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1949年8月,美国政府发表了《美国与中国的关系》白皮书。下列材料是对其内容的摘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和平来到时,我们制订出一套适当的既可以避免内战,又可保存甚至增强国民政府力量的权宜办法。自1945年至1949年,我们实行了援助国民政府的政策。至1947年初马歇尔将军离开中国时为止,国民党人在军事和领土扩张方面都显然达到了成功的顶点。可是其后的一年半表明,他们貌似强大的力量是虚幻的,他们的胜利是建立在沙土上的。

中华民国政府失败的原因,不是援助不够。在至关重要的1948年,国民党军队并未由于缺乏武器弹药吃过一次败仗。国民党的抵抗力量之所以遭到极大削弱,实际上乃是战争初期我们派驻重庆的观察员所见到的那种腐败现象。国民党军队不是被打败的,他们是自行瓦解的。

我们向中国政府出售了大量的军用和民用的战争剩余物资。由于国民党领导人军事上无能,加之,变节投降,其部队又缺乏战斗意志,我们供应的军用物资很大一部分落入了中国共产党人之手。

中国的人心掌握在共产党人手中。不幸的是,然而也是不可避免的事情是,中国内战的局面不是美国政府所能控制得了的。美国在过去所做的不能改变这一种局面,美国尚未做的一切将于事无补。

我国的政策将继续建立在尊重《联合国宪章》、保持与中国的友谊、一贯维护“门户开放”和支持中国的独立、主权与领土完整这一基础之上。


(1)提取材料中对研究中美关系具有重要史料价值的信息。(不得摘抄材料原文)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中国的政局,推断国共两党对《白皮书》的反应,并说明理由。
2021-04-20更新 | 27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0-2021学年学科网大联考高三3月历史试题(山东卷)
2 . 日记,记个人经历和内心世界,在各种历史文献中有其特殊价值。并且日记系当事人的亲身经历的记述,较其他史料更为真实,且由于当日的记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因而历来被人们所重视。下面日记一、日记二、日记三是摘选自蒋介石在解放战争前后(战争前、战争中、战争后)的日记内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日记一

东北全军,似将陷于尽墨(没)之命运。寸中焦虑,诚不知所止矣。

——蒋介石日记

日记二

余(对中共)示以至诚与大公,允其所有困难无不为之解决。

——蒋介石日记

日记三

为政二十年对于社会改造与民众福利着手太少,而党政军事教育人员,更未注意三民主义之实行,今后对于一切教育,皆应以民生为基础。亡羊补牢未始已晚也。

——蒋介石日记


分别提取日记一、日记二、日记三的相关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其相对应的历史时期。
2021-04-27更新 | 300次组卷 | 2卷引用:2021年高考历史五大素养专项训练-专题02时空观念
3 . 史料记载,解放战争时期,在解放区,“以村为单位,青壮年前去支援前线,各村由农妇进行土地改革”。在冀南解放区,5000余妇女建立了41个妇女会。这些现象
A.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B.有利于女性的独立和解放
C.说明妇女社会地位发生逆转D.保障了土地改革顺利完成
4 .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利用有利时机大力宣传东北14年抗战历史及英雄人物的事迹,在弘扬传播红色文化和抗联精神的同时,还戳穿了国民党不承认东北存在党领导的部队及不存在东北抗联奋勇抵抗外来侵略者的谎言。中共此举的主要目的是
A.宣传调查以丰富史料B.凸显中共抗战的贡献
C.鼓舞士气以取得胜利D.为国共谈判奠定基础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21·山东·一模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抗日战争结束后,美国派出赫尔利促成国共两党的重庆谈判,马歇尔来华“调停”,以便“敌对的两党将共同参加一个以蒋介石为首的、经过改组的联合政府”。可是,美国的估计遭到挫败。于是美国政府放弃了调处的立场,走上了由美国出钱出枪支持蒋介石打内战的道路。

194712月,毛泽东饱含激情地说:“人民解放军的主力已经打到国民党统治区域里去了。……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学者陈旭麓认为,毛泽东的话“富有历史感地把新民主主义的胜利,看成整个民主革命的胜利。辛亥革命是旧民主主义革命,但它的事业在北伐战争中得到了延伸,在解放战争中得到了最后的胜利。”

——摘编自《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等

(1)提取材料中美国二战后对华政策的重要史料信息。
(2)结合材料及这一时期中国的政局,指出中国共产党采取的行动及意义。
2021-04-20更新 | 181次组卷 | 2卷引用:2020-2021学年学科网大联考高三3月考后强化历史试题(山东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有史料记载某战役:“国民党第三绥靖区副司令官中共地下党员何基沣、张克侠率部2.3万人,突然在贾旺、台儿庄地区起义,华东野战军主力立刻穿越他们的防区,迅速切断正向徐州靠拢的黄百韬兵团的退路。”据此判断,该战役是
A.徐州会战B.淮海战役C.台儿庄战役D.渡江战役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7 . 历时64天,人民解放军以伤亡3.9万人的代价,取得了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52万余人的巨大胜利,并难能可贵的是使古都的文物完整的保存下来。这段史料叙述的是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8 . 某学习小组以“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为题收集了下列相关史料,其中最能揭示历史本质的是
A.东北野战军使用的作战地图
B.淮海战役总前委成员合影照片
C.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党总统府的新闻报导
D.解放区支前民工口述集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秦汉开始,中国逐渐形成天下共同体的观念。在古代,天下乃是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世界,反映了儒家天下归仁的道德理想,华夏与蛮夷的界限是模糊的、相对的,所需辨认的乃是是否有文明,是否接受了中原的礼教秩序。因此,这一观念成为普遍适用于华夏、蛮夷在内的全人类的价值。但是晚清以来,在西方的冲击下中国被迫进入以西方为中心的现代国家主权体系之中,中国社会政治危机与道德、信仰危机先后发生,一种新的共同体意识诞生了,这就是以全球竞争为背景的现代民族国家共同体。

——摘编自许纪霖《家国天下——现代中国的个人、国家与世界认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天下共同体观念的特点,并简述晚清以来“新的共同体意识”的内涵。

材料二   当人们唱起“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时,不管是汉族、满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壮族,还是其他许多兄弟民族,不管是国内的居民还是海外的华侨,都同样难以抑制地热血沸腾,聚结成一个整体去抵抗外来的侵略者。在极端深重的民族危机面前,谁能够领导人民抵抗外来的侵略,把祖国从危难中拯救出来,谁就能够取得人民发自内心的信任和支持;否则,就会被人民所抛弃。这是理解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钥匙。中国人民正是在实际生活中一步一步了解中国共产党的。

——引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30年代初“极端深重的民族危机”的表现,简述“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中国共产党为把中华民族“聚结成一个整体”所做出的努力。
(3)材料二中的“钥匙”指的是什么?从这一视角概括近代以来中国革命的经验。简要说明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对国内外民族解放运动的意义。
2021-06-07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5月阶段测试历史试题
10 . 1947年苏联向中共提供了价值1.51亿卢布的各种武器、设备和战略材料;1948年苏援增至3.35亿卢布,1949年进一步增至4.206亿卢布。与此同时,美国也向国民政府提供了大量援助。这反映了
A.中苏两国关系走向破裂
B.冷战从欧洲蔓延至中国
C.世界局势影响解放战争
D.美苏两国主导国共内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