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回想三年前,部队出关,风雪交加,战士们裹着单衣,披着被子,……瞅见路边有个破麻袋都要赶紧捡来缠在腿上御寒……此刻,沿途有不少见过当年部队出关时样子的群众大声嚷嚷着:“我的娘呀,连这铁皮转辘车(坦克)都有了,还从没见过这么阔气的土八路!”结合下图可知,此时(     

       解放军入关
A.渡江战役即将打响B.华北解放指日可待
C.平津战役陷入胶着D.政协会议筹备就绪
2023-02-14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玉溪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据统计,三大战役共动员支前民工880余万人次,人民群众出动支前的大小车辆141万辆、担架36万余副、牲畜260余万头、粮食4.25亿公斤。在千里运输线上,奔流着一支史无前例的支前大军,材料表明
A.农民成为解放战争的领导力量B.解放军取得了战略反攻的胜利
C.土地改革推动了解放战争顺利开展D.解放区中共的土地革命很成功
3 . 为了使东北野战军和华北第二、第三兵团完成对“平、津、唐、张之敌”进行分割包围的部署,阻止国民党军从海上逃离,中央军委命令淮海战场的解放军暂停对杜聿明集团的攻歼。材料反映出解放战争中
A.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默契合作B.三大战场同时展开协同作战
C.为策应平津战役发起淮海战役D.不同战役之间进行战略配合
4 . 下图史实反映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A.淮海战役B.辽沈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有人形象地说南京既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下列事实能够支持这种说法的是
①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在南京江面的英舰上签订不平等条约
②洪秀全在南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③孙中山在南京主持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第一次国务会议
④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④
6 . 下图是1949年5月25日,解放军三野九兵团夜里攻人上海市区,不进民房,全部露宿街头的照片。当时的资本家荣毅仁曾说:“我凌晨打开院门,看到满街倒地而睡的解放军战士,我的眼泪就流下来了,我就知道,国民党永远回不来了。”材料反映出“国民党永远回不来”的主要原因是
A.政治腐败B.经济崩溃C.失去民心D.美援断绝
7 . 陈旭麓认为,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分别推翻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构成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三次高潮。这“三次高潮”的相同点是(  )
A.领导阶级和革命前途
B.革命结果与指导思想
C.革命性质和革命任务
D.革命对象与领导阶级
2019-10-08更新 | 1377次组卷 | 99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黄冈实验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948年8月,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中共中央华北局决定在石家庄召开华北临时人民代表大会,出席大会的代表共542人,其中共产党员376人,非党人士166人。在大会选举产生的27名华北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中,民主人士有8名。这次会议
A.实践了新民主主义政治路线
B.表明解放战争已取得基本胜利
C.标志着人民政治协商制度确立
D.体现了鲜明的社会主义原则
2019-05-28更新 | 812次组卷 | 45卷引用:云南省宣威五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948年11月,毛泽东亲笔写下《中原我军占领南阳》的著名电文,指出我军“在所有的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不仅生了根,而且枝繁叶茂了”。这一电文表明
A.中央决定从中原地区进行战略反攻
B.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做了充分准备
C.中原全境解放,解放战争进程加快
D.中原地区进行战略决战的时机成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新中国成立后,国内学者对1946-1949年国共之间的战争定性为“人民解放战争”或“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不过,近些年来也有学者开始以“内战”一词来概括这场战争。对这一变化的认识正确的是
A.前者强调了战争的性质,后者强调了战争的结果
B.前者受革命史观的影响,后者受社会史观的影响
C.前者只强调了战争的一方,后者则强调了战争的双方
D.前者是对历史的价值评价,后者是对历史的客观评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