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中国的成立及其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总体上讲,美国本质上是一个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代表资产阶级的少数人掌权是美国民主制度的根本性质。为了掩盖政权的这一性质,使国家机器能够以大多数人意志的名义有效运转,美国设计了一整套较为系统的政治制度和政治规范。这些制度规范的基本要素如下:在政治体制上采用“三权分立”和权力制衡机制;在中央与地方关系上实行联邦制,联邦和地方各有一套相对独立的权力机构,根据宪法的权力界定各行其是;在政党制度上实行两党制,共和党和民主党轮流执掌政权。在这些正式的制度规范之外,利益集团、大众传媒等政治力量也在很大程度上对美国政治施加了巨大的体制外影响,使美国的政治运作过程呈现出十分复杂的特性。联邦宪法草案刚一脱稿就暴露出一个重大的原则问题,这部标榜为民主的宪法竟然没有写入保障人民权利的条款。

——摘编自宗传军《美国民主制度特点新论》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根据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以后争取社会主义前途的社会发展要求,确定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制度。我国新型政党制度发展的最初实践是抗日民主根据地建立的“三三制”,1954年,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正式建立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经过反复总结和试验,不断扩大基层民主。

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有效地促进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政治制度是社会制度中的核心制度,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由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决定,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乃至于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势决定和影响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首先来源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信。

——摘编自黄百炼《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巨大成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民主制度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民主制度的内容并分析其影响。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民主的认识。
2 . 人类自进入文明社会以来,各国都是通过某种特定的政治制度来实现社会治理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民们,所有陆上和海上的外敌都被我们震慑了,但是国内存在着敌人。他们中的第一类人欠下巨额债务却拥有大量的土地、房屋、金钱、奴隶,企图靠拥护喀提林来发布取消债务的新法令。他们中的第二类人认为能在动乱中取得那些在和平时期无法得到的官职—难道在公民的血泊中他们能成为执政官或独裁官甚或是国王吗?既然喀提林把这样一批邪恶的人纠合在身边,那么,公民们,把你们的军队摆出来,去对抗喀提林这支臭名昭著的军队吧!

——根据西塞罗公元前631030日在公民大会上的演说整理

(注;公元前63年,执政官西塞罗发表了旨在挫败政敌喀提林叛乱的四次著名演说,这是第二次演说)

材料二   194151日,中共中央批准颁布的《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全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团结抗战的基本路线和根据地建设的基本方针。中国共产党提出,根据地政权是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是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人们的政权,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于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专政。

边区(省)、县参议会既是民意机关,也是立法机关......抗日民主政府在工作人员分配上实行“三三制”原则。这样做,可以容纳各方面的代表,团结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各阶级、阶层。抗日民主政权普遍采取民主集中制,各级抗日民主政权机构的领导人都经过人民选举产生。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材料三   我们的会议之所以称为政治协商会议,是因为三年以前我们曾和蒋介石国民党一道开过一次政治协商会议。现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在完全新的基础之上召开的,它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它获得全国人民的信任和拥护。我们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是保障人民革命的胜利成果和反对内外敌人的复辟阴谋的有力的武器,我们必须牢牢地掌握这个武器。

——根据毛泽东1949921日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的讲话整理


(1)材料一中西塞罗的演说反映了罗马共和国当时存在着哪些社会问题?在挫败喀提林阴谋的过程中,公民大会能发挥决定性作用吗?请判断并说明理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日战争时期民主政权建设的内容并分析其意义。
(3)材料三中演讲的主旨思想来自毛泽东的哪一篇文章?请阐述这次会议在新中国法治建设史上的地位及相关史实。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朝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僚机构示意图

材料二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废除了绝对的不受任何限制的最高权力……是革命党人将权力关进牢笼的一次勇敢的、大胆的尝试。

——摘编自杨天石《帝制的终结》

材料三   回溯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中国人民为争取民主进行了百折不挠的斗争和艰难探索……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根据自己的国情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新中国成立后又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实行有自己特点的社会主义民主。

——摘编自《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所反映的中央与地方的政治制度及其创建者。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临时约法》颁布的目的,并说明其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初期形成的富有中国特色的民主制度。
4 . 制度建设既要借鉴,也要创新,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这些受封的诸侯王和列侯都是“有土之爵”,在其封地上享有两大特权:一是“自置吏”,二是“得赋敛”。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1)依据材料一,说明汉初“矫秦县之失策”的措施及具体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措施导致的后果。

材料二       美国的共和政体吸收了雅典民主的理念,……它用代表制改造了罗马的公民大会,使之成为“委托——代理”的“间接民主”机构。它借鉴了君主制的长处,强化了行政权的功能和作用,并将它赋予单独一个人行使。同时,美国的建国者还从历代的分权理论和制度中获得借鉴,把它加以改造,转化为一种复合的分权和制衡体制……从而保证“有限政府”理念的实现。总而言之,美国的共和政体在一定意义上是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结果。

——李剑鸣《“共和”与“民主”的趋同——美国革命时期对“共和政体”的重新界定》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共和政体“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表现,并指出这一政体确立的意义。

材料三       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这种政体悲惨地结束了,即悲惨地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

——N·佩弗《远东》


(3)1911年在中国建立的“仿制品”指什么?对于“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你是怎么理解的?

材料四       社会主义国家实行“一党制或工人阶级革命政党领导下的多党制”等等,“因为各国不同的政治条件和经济条件,都会有所差别。”

——摘自《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6册,第143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新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在借鉴苏联的基础上有何创新?有何意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雅典公民大会通常在普尼克斯会场举行,据研究通常参加公民大会的人数大约在600至8000人之间,而古典时代雅典成年男性的总人数大约在25000至40000人之间,一个公民一生中担任五百人议事会成员最多不超过2次。雅典民主由于常常诉诸全国性的表决和集合,其经济成本、社会成本和政治成本都很高,尤其是容易造成社会的过度政治化,政治压倒一切。

——摘编自黄洋《古代与现代的民主政治》

材料二:美国民主可能已经到了重蹈雅典民主覆灭命运的“临界点”,三权分立制度下权力互相牵制形成了僵局,整个国家得不到亟须的良好治理。美国社会的不平等与政府的不作为密切相关。民主越来越变成了一种“游戏民主”,如在权力和金钱控制的美国社会中,选举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早已失去了理论上的民主涵义,异化成了各政党、族裔、社会阶层、利益集团之间权力较量和利益博弈的政治工具。政客选举时能吹得天花乱坠,一旦选举结束后却可以自行其是,并不承担具体的社会责任义务。

——摘编自张维为《西方民主模式出了什么问题》

材料三:新中国建立后,党在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前提下,总结自身积累的政治经验,实现了从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政治、近代以来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失败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

——摘编自何家弘《新中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历程与经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美国民主模式存在的弊病。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后,建设“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三大制度是哪些?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议会下院开会时,会议大厅里只有张桌子,这张长条桌子从中间将大厅一分为二,执政党和反对党各坐一边,隔桌相望。更特别的是,两边前排就座的议员连头衔都一一对应,一边是执政党的内阁成员,另一边则是与内阁成员相对应的“影子内阁”成员。1907年,保守党领袖张伯伦第一次正式建立反对党内阁,并使用了“影子内阁”这个形象的叫法。从此,反对党组建“影子内阁”的做法成了英国沿用至今的宪法惯例。“影子内阁”的最终目标是寻找机会取代执政党的地位,转为正式的内阁。这种潜在的“替代危险”对执政一方起到制约作用,“影子内阁”在某种程度上保持了政治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摘编自《民主与法制时报》

材料二   民初活跃于国会中的政党,可大致分为激进、保守二派。激进派的政党,严格说来,只有同盟会和国民党。统一共和党在并入国民党以前,是骑墙于同盟会与共和党之间的;民宪党则系由国民党分出。……同盟会和国民党,是使民初国会发挥功能的主要力量。如果在野党的功能是以言论和立法来监督政府,并以诉诸选民的办法促使执政者重视国利民福,同盟会和国民党确是具有这方面的资格与潜能。但以(因)执政者无限制地伸张行政权,在野党和立法者愈伸展其监督权,结果使政治势力走向两个极端。当政治势力走向两个极端,而又不能取决于选民时,政治的危机即升高。结果是两败俱伤。

——摘编自张玉法《民国初年的政党》

材料三   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不但过去如此,而且将来也可以如此,就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影子内阁”的特点和作用。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民国初年政党政治的特点,并分析民国初年政党政治活跃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政党制度有何创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意义。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军机处起草的谕旨,公开的先下达内阁,以次及于部院,层层下达,叫做“明发”;机密的不经内阁,由军机处封缄严密,由驿传递,直达督抚,叫做“廷寄”。地方督抚重要的奏折,也不经内阁,径送军机处,直达皇帝。自雍正以后,“咸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从而使公文转运、行文关系发生了变化。

——摘编自李晋《清朝中央高度集权制的形成与“廷寄”文书制度的建立》

材料二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院、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五分之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可决弹劾之。

——翦伯赞、郑天挺主编《中国通史参考资料近代部分》(修订本)

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54年9月20日在首都北京,庄严地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个宪法以1949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基础,又是共同纲领的发展。这个宪法巩固了我国人民革命的成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政治上、经济上的新胜利,并且反映了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根本要求和广大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共同愿望。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序言》(1954年)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军机处在公文转运中的实际地位,说明“廷寄”制度的作用。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体现的进步意义。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先进之处。
8 . 中国古代“选举”的本义是选贤任能。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内涵发生了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随着西方选举概念的输入,“选举”逐渐脱离中文传统涵义,转变成与英文“elect”对应的概念。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人民享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及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等权利,但是却没有规定如何保障人民享有这些权利和自由。后来的选举法又对选民资格作了性别、年龄、财产等种种条件限制,使妇女、贫苦群众和一部分资产阶级丧失了选举权。

——摘编自刘东、曹均学《对辛亥革命是否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的几点思考》

材料二 1953年《选举法》规定:“凡年满十八周岁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不分民族和种族、性别、职业、社会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和居住期限,均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从1953年下半年开始,全国各个地区的民主选举逐步展开。全国进行基层选举的单位共有21.479 8万个,进行基层选举地区的人口共为571 434 511人,全国参加投票选举的选民达2.78亿人,占登记选民总数的85.88%。

——摘编自柳润涛《新中国首次大规模普选始末》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民国初期选举的因素。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与民国初年选举相比,新中国首次普选的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对新中国民主法制建设的意义。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君主专制制度内在的基本矛盾是君主的能力与其拥有的无限权力之间的不对称,而专制制度内部两种力量的矛盾运动——君权的强化力量与约束调节力量之间的对立统一运动,则是内在基本矛盾的现实表现,而内部矛盾运动其深层动力归根于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对立统一运动。在这种矛盾运动及“公道”、“民意”的要求下,君主专制制度内部发育出一定的调节机制,以减弱其非理性因素,降低政治动荡频率与政治衰致速度,使其在协调统治阶级内部利益、维护统治秩序上发挥基本作用,从而提高统治的整体效能。如内在调节机制失灵,对立双方基本平衡被破坏,这意味着某个政权就不能代表统治阶级整体利益而濒临垮台。

——摘编自孙季萍《君主专制》

材料二   任何主体都有权力扩张和不受监督的倾向,国家也不例外。对国家进行制约,反映了社会对政治民主与自由的诉求,而制约的过程是权力的抗争过程。依法治国的实现,事实上反映了社会力量与国家力量的一种均衡,表明国家权力与社会权力相互监督和制衡格局的形成。人类社会真正实现法治,是资产阶级走上历史舞台的产物,它反映了市场经济的客观需求。实行法治之下的国家是有限权力的国家,即“有限政府”。理论和实践都证明,对国家权力的监督制衡与提高国家的能力是一致的,有限政府不仅不会限制政府的有效性,反而能增加政府的能力。

——摘编自冯勇《政治文明中的权力制约》


(1)根据材料一分析影响“君权的强化和约束”矛盾运动的根本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对君权内部“调节机制”的具体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成我国近代对“国家权力形成制约”的因素。
(3)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新中国在对国家权力约束和监督上的努力。
2019-08-23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天水市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希腊从荷马时代到城邦独立自由的终结,我们视为“古典时代”。(希腊)带有军事民主主义色彩的王权向贵族共和过渡,更进一步向民主政体过渡。...由于历史背景的不同,王权的强弱在起点上就存在着很大的差别;不同的对外扩张方式导致不同的结果;不同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政治思想也起着很大的作用。

——摘编自 胡钟达《古典时代政治制度演变的比较研究》

材料二   英国政治权力实际上都掌握在内阁和下院手中。行政权和立法权是混合的,内阁成员必须是下议院议员。……法国总统有权任命总理和组织政府,有解散国民议会的权力。政府提出的法案议会要优先讨论,政府可以要求议会授权制定政府法令,其权力与法律一样。议会立法范围受到严格限制,对政府的倒阁权也受多重限制,使之很难行使。

——摘编自肖继、王薇《英、美、法三国议会制度之比较及对我国的借鉴》

材料三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前夕,针对黄炎培提出的如何打破历史周期率的疑问,毛泽东提出了探索“民主新路”的主张。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毛泽东既坚持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又善于从中国国情实际出发,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设计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摘编自李良栋《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希腊由君主制和贵族制转向民主制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英、法两国议会与政府关系的不同。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后设计并建设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并综合材料谈谈你对民主政治建设的看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