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3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①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丘逢甲《春愁》

②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毛泽东《西江月·井冈山》(1928年秋)

③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毛泽东《七律·长征》

④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材料二   有600多年历史的南京市长江路292号建筑群,一个昔日神秘的所在,这里曾是清王朝的两江总督署,是太平天国的天朝宫殿,是民国时代的总统府,一系列影响中国历史的重大事件在这里发生。从1840年到1949年,标志着中国近代史开端和终点的两个重大历史事件都可由它见证。历经沧桑的南京“总统府”,如今已得到全面整修、扩建。这里已成为面积达12万平方米的中国近代史遗址博物馆。


请回答:
(1)诗①中“去年今日割台湾”和哪一场战争有关?涉及的不平等条约是?
(2)诗②中“黄洋界上炮声隆”,从而创出了一条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新路,这条新路的是什么?
(3)材料二中所说的“从1840年到1949年,标志着中国近代史开端和终结的两个重大历史事件都可由它见证”,分别指什么事件?
2020-02-01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株洲市茶陵县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学考科)历史试题
2 . 《时代》周刊是美国影响最大的新闻周刊,有世界“史库”之称,蒋介石、毛泽东等许多中国人曾经成为《时代》周刊封面人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蒋介石曾先后10次出现在《时代》封面上,并且是1937年《时代》年度人物,当年《时代》封面图片是蒋介石和宋美龄的合影。

材料二 毛泽东曾先后12次出现在《时代》封面上。其中1949年3月,毛泽东第一次成为《时代》封面人物。


(1)《时代》周刊将蒋介石和毛泽东分别列为1937年和1949年年度人物和封面人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毛泽东与蒋介石曾在1945年进行过一次具有历史性的会面,请简述毛泽东参加这次会面的目的和意义。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既要革命,就要有一个革命党。没有一个革命的党,没有一个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理论和革命风格建立起来的革命党,就不可能领导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战胜帝国主义及其走狗。……中国共产党就是依照苏联共产党的榜样建立起来和发展起来的一个党。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这个事实难道还不明显吗?

——摘引自《毛泽东选集》第四卷《全世界革命力量团结起来,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

材料二: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在辽阔的中国大地上结束了100多年来中华民族遭受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和中国各族人民遭受资本——帝国主义同封建统治阶级联合压迫与剥削的历史,结束了国家战乱频仍、四分五裂的局面,实现了梦寐以求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它在一个人口占全人类近1/4的大国里,冲破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从而受到世界人民的欢迎和支持。

……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把它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形成了伟大的毛泽东思想,找到了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这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是一个重大的贡献。

——《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怎样的政党?为什么“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2020-01-13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银川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位于南京长江路292号民国时期的“总统府”(图一),现已被建设成中国近现代史遗址博物馆。这是我国目前最高级别、保存最完好的近现代史遗址博物馆。它象征着我国两千多年封建专制统治的终结。而且“总统府”以前还曾经是清代两江总督署、太平天国的天宫遗址,从这个角度来讲,“总统府”的它承载着中国整个近代历史的社会价值和政治价值。


材料二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走“不是先占领城市后取乡村,而是相反的道路”,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摘编自《中国近代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列举近代史上在这里所发生过的反对或摧毁封建统治的三件重大历史事件。
(2)依据材料一中图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孙中山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目的是什么?这部宪法的性质和意义如何?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辟出的革命道路是什么?其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4)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5 .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党的工作重心发生过多次重要的转移,这几次工作重心的转移都推进了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材料一 1949年3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讨论了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问题,指出用乡村包围城市这样的时期已经完结,从现在起开始了由城市到乡村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必须用极大的努力去学会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1)简述材料一的主要内容,依据所学知识说明其历史背景。

材料二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恢复和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揭开放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序幕。

——当代中国研究所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1949-2019)》


(2)依据所学知识说明中共十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
6 . 关键环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


(长征)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不是战役,也不是胜利,它是一曲人类求生存的凯歌,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强调长征过程的艰难险象环生、危在旦夕的战斗……长征却使毛泽东及其共产党人赢得了中国。长征不仅胜利结束,而且使共产党赢得民主革命胜利。

——美国作家哈里森·李尔兹伯

材料二   抗战胜利后,1945年8月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国内和平与国民党在谈判桌上进行了一次激烈较量。随后,经过三年的军事较量,中国共产党终于推翻了国民党的独裁统治,赢得了执政党的地位,领导人民当家作主。

材料三   


——摘自人教版历史教科书上册


(1)根据长征路线示意图及所学知识,指出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的时间和地点。长征初期红军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这一局面改变的事件及其原因是什么?(注意历史地图的解读和材料的结合)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判断,材料中“谈判桌上的较量”指哪一历史事件?通过这一历史事件国共两党达成了什么协定?国共双方“三年的军事较量”中,中国共产党迅速获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回答“主要原因”时至少从两个方面进行做答)
2020-01-08更新 | 195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静海区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学生学业能力调研历史试题
7 .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解说国庆70周年阅兵“浴血奋战”方阵时说道:“抗击侵略,救亡图存,反抗压迫,争取自由,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28年,谱写了一曲气壮山河的英雄赞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帝国主义列强为在中国攫取更多的利益……他们各自扶持和豢养着中国的一派政治势力和军阀……共产党和国民党……所以能够实现合作,从根本上说,是因为这时所面临的敌人是相同的,现阶段的革命任务和目标也是基本相同的。国共两党从各自的斗争实践中得出教训,只有少数人孤军奋斗或分散的各自为战,是不可能完成民主革命任务的,因而都产生了联合起来的要求。

材料二   1927年7月中旬,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委会决定了三件事情:将党所掌握和影响的部队向南昌集中;组织湘鄂赣粤四省的农民,在秋收季节举行暴动;召集中央会议,讨论和决定新时期的方针和政策。

材料三   三大战役从1948年9月12日开始,到1949年1月31日结束,历时4个月零19天,共歼灭国民党军队154万人……三大战役是中国革命战争史上、也是世界战争史上惊天动地的壮举。

——以上材料摘自龙新民、张静如《中国共产党90年史话》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国共两党能够联合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此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时间和标志。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次会议召开的背景,并指出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委会决定的“三件事情”。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大战役胜利的历史意义。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所体现的精神品质
8 . 南京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有人形象地说南京既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既见证了近代中国饱受劫难,又体现了近代中国奋进求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图一反映了什么重大历史事件?这一纲领为什么具有空想性?图三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的纲领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两个纲领的共同点是什么。
(2)哪两幅图可以形象地说明南京“既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
(3)图五所示历史事件的意义何在?
9 .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挺立潮头,最终夺取革命胜利。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革命靠军阀的部队是靠不住的,我们必须建立自己的武装来打倒反革命。现在,我们起义成功了:这里的军队归共产党领导。

——1927年周恩来在欢庆胜利时讲话摘选


(1)材料一中提到的“起义”是什么起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该起义的意义。

材料二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1927年9月毛泽东《西江月》


(2)材料二中的“霹雳一声暴动”指的是什么事件?发动这个事件是中共在什么会议上决定的?这个事件之后中国革命走上了一条怎样的道路?

材料三     1937年7月7日,日本悍然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日战端初启时,日本统治阶层认为只消一个月日军便可“凯旋班师”,但由于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努力和直接推动,中国出现了抗日救亡的高潮并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是中华民族的全民族抗战,使日本法西斯企图迅速政府中国的狂妄野心彻底破产了。

——摘编自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


(3)结合所学,举一战役证明在1937年日本统治阶层认为只消一个月日军便可“凯旋班师”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幻想。据材料三,指出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的旗帜是什么,结合所学说明其作用。

材料四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距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毛泽东《七律》


(4)材料四中“百万雄师过大江”指的是哪次战役?诗中“天翻地覆”主要指的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能够取得胜利最为关键的是什么?
10 . 南京——中国近代历史的缩影
南京是中国近代历史的缩影,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兴衰荣辱。下列图片所反映的均是发生在南京的历史事件。


(1)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将上述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重新排列。
(2)有人说:“南京既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2019-10-23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金山区金山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历史试题(合格考)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