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中国的成立及其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民主政治是历史发展趋势,并随着时代进步不断完善。以中国为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雅典国家的出现是在经济发展中直接从氏族组织发展出来的。周人型则是:氏族、血缘组织化在地缘组织之中,汉语“国家”这个词的组成“国+家”,很有意义地反映了国家形成中的历史现实。西周春秋的国家仍是由城邦组成的,从一开始就有上下领属关系。诸侯分出去的城邦,受诸侯国君的领导,没有哪个国家对它的领土四至有清晰的观念,后在战国时形成领土国家。希腊的古代城邦,都是些独立的城邦国家,在城邦居民管理城邦的权力上,西方古代城邦居民的权力保存并发展下来,出现近代民主;东方古代城邦居民的权力却削弱、最后在实际生活中消失了,我们只有皇权而没有民主。

——摘编自何兹全《中国古代社会及其向中世社会的过渡》

材料二 封建社会,中国女性处于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中,经济方面也无法独立,因而缺乏参政意识。……

1949—1959年中国妇女参政状况表


时间会议女性比例
1949年第一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10.4%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1.9%
1959年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2.3%

——据百度百科整理

材料三 1949年标志着新中国由观念而成为现实,但对于新生的政权来说,它还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塑造新的国家形象。在开国大典及以后的国庆等节日中、“新中国”的标志——五星红旗、北京天安门、《义勇军进行曲》等核心元素所构成的国家形象符号体系。在仪式的操演中实现了合法化、神圣化。新中国建立新的政治秩序和新的经济秩序以塑造新的国家形象,同时推行社会改革,在重建社会结构中,群众运动再次被有效地加以运用,以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通过“翻身”意识等建立“积极的国家形象”,并赢得广大民众的普遍认同。拒绝“继承”旧中国一切外交“遗产”,从而“在整个战略上处于主动地位”,这极大地提升了新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摘编自周良书《“新中国”观念的生成和国家形象的初步建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与古希腊相比中国早期国家形象的不同。
(2)据材料二,分析中国古代妇女缺乏参政意识的原因。(不得照抄原文)。概括表格反映的1949—1959年中国女权状况。分析出现这状况的政治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新中国塑造新国家形象的特点,并简析其意义。
2019-04-15更新 | 146次组卷 | 2卷引用:甘肃省临夏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下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1949年10月至1954年9月一届人大召开前)主席、副主席的政党状况。它表明

A.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初步形成
B.新中国实行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新中国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
3 . 宪政是现代政治文明的重要特征。下表中关于三部宪法的表述,完全正确的是
名称《美利坚合众国宪法》《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颁布时间1787年颁布1870年颁布1954年颁布
制定机构国会制定国民议会制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
特点体现三权分立原则体现议会至上的原则体现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评价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标志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

A.制定机构
B.特点
C.评价
D.颁布时间
4 . 下表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的逻辑关系合理的是
A.A
B.B
C.C
D.D
2018-07-14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表是新中国第一、二届全国人大代表构成人员与比例情况。以下各项是对此表的理解,正确的是

届数

第一届

第二届

代表总人数

1226

1226

中共党员

668(占比54.5%

708(占比57.7%

民主党派

274(占比22.3%

284(占比23.2%

无党派

284(占比23.2%

234(占比19.1%


A.巩固了新生的社会主义政权
B.代表包括各党派与无党派代表
C.体现了社会主义多党制原则
D.反映了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6 .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就实现人民民主政治的形式进行了不懈探索。对下表说法正确的是

A.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制度都缺乏广泛代表性
B.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制度探索都具有独创性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建国以前就已经开始萌芽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性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