石、孙科、李宗仁对这个问题的各自看法。
(2)简略介绍前三则材料产生的背景。
(3)依据史实对材料一、二的观点加以批驳。
(4)材料四说明了什么?
2018-04-17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宣威市第四中学高一历史2017—2018学年下学期3月份月考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