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华民族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人类作出了卓越贡献,成为世界上伟大的民族。鸦片战争后,中国陷入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中国人民经历了战乱频仍、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深重苦难。为了民族复兴,无数仁人志士不屈不挠、前仆后继,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进行了各式各样的尝试,但终究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在中国人民反抗封建统治和外来侵略的激烈斗争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从此,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中国人民就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


结合材料与所学相关知识,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21-12-28更新 | 144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银川市贺兰县景博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从上图中,任选一座城市,列举在此地发生的两件近代史事件,并进行评述。
2021-12-25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中原名校联盟2022届高三12月质检文综历史试题
3 . 党的标语、口号是党公开树立起来的一面旗帜,是党用以唤起民众、鼓舞斗志、指引航程的政治号角。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924-1927年“打倒军阀”;“打倒帝国主义”;“巩固革命联合战线”。
1927-1937年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建立工农兵苏维埃政权”;“打土豪,分田地”;“工农武装割据”;“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937-1945年“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为人民服务”。
1945-1949年“反对内战,争取和平”;“成立民主联合政府”;“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将革命进行到底”;“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
——整理自厉有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标语口号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角色分析》
根据上述材料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主题明确,表述清晰,史论结合。)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上半叶中国乡村建设和发展的三条道路

道路主导力量典型模式建设目标建设方略
乡村建设运动知识分子“邹平实验"中国农村存在的根本问题“就是文化失调",要“创造新文化,教活旧农村”“欧化不必良,欧人不足法”,立“乡农学校”,向农民进行安分守法的伦理道德教育,组织乡村自卫团体;组织农村合作社,“促兴农业引发工业,更从工业推进农业”
实业家卢作孚“北碚实验”改善或推进乡村的教育事业;救济乡村里的穷困或灾变,要“赶快将乡村现代化起来”“办大工业",使“一切产业都工业化",一是吸引新的实业项目,发展乡村经济;二是兴办文化事业和社会公益事业,丰富.乡村文化生活;三是开展民众教育活动,开启民智
乡村复兴运动国民政府江西服务区及蒋经国赣南新政建设“人人有工作,人人有饭吃,人人有衣穿,人人有屋住,人人有书读"的新社会“农村社会之进化,须借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力量推进,决非某一力量能使之突进……务使农业.合作.教育、卫生、工业均配合于地方自治内,彼此联系”
乡村革命运动中国共产党革命根据地消灭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现“耕者有其田”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而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土地问题。在民主革命时期应动员和组织农民,实行土地改革,实现耕者有其田;通过政治革命,实现社会政治解放

——摘编自项继权《中国农村建设:百年探索及路径转换》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方面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灾难深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中华民族创造了一幕幕惊天动地的壮举。虎门硝烟、“致远号”撞向敌舰、襄河忠……三元里抗英、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东北抗日义勇军……江南制造总局、戊戌六君子、武昌起义、革命统一战线、《论持久战》、三大战……这些抗争探索,使中华民族在沉沦中获得新生。

——摘编自鲁本悟《中华民族的崛起重生和伟大复兴》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一个能够反映近代中国时代主题的论点,并运用史实予以论述。(要求:史论结合,论从史出,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是二战结束后美国对中国的六次重大战略误判。

第一次误判国民党能赢得中国
第二次误判中国人不敢出兵朝鲜
第三次误判苏联解体,下一个垮台的是中国
第四次误判“市场化”必然使中国“自由化”
第五次误判中国将在“崛起”中“崩溃”
第六次误判中美关系是“第二场冷战”

——摘编自刘明福《决策与信息——美国对华决策的六次误判》


根据材料,任选美国对华决策的一次误判提出自己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合理.论证有力,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思维导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途径之一.下列有关中国近代史的思维导图,包含了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多条线索,蕴含了众多的逻辑联系。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个角度,拟定论题并阐述其历史事件的逻辑联系。(要求:论题明确,逻辑联系的表述准确、全面)
2021-08-21更新 | 372次组卷 | 3卷引用:新疆喀什地区莎车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百年党史

材料   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了艰辛探索,创造了许多带有鲜明时代印记的词句。

①将革命进行到底②打倒列强,除军阀③改革开放
④枪杆子里面出政权⑤抗美援朝,保家卫国⑥乒乓外交
⑦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⑧星星之火,可以燎原⑨另起炉灶
⑩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全民族抗战

依据材料,至少选取三个时期的词句,提炼出一个主题,展开论述(要求:主题正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2021-06-23更新 | 16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县第二中学2022届高三选科热身(一)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革命与建设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进程中的一个基本命题。革命的发生决不是革命领导者呼风唤雨的结果,须有其深刻的历史根源、迫急的现实条件和复杂的国内外环境。革命本身当然不应是革命者的追求目标,革命的动机也不能从革命本身获得真正的诠释。革命虽然是战胜堕落、邪恶、压迫和侵略的迫不得已的正义武力反抗,但它并不仅仅为了这个神圣的过程——为了革命而革命,而是更为重要的历史使命——是为了开辟人类的新生活——“建设”,这正是孙中山和毛泽东所特别强调的。

——摘编自王先明《革命与建设:20世纪中国的时代命题与历史主线》


从材料中提出一个论题(任意一点或整体),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鸦片战争后,中国陷入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为了实现民族复兴,无数仁人志士不屈不挠、前仆后继,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进行了各式各样的尝试,但终究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团结带领人民经过长期革命斗争和艰辛探索,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迎来了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摘自韩振峰《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国近现代史仁人志士的“探索”或“斗争”,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释。(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