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22-23高一上·江苏南通·期末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以下文字节选自毛泽东于194928日为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写的回复第二野战军和第三野战军的电报。以下是某纪念馆关于该电报部分内容的展板

把军队变为工作队

【电文】

……军队干部应当全体学会接收城市和管理城市,懂得在城市中善于对付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善于对付资产阶级,善于领导工人和组织工会,善子动员和组织青年,善于团结和训练新区的干部,善于管理工业和商业,善于管理学校、报纸、通讯社和广播电台,善于处理外交事务,善于处理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的问题,善于调剂城市和乡村的关系,解决粮食、煤炭和其他必需品的问题,善于处理金融和财政问题。……当然还有许多仗要打,但是像淮海战役那样大规模作战的可能性就不多了,或者简直可以说是没有了,严重的战争时期已经过去了。……占领八九个省、占领几十个大城市所需要的工作干部,数量极大,这主要依靠军队本身自己解决。……


结合所学知识,为这份电文撰写一份解说词。(要求:解说全面,语言流畅,表述成文)
2023-01-10更新 | 82次组卷 | 2卷引用:【好题汇编】期末复习-纲要上(期末真题精选主观题54题) -江苏专用
2 . 自1927年南昌起义以来,人民军队先后使用过国民革命军、中国工农革命军、中国工农红军、八路军、新四军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等名称。人民军队名称的变化反映了(     
A.党适时调整民主革命斗争策略B.民主革命任务的变化
C.人民军队的性质不断发生变化D.民主革命重心的转移
2022-07-12更新 | 1379次组卷 | 21卷引用:组卷网·期末复习-纲要上 第八单元-高频考法精讲精练
21-22高一上·江苏镇江·期末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轨迹明显地呈U字形进程。近代中国历史的前期(晚清时期),其基本特征是沉沦;近代中国历史的后期(民国时期),其基本特征是上升;在沉沦上升中间有一个过渡期(1901-1920年),就是沉沦的谷底时期,也是上升的起始时期。

——摘编自张海鹏《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概说》


请回答:
(1)据上述材料,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示意图上画出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轨迹。

近代中国历史进程示意图
(2)在材料所说的过渡时期,有哪些重大事件催生了近代中国黎明的到来?
(3)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上升”这一主题,进行简要论述。(要求: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论据不少于两个,表述流畅。)
2022-02-13更新 | 104次组卷 | 2卷引用:【好题汇编】期末复习-纲要上(期末真题精选主观题54题) -江苏专用
21-22高一上·天津和平·期末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报刊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也是重要的史事参考。阅读材料,解答问题。

以下是1949年《南京日报》头条摘录:

图一:1949420日:“对共军渡江要求,政府将加以拒绝”

图二:1949421日:“希以平等精神考虑,政府正式答复中共,并盼先行成立临时停战协定”

图三:1949422日:“李代总统将下令,疏散非战斗人员”

图四:1949423日:“中共发动全面进攻,当局采取紧急步骤”

图五:1949424日:“治安维持会成立,筹备欢迎解放军”

图六:1949425日:“百万市民夹道欢呼,解放军进入南京”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图五

图六
上述信息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请描述该历史事件的基本情况及其意义。
2022-01-14更新 | 63次组卷 | 2卷引用:【好题汇编】期末复习-纲要上(期末真题精选主观题50题) -天津专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有学者认为20世纪中国的三次革命:反满的辛亥革命、国民大革命和共产主义革命,虽然它们追求终级目标不尽相同,但从“现代意义”来讲它们所追求的目标却是一致的。这里“现代意义”是指
A.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国家B.打破帝国主义沉重枷锁
C.追求民族独立权利平等D.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6 . “实行无后方作战和围魏救赵战法,直捣国民党军战略纵深大别山地区,调动和吸引了大量国民党军于自己的周围,配合陕北、山东战场粉碎了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材料中的事件
A.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B.粉碎了国民党全面进攻
C.保证了淮海战役的胜利D.改变了国共兵力的差距
2021-02-01更新 | 167次组卷 | 4卷引用:组卷网·期末复习-纲要上 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知识串讲
19-20高一上·浙江金华·期中
名校
7 . 诗歌是鲜活的历史,它向我们讲述了历史的沧桑和社会的变迁。阅读下列诗词,回答问题。

诗一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丘逢甲《春愁》

诗二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毛泽东《西江月·井冈山》(1928秋)

诗三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毛泽东《七律·长征》

诗四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1)诗中“四百万人同一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诗二中“黄洋界上炮声隆”,从而创出了一条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新路,这条新路指的是什么?
(3)导致诗三中这次“远征”发生的原因是什么?这次“远征”结果如何?
(4)诗四中“百万雄师过大江”指的是什么时期的哪次战役?诗中“天翻地覆”主要指的什么?
2020-02-10更新 | 100次组卷 | 4卷引用:【好题汇编】期末复习-纲要上(期末真题精选主观题50题) -天津专用
8 . 陈旭麓认为:“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分别推翻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这三次历史事件推动着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进程”。下列对如图阴影部分内容,推测正确的是
A.都建立了统一的民主革命政权B.都体现了无产阶级的先进性
C.都表现了统一战线的重要性D.都具备了反帝反封建的特征
2020-01-01更新 | 1935次组卷 | 64卷引用:组卷网·期末复习-纲要上 第八单元-高频考法精讲精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9 . 下图是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兵力对比图。由此可知,人民军队兵力总数占据优势始于
A.全面内战爆发时B.战略反攻开始前
C.三大战役进行中D.渡江战役结束后
2018-06-10更新 | 4546次组卷 | 76卷引用:组卷网·期末复习-纲要上 第八单元-高频考法精讲精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