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主要纪念活动及口号
时间主要纪念活动及口号
1921—1927“九七国耻纪念”(9月7日为《辛丑条约》签订日);“五卅”纪念;口号:“打倒反耻的直奉军阀”、“反对劣绅地痞”
1927—1937广州暴动纪念:“五卅”纪念口号:“推翻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停止一切内战”、“一致联合抗日”
1937—1945“九一八”纪念;“七七”纪念;“七一”红军成立纪念日口号:“避免分裂”;“巩固团结”、“反对国民党反动派法西斯独裁”
1945—1949“九一八”纪念日、“九三”抗战胜利纪念日;“十一四”国耻纪念日(1946年11月4日,国民党与美国签订《中美商约》);“七一”纪念日口号:“停止内战”“揭露蒋介石的卖国条约及其罪恶”

——摘编自《民主革命时期中共国耻纪念》


阅读上述表格内容,根据两个或两个以上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纪念活动的相关信息,提炼一个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0-09-15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25年,第二次东征时,陈赓取得了惠州之役的胜利,深受蒋介石欣赏。后来,又在一次溃败的战役中冒死救出蒋介石,并历尽艰险把消息送到接军处,陈赓救蒋的行为成为黄埔军校的佳话。1947年夏,鉴于解放战争形势的发展,中央军委决定调陈賡纵队南渡黄河,毛泽东在接见陈赓时说:“你们在晋南打得很好,给了敌人致命的一击,把蒋介石吓坏了,现在要你们再吓吓蒋介石,这一次要把他吓疯。”陈赓按照指示在伏牛山展开主力,取得“豫西牵牛”的重大胜利。

——摘编自陈锋、王翰《毛泽东瞩目的著名将帅》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陈赓“救蒋”和“吓蒋”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陈赓“救蒋”和“吓蒋”的历史作用。
2021-02-03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东南州凯里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一个很长的时期内,即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1919年的五四运动前夜,共计七十多年中,中国人没有什么思想武器可以抗御帝国主……中国人被迫从帝国主义的老家即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武器库中学来了进化论、天赋人权论和资产阶级共和国等项思想武器和政治方……但是这些东西也和封建主义的思想武器一样,软弱得很。

1917年的俄国革命唤醒了中国人,中国人学得了一样新的东西,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摘自《毛泽东选集》第四卷

材料二 遵义会议认为:一切事实证明,我们在军事上的单纯防御路线,是我们不能粉碎敌人第五次“围剿”的主要原围。会议改组中央领导机构,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

中共中央七届二中全会指出。党着重在乡村聚集力量、用乡村包周城市这样一种时期已经完结。全会科学地分析了中国革命在全国胜利以后所面临的国内外基本手盾,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在各方面所应采取的基本政策。

——摘编自《中国近代史通鉴)

材料三 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并着重提出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任务,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77-1991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阐述三次会议的历史意义。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简析党在探索民族独立与伟大复兴道路中的历史启示。
2021-07-27更新 | 12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九江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回眸屈辱和悲壮的中国近代史,从鸦片战争到抗日战争前的近百年间,中国人民进行的一次次反侵略战争,没有一次不是以失败而告终的。抗日战争与历次反侵略战争的最大区别在于,它首次实现了全民族的广泛参与,形成了人民战争的伟大创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治政府成立后,随着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大陆政策逐步出台,不断扩大对中国的和朝鲜的侵略。

由于日本是小国、岛国,人力、物力资源有限。为了对付像中国这样的大国,只有经常采取从路上和海上突然发起进攻,速战速决以求最大利益。甲午中日战争、日俄战争如此,从“九·一八”到“一·二八”,从“七七事变”到“八一三”事变,均是如此。日本帝国主义为操纵中国各派政治势力,还用各种阴谋诡计,在中国培植可以供他利用的力量:支持张作霖,袁世凯,段祺瑞等大小军阀;支持爱新觉罗·溥仪搞“伪满洲国”;1940年在日本侵略者的导演下,汪伪政权成立。

甲午中日战争中,日军在田台庄进行疯狂烧杀,在旅顺进行空前血洗。其罪行被西方报纸评论围“蒙文明皮肤,具野蛮筋骨之野兽”。20世纪三十四十年代,日本在中国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华南等地区制造了大大小小无数惨案,尤其令人发指的是,日本侵略者在东北用中国人进行细菌实验。

——摘编自刘家英《日本侵华战争的特点》


(1)根据材料一,概括日本侵华战争的特点。

材料二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加速了对中国的侵略,爆发于1935年的“华北事变”使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深刻分析与判断了国内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的发展形势,及时明确了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主要任务,提出了全面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策略方针,并特别注意“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反对顽固势力”。发展进步势力主要是发展无产阶级、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的力量,争取国内积极抗日的知识分子,扩大共产党武装部队,发展全国范围内的抗日民众运动。争取中间势力是要积极争取对中国革命持中间立场的力量。反对顽固派就是与他们要作坚决的斗争,并在斗争中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策略。

——摘编自张炜达马思洁《延安时期统一战线工作的适用原则及实施方略》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共产党在抗战中为“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反对顽固势力”采取了哪些措施?
2021-01-01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巨鹿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1840年到1949年,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代,也是中国各族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时代。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各阶层为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进行了不懈的艰苦斗争,但没有找到解放的道路,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从五四运动开始,无产阶级力量壮大起来,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进一步传播。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中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的民主革命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纲要》


(1)根据材料,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事件及其性质。
(2)围绕材料,自行拟定一个论题,结合中国近代史所学知识进行简要论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建国初期人民军队人数的变化

年代人数年代人数
1927年8月1日约3万1945年9月(正规军)130万
1933年9月约33万1945年9月(民兵)220万
1936年10月约3.8万1949年12月530万
1937年7月7.44万1952年初627万

——摘编自百度


根据材料并结合近学知识,围绕“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建国初期人民军队人数的变化”,从任意两个时段,报定一个主题,并进行论证。(要求:主题明确,持论有据,史论结合。)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随着一些大中城市的先后解放,中国共产党面临着如何解决城市中的新问题。由于许多干部长期生活和战斗在农村,不熟悉城市工作,造成一些混乱。针对这种情况,中共中央先后转发《中央工委关于收复石家庄的城市工作经验》《东北局关于保护新收复城市的指示》等文件。1948年4月,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草了《再克洛阳后给洛阳前线指挥部的电报》。上述文件明确指出:城市工作的方针是建设,而不是破坏;决定在新占领城市实行短期的军事管理制度,“采取各按系统,自上而下,先接后分”的办法完整接收城市;接管城市后,解决好恢复电力供应、稳定金融物价、收缴敌警枪支、发布政策稳定人心、发放工资等关键问题。由于采取了一系列正确的政策,新解放城市的社会秩序都很快趋于稳定。

——摘编自龚书铎主编《中国近代史1919-1949》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共出台一系列城市工作文件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共出台一系列城市工作文件的意义。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礼教是古代社会思想政治教育中最基本的内容。始于西周,注重将礼义的传授与礼仪的训练相结合,主要体现在学生的日常教育中;春秋战国时期,礼教理论逐渐形成与发展;汉王朝将礼教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重视礼仪规范建设,制定了礼仪规范,并通过学校进行礼仪教育;西晋时期比较重视学礼,北魏孝文帝将礼教视为治国之本;唐代以化民成俗来实施礼教,用制度规定强化礼教,完善礼的内容,且通过对孔子的褒奖、树立孔子在教育中的地位来实施礼教;宋代统治者,重视兴建孔庙和对孔子及其门人和后裔的封赐优礼,这一点在族规家训中也有充分体现;在明代的小学课程结构中,规定晚学把习礼仪、演习诸礼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小学教材也把《家礼》作为教本。清朝继承了之前的礼教内容和方式。

——摘编自傅琳凯《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史研究》

材料二   建党初期,我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努力抓革命教育,创办工农业余学校和革命干部学校;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前期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共产党内盛行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1928年,毛泽东指出要实行“无产阶级的思想领导”,古田会议确立了红军教育的思想和方法;抗战时期,党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干部学校教育的中心环节。19361938年间创办了一大批培养抗日革命干部为目标的干部学校。为了克服我党干部队伍中普遍存在的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和党八股的错误倾向,我党第一次在党内开展了大规模的整风运动。1949年,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首次提出了“两个务必”的要求。

——摘编自王秀良《中国共产党的干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礼教的特点及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开展干部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和影响。
9 . 决定社会走向、影响发展进程的,是历史的合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40年代后半期的中国,几乎每年都有重大事情发生。学者金冲及独具慧眼从1947年入手,写成《转折年代》。该著作以近乎白描的手法再现了1947年的中国社会面貌:

有一份杂志刊载了一幅中美贸易的漫画,画的是长嘴鹳在一只长颈瓶里喝水,对蹲在旁边的猫说:我们是平等的,都可以自由地在这瓶里喝水;1月至8月。天津歇业工厂竟达132家,尚未宣告歇业的厂家,也多坐待油尽灯干。上海最大的纺织厂申新各厂开工纱机,尚不足抗战前193657万锭之数;晋西北山地农民许多穷困及破产,虽然有些地方农民已分得若干山地,但非常零碎,没有系统、普遍和彻底。目前的任务就是要有计划的去组织这样一个群众运动,并正确地把这个运动领导到底。

——摘编自《转折年代——中国的1947年》

材料二   194712月,毛泽东饱含激情地说:“人民解放军的主力已经打到国民党统治区域里去了。……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学者陈晓麓认为,毛泽东的话“富有历史感地把新民主主义的胜利,看成整个民主革命的胜利。辛亥革命是旧民主主义革命,但它的事业在北伐战争中得到了延伸,在解放战争中得到最后的胜利。”

——摘自毛泽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陈晓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二,列举并说明1947年中国共产党在经济、军事上所采取的重要举措及意义。
(2)材料二所说的“在北伐战争中得到了延伸,在解放战争中得到了最后的胜利”的“辛亥革命事业”指的是什么?充分利用材料提供的信息并结合所学,概括说明中国共产党人是以何种方式实现了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并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革命与建设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进程中的一个基本命题。革命的发生决不是革命领导者呼风唤雨的结果,须有其深刻的历史根源、迫急的现实条件和复杂的国内外环境。革命本身当然不应是革命者的追求目标,革命的动机也不能从革命本身获得真正的诠释。革命虽然是战胜堕落、邪恶、压迫和侵略的迫不得已的正义武力反抗,但它并不仅仅为了这个神圣的过程——为了革命而革命,而是更为重要的历史使命——是为了开辟人类的新生活——“建设”,这正是孙中山和毛泽东所特别强调的。

——摘编自王先明《革命与建设:20世纪中国的时代命题与历史主线》


从材料中提出一个论题(任意一点或整体),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