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丹尼尔R布劳尔在《20世纪世界史》中指出:在1948年至1949年冬春之季,人民解放军在整个北部和中部地区发起大规模军事进攻,1949年1月,一支包围在北京城里的国民党军队投降了,丧失了50万士兵。在中国中部地区,到1949年2月,那里的各条防线均被突破,国民党部队逃走了。”这一系列事件的主要意义是(     
A.中国革命取得胜利B.国民党已经丧失一切重要的统治区域
C.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D.东北完全处于共产党的控制范围
2022-08-05更新 | 15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华容县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根据如表内容,判断其主题应为
时间解放区工作事项
1948年10月长春解放后,改造基层政权,取消旧的保甲机构,建立了区公所。
1948年11月沈阳解放,及时打碎旧政权机构,废除保甲制度,建立街道政权组织。
1949年3月北满各省普遍召开了村人民代表会议,选举产生了村人民政府委员会。
A.全国解放区展开基层治理B.保甲制度退出了历史舞台
C.东北基层民主政权的建设D.解放区人民实现当家做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毛泽东的诗词是一部中国革命的壮丽史诗,其中“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泛指江西)一带不停留,便向潇湘(泛指湖南)直进”、“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分别对应的历史事件(        
A.秋收起义   红军长征   南昌起义B.北伐战争   红军长征   渡江战役
C.南昌起义   北伐战争   淮海战役D.秋收起义     红军长征     渡江战役
4 . 钱穆认为“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沟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下列事件能从正面佐证作者观点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B.戊戌变法运动C.辛亥革命D.新民主主义革命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5 . 人民解放战争走向胜利的历史转折点是:
A.粉碎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                 B战略反攻B.三大战役
C.渡江战役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6 . 下图是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兵力对比图。由此可知,人民军队兵力总数占据优势始于
A.全面内战爆发时B.战略反攻开始前
C.三大战役进行中D.渡江战役结束后
2018-06-10更新 | 4548次组卷 | 76卷引用:【校级联考】湖南省岳阳县第一中学、汨罗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下面框内文字出自时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六旅政治委员刘华清将军的回忆录。他记述的军事行动应该是
A.百团大战
B.淮海战役
C.渡江战役
D.挺进大别山
8 . “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分别推翻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这三次历史事件推动着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进程”。关于这三个历史事件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领导阶级相同
B.革命任务相同
C.指导思想相同
D.革命对象相同
9 . 美国《时代》周刊曾这样报道:“对西方而言,这一事件已是巨大灾难;对共产主义而言,这是自俄国革命以取得的最伟大胜利;对大多数中国人而言,这样将意味着和平。”文中“这一事件”隐含着作者某种强烈的价值判断的是
A.中国赢得民族抗战伟大胜利B.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C.解放战争即将取得最终胜利D.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定”
2016-11-27更新 | 297次组卷 | 23卷引用:2015-2016学年湖南岳阳县一中高一上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下图是由两岸故宫博物院组成的专家组共同绘制的发生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故宫文物大迁移路线图。下列对各阶段的文物迁移表述错误的是

A.第一次迁移:九一八事变后,日军进逼华北
B.第二次迁移:日军全面入侵,国民政府内迁
C.第三次迁移:抗战取得胜利,国民政府迁往南京
D.第四次迁移:平津战役胜利结束,北平和平解放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