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共产党宣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恩格斯回忆说:“在1847年,所谓社会主义者是指两种人…这两种人都是站在工人运动以外的,宁愿向‘有教养的’阶级寻求支持…我们当时已经十分坚决地认定‘工人阶级的解放只能是工人阶级自己的事情’。”恩格斯此话表明当时(     
A.社会主义者内部矛盾不可调和B.欧洲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
C.工人阶级亟须科学的指导思想D.马克思主义在群众中广泛传播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1845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法兰克福合作发表《神圣家族》,在著作里,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了人民群众在历史中起决定作用,提出无产阶级必须集中消灭一切违反人性的生活条件,才能够解放自己。这一著作的发表
A.标志着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成熟
B.是科学社会主义不断发展的成果
C.阐述了无产阶级肩负的历史使命
D.对巴黎公社起义起到了理论指导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马克思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同程度上受到社会制度的影响。在资本主义私有制下,资本家为了自身利益没有任何计划的生产,最终造成了资源浪费,引起生态危机。马克思的观点意在
A.寻求解决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途径
B.对资本主义生态危机具有预见性
C.揭示引发生态危机的社会制度根源
D.强调社会制度直接影响生态环境
2022-05-14更新 | 27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怀化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下表所示是19世纪40年代中后期马克思、恩格斯的部分早期著述。这可以用来说明
时间作者著作理论成果
1844年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论证了资本主义发展规律及共产主义实现的必然性
1845年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论证了无产阶级的社会地位和作用
1846年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根据唯物史观对共产主义做了论证
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揭示了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灭亡的必然性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A.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构建B.马克思主义理论获得了发展
C.社会主义革命运动的蓬勃发展D.欧洲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所谓“中国者,天下之中也”。即九州的中心为华夏族的居住区,其四周被视作虚幻的方外,为四夷居住区,拱卫中国。中国古代“天下观”是有限性疆域的观念,而“大一统”和“夷夏观”则在“天下观”的基础上,由历代儒家学者根据不同形势而构建的两个重要方面。这种一体两面的认知随儒学成为官方哲学而被意识形态化,进而形成了祭天制度、礼法制度以及对边疆统治制度等有利于“天下归一”的有力实践。

——改编自吕文利《中国古代天下观的意识形态建构及其制度实践》

材料二   国家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社会分工及私有制是国家产生的原因。国家应该包含以下几点:其一,国家作为实行阶级统治的社会公共权力机构,是阶级统治的政治形式。其二,国家是特殊的暴力机器。“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其三,国家必须履行社会管理等公共职能。尽管一切剥削阶级国家本质上都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其四,随社会不断发展,国家最终将被“自由人联合体”取代。

——改编自袁明、黄明娣《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研究综述》

材料三   习近平主席指出:“人类命运共同体,顾名思义,就是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紧紧联系在一起,应该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努力把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这个星球建成一个和睦的大家庭,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主席着眼人类发展和世界前途提出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表达了中国对于国际秩序的美好愿望和追求,成为中国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文明进步方向的鲜明旗帜。

——改编自陈积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时代背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天下观的基本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中国传统的天下观相比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不同之处。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理论来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