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国际工人运动的艰辛历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2019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乌托邦的制度正和欧洲各国的制度相反,它是没有私有制的制度。这样的对比,就其本身来说,在社会政治作品中并不新奇;我们已经说过,许多古代思想家也都作过这种对比。但是,莫尔在《乌托邦》中抱定的任务是具体地说明:怎样在没有私有制的条件下,根据平等原则来组织社会生产。

——维·彼·沃尔金:《乌托邦》的历史意义

材料二从3月18日起,先前被抵抗外敌侵犯的斗争所遮蔽了的巴黎运动的阶级性质,便以尖锐而纯粹的形式显露出来了。因为公社委员几乎全都是工人或公认的工人代表,……这些决议,要么是规定实行共和派资产阶级只是由于怯懦才不敢实行的、然而却是工人阶级自由行动的必要前提的那些改革,例如实行宗教对国家而言纯属私事的原则;要么就是直接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有时还深深地触动了旧的社会制度。但是在一个被围困的城市内,实行这一切措施最多只能作开端。

——《法兰西内战》

材料三同时,巴黎的共和党人和社会主义者组成了他们自己的革命政府——所谓巴黎公社——与凡尔赛的国民议会相对抗。国民议会于是召回国家军队攻打巴黎。在两个月的交战之后,公社被镇压了,国民议会的权威在全法国得到了承认。上万的巴黎工人被维持“秩序和安全”的部队残酷地杀害了。工人阶级受到威吓;农民和资产阶级得胜了。巴黎不再可怕了。

——《世界史》


(1)最早解决材料一“莫尔任务”的是哪一理论?这一理论诞生的标志是什么?有何重大意义?
(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巴黎运动的性质是什么?为什么?“这一切措施最多只能作开端”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概括归纳材料三中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分析巴黎公社的历史意义。
2018-09-16更新 | 151次组卷 | 4卷引用:考点30马克思主义的诞生A卷-纲要下-新高考历史高频考点专项练习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马克思在总结巴黎公社时曾指出:“公社的原则是永存的。”关于巴黎公社的原则,以下两种观点颇具代表性。

观点一把马克思所说的原则归纳为一条,那就是“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达到自己的目的”。
观点二马克思在谈到“公社原则”时,无论是英文还是德文,都是复数,而非单数。所以,公社的原则不是上述一条原则,而是一系列原则,甚至包括当时公社关于国家工作人员必须取消工资之外相关津贴这样的具体规定。

——摘编自李元明《正确认识巴黎公社的历史经验》

材料二   巴黎工人缺乏科学理论指导,没有组织为政党,虽然在特殊情况下掌握了巴黎的政权,但却提不出夺取全国政权、建立社会主义国家的主张,最后巴黎公社以失败告终。

——摘编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种观点有何局限,并就巴黎公社的原则谈谈你的看法。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马克思在18709月公开说:“由此可见,法国工人阶级正处于极困难的境地。在目前的危机中,当敌人几乎已经在敲巴黎城门的时候,一切推翻新政府的企图都将是绝望的蠢举。法国工人应该执行自己的公民职责,但同时他们不应当为1792年的民族回忆所迷惑,就像法国农民曾经为第一帝国的民族回忆所欺骗那样。他们不是应该重复过去,而是应该建设将来。唯愿他们镇静而且坚决地利用共和国的自由所提供的机会,去加强他们自己阶级的组织。”

材料二   马克思在1871412日称赞巴黎工人时说:“这些巴黎人,具有何等的灵活性,何等的自我牺牲精神!在忍受了六个月与其说是外部敌人不如说是内部叛变所造成的饥饿和破坏之后,他们在普军的刺刀下起义了,好像法国和德国之间不曾发生战争似的,好像敌人并没有站在巴黎的大门前似的!历史上还没有过这种英勇奋斗的范例!”

材料三   马克思还说:“(巴黎公社)不过是在特殊条件下的一个城市的起义,而且公社中的大多数人根本不是社会主义者,也不可能是社会主义者。”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马恩列斯论巴黎公社》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材料二中马克思对巴黎公社的评价是否矛盾,并简要阐述理由。
(2)根据材料三,概括马克思针对巴黎公社所得出的结论,说明其得出结论的依据。
2022-04-07更新 | 218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宣威市第三中学2022届高三2月份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4 . 国歌是一个国家的象征,体现了本民族的精神面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早在西周时期,“其王朝会,必陈设仪仗,奏国乐”,而且不同等级、不同场合所演奏的“国乐”有着严格的规定。作为一种宫廷的仪式音乐,虽然在春秋战国时期经历“礼崩乐坏”,但却随着皇权不断强化被后世历代王朝所效仿和传衍。魏晋南北朝时期,“谣俗”和“四夷杂歌”成为宫廷音乐的重要来源。两宋时,大量民间歌伎、乐工成为宫廷乐师,使统治者参照“雅正之乐”的标准,作出形式和内容上的规范和取舍。明清时期的“国乐”则都交由道士或僧人主持演奏,以满足统治者利用宗教祈福的要求。近代以来,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国乐”应该是体现中华民族时代精神的音乐作品,“国歌”就是最典型的表现。

——摘编自洪学明《论术语“国乐”》

材料二   《马赛曲》(1792年诞生,1795年被定为国歌):“前进!法兰西祖国的男儿,光荣的时刻已来临,专制暴政压迫着我们,祖国大地在痛苦呻吟……我们渴望珍贵的自由,决心要为它而战斗!”

《国际歌》(1871年诞生于巴黎公社失败后,1917年后被苏联定为国歌,1944年被定为苏联共产党党歌):“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不要说我们一无所有,我们要做天下的主人……团结起来到明天,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义勇军进行曲》(1935年诞生,1949年被定为国歌):“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

——摘编自百度百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国乐”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两首国歌,分别分析其创作的历史背景。
2022-01-27更新 | 372次组卷 | 5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材20世纪20年代,共产国际的活动重点放在发展“工人阶级统一战线”上,以扩大苏联对国际工人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影响,组成听命于苏联党内主流派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网络体系,在这一方针指导下,共产国际把与社会民主党的斗争置于十分突出的地位,认为两者的斗争实际是争取工人运动领导权的斗争,而共产国际的“统一战线”策略就是要把工人群众的大多数争取到共产党一边,削弱社会民主党的地盘。

20世纪30年代,共产国际方针出现了转变。1935年,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召开,大会要求各国共产党同社会民主党采取联合行动,实现工人阶级的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并在此基础上团结: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其他反法西斯力量。此外,会议还决定,鉴于国际形势日益复杂,各国的具体情况又极为不同,必须加强各国共产党的自主性,共产国际执委会“一般不直接干涉各国共产党内部组织上的事宜”,以适应反法西斯斗争的需要。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共产国际方针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共产国际的方针。
2022-03-13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省八校2022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说:“公社是由巴黎各区通过普选选出的市政委员组成的。这些委员是负责任的,随时可以罢免。其中大多数自然都是工人或公认的工人阶级代表。公社是一个实干的而不是议会式的机构,它既是行政机关,同时也是立法机关。……从公社委员,自上至下一切公职人员,都只能领取相当于工人工资的报酬从前国家的高官显宦所享有的一切特权以及公务津贴,都随着这些人物本身的消失而消失了。社会公职已不再是中央政府走卒们的私有物。不仅城市的管理,而且连先前由国家行使的全部创议权也都转归公社。……一切公务人员,今后均由选举产生,要负责任,并且可以罢免。”马克思对巴黎公社高度评价,认为“公社给共和国奠定了真正民主制度的基础”。时隔20年后,恩格斯再次肯定公社是“新的真正民主的国家政权”。

——捷编自何俊志《对马克思关于“巴黎公社“有关论述的再认识》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巴黎公社体现的政治原则。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巴黎公社在世界民主进程中的伟大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